树立创新协调共生理念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树立创新协调共生理念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金鹏飞
  当前,唐山市正处在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和“两个率先”的关键期,也处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的战略机遇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农业农村呈现农业基础持续稳固、农业产业迈向高端、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环境日益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的良好态势。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仍存在农业基础地位有待夯实、新型经营主体有待壮大、现代适用技术有待推广、农产品品质有待提高、农村改革步伐有待加快、农村配套建设有待加强、产品市场有待深化拓展等突出问题。需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活跃和带动“三农”工作全局。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具备了产业融合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其突出特点在于,在空间布局上主要依托于乡村,并延伸至乡镇、县域范围;在要素配备上主要表现为将农业产业的功能性要素与其他产业的市场性要素紧密结合、相互配套以及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深入应用;在发展模式上主要体现为通过构建新型利益联结体,破除农业固有的产业弊端,将农业产业推向更高层级,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在经济效益上主要展现在以融合倒逼农产品质量提升、以融合促进农业附加值提高、以融合重构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市场价值份额,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开拓新路径、提供新动能。
  聚焦新常态完善发展理念
  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形式、多路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入新技术,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含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要素利用效率,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引入新模式,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工作,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产销联动等方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新经验,在农村电商、农旅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广泛借鉴浙江、重庆等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并将其内化为全市破解融合发展难题、开辟融合发展新路的具体举措。
  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农业产业内部结构,针对粮、经、饲产业发展现状,调存量、优增量,有效满足融合发展对农业初级产品的趋势需求;理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充分利用科技、管理、市场等手段,提升农业产业产值效益,切实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注重区域内分工协同发展,持续积蓄北部干鲜果品、中部粮油及畜产品、南部海淡水养殖和水稻生产主产区优势,打造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拓宽农业产业发展视角,结合京津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努力在发挥优势、弥补产品市场空白等方面实现突破,确立农业国际化发展思路,力争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参与国际贸易。
  要树立共生发展理念。产业与农村共生,围绕县域、乡(镇)域空间布局谋划布局农业产业,有效发挥乡村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重功能,形成农业产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与乡村发展彼此交融、互为促进,切实将农业产业植根于农村。要素与分工共生,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在产品市场细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农业功能定位,精准匹配农业资源要素,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既有融合又保持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产业与市场共生,围绕市场发展农业产业,着眼满足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保证融合发展产出的新产品满足市场供给需求。
  研判新形势明确基本遵循
  要坚持维护民利。着力发挥农民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注重建立农民利益维护补偿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农业资源规模集约经营,鼓励引导农民参与融合发展,切实让融合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全市生态、文化、旅游、水源、农业特色资源等方面的潜力,多角度切入、多模式推进,有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符合实际、顺应形势。
  要坚持协同共进。立足全市农业农村阶段性发展特征,把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要求,正确处理融合发展中农业与农村、农业与其他产业等方面的关系,实现融合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区域发展与整体发展相协调,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匹配。
  要坚持激发活力。广泛引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要素;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多元化参与融合的发展格局;健全完善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站在新起点推动融合发展
  要调存量、优增量。实施稳粮、优经、扩饲行动,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加快划定和建设60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强“吨粮田”建设,重点发展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水稻和高产专用玉米,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强化“以养定种、农牧结合”发展理念,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5%以上,调增饲用玉米种植。以建设京津农产品储备供应基地为目标,加快发展蔬菜、食用菌、杂粮、花生、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环京津绿色有机蔬菜果品基地、畜牧产品基地和沿海水产品基地,建强北部京东板栗、中北部优种核桃、浅山丘陵优质苹果、南部设施果品四大果品优势区。到2020年,实现“一优化、两稳定、三调整、四提高”,即优化优势农业产业分布,形成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和粮食产能保持稳定;调整种植业粮经饲比例、畜牧业肉蛋奶及其他养殖内部产能比重、水产养殖结构;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比重、畜牧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产品生产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率等得到提高。
  要引技术、育主体。抓好唐山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发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围绕节水农业、农畜污染治理、农药化肥减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经饲结构调整、种养殖技术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推广。突出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技术创新、农机推广能力建设、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工作,开展设施农业与装备技术创新。建设特色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创制、利用和育种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现代种业发展。完善“六位一体”农技推广模式,建设“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字塔”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集体资产,参与休闲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联合体。
  要抓配套、拓市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升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十二个专项行动”,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依据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以整治“空心村”为抓手,因地制宜推进中心村建设,促进优势资源要素的集聚发展。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提高通达深度和畅通度;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实现光纤到村;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为目标,瞄准京津市场需求,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展农业节水行动,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培育区域农业品牌,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申报力度,着力发展“一村一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品牌策划、品牌营销活动,提高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农产品附加值。深入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叫响“安全食品唐山造”品牌,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检验检测、和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
  要强管理、提效益。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加大对农业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投入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相关政策,削减不必要的行政事项,在土地、金融、行政审批等方面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可靠支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持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农业与市场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经营效益,放大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单位:中共迁西县委农工委唐山市社科联课题编号:tsskl2018—085)

携手打造通用航空区域枢纽
聊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昌江街道开展智慧健康居家养老服务活动
我市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树立“一盘棋”思想 形成强大合力和打击声势
飞行系统发警报 美“鱼鹰”运输机急降日民用机场
树立创新协调共生理念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蚌山区雪华乡(宏业村街道)举行流动人口业务培训会
12月份台州市区CPI同比上涨2.8%
铁营镇——党员培训参训率100%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水利部检查组莅濮检查黄河防汛工作
衡水市首家托盘物流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
电子站牌“黑屏” 市民乘车不便
东莞理工学院后勤集团饭堂食品安全监控系统项目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我市民声通道通报五起典型事例
太原市小店区2017年公开招聘130名教师公告
孔学堂2018年夏季论辩大会举行 论辩群体与个体
【舟山快讯】我市部署水路货运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任务
第六届北京国际斗茶文化节之钦州坭兴陶北京专场推介会举行
清明祭祀倡新风 鲜花卡片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