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滁州市工商局结合市场监管职能,多措并举,主动履职,服务“三农”,激活农村市场活力,打通农业发展渠道,助推乡村振兴。
深化“商事便农”扩主体。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先照后证”“全程电子化”“银行网点代办”“互联网+工商”等改革,放宽涉农企业名称、登记住所、注册资本等5大限制,以“减证”降低涉农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量。目前,全市共有涉农市场主体6.83万户,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084户、家庭农场7795户,今年1~9月,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10户、家庭农场1062户。
实施“商标富农”强品牌。以地理标志商标为切入点,建立商标项目库和培育名录,目前全市拥有“天长龙岗芡实”“滁州贡菊”等5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切实促进一方百姓致富。强化涉农商标注册覆盖面,摸清全市“农、传、优”产品的资源、分布、流通及管理现状,目前,全市共有涉农商标3500余件,拥有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6个。开展兴村强县行动,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天长市以“龙岗芡实”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突破口,提升农产品价值,2018年芡实种植面积13万多亩,丰收在即,2017年铜城龙岗芡实大市场年交易额近5.2亿元。
加大“合同帮农”促规范。在凤阳小岗村先行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情况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将合同文本在该局门户网站公示,供全市农户下载使用。制定推行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购销、家畜家禽养殖、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等涉农合同示范文本,指导企业依法签订和履行合同。加大订单农业合同监管力度,积极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已推行各类合同示范文本9种,帮助涉农主体利用动产抵押融资2.3亿元,引导签订订单农业合同1.32万份,合同金额18.56亿元。
开展“放心消费”铸诚信。充分发挥“农资经营示范店”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资市场经营户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不断提高优质农资商品市场占有率。畅通农民维权机制,着力解决农民投诉难、维权难的问题,全市建成“一会两站”站点1085余个,遍布全市所有乡村和社区,实现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全覆盖。开展“放心消费城市”创建,抓好“消费维权直通站”建设,今年共受理投诉举报3560件,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296.3万元。
扶持“电商兴农”增活力。落实“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目前,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数1960家,今年新增129家,农村电商产品注册商标64件,已建电商特色小镇14个、电商示范村44个,直接就业人员2.9万人。
强化“红盾护农”净环境。以农资打假为重点,紧扣农时,集中开展保春耕、保夏种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农资抽检,开展农资商品抽检378批次,依法查处农资市场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商标侵权、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现已查处各项农资案件31起,对检测不合格的40组责令经营者下架、退市。加强网络销售假劣农资监管,形成网络监管高压态势,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强化农资市场信用监管体系构建。
金秋悦休闲 洪园迎嘉宾
嘉兴市蚕桑学会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
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被判拘役三个月罚金三万
我市召开招商引资政策宣讲培训班
清城中学在多功能室举办《教师的角色定位——兼谈职业倦怠的消解》专题培训活动。
市工商局多措并举助力美好乡村建设
“生态周口,绿色家园”荷之韵摄影展在淮阳开幕
我市国庆期间水利安全工作“不放假”
协商议政主动作为 履职为民服务大局——四届市政协工作综述
景程社区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学习活动
鸭绿江畔筑牢坚强防线
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一带一路”铜川陶瓷产业推介会举办现场签约项目56个 总投资408.3亿元
海城区城管集中学《宪法》
首届平谷农民丰收节开幕 金海湖畔搭台庆丰收
修文县投资30亿元建设供销社综合改革先行试验区
邵阳市道路运输“打非治违”百日行动成效显著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会见中原证券董事长菅明军
1-2月我市实到外资近2亿美元 同比增长163.9%
迎江区创新方式推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运会青少部田径比赛明天开赛 “扬州碗”将迎来首场省运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