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花样求关注”没有必要


  “今日开学,从此便入江湖。”开学第一天,天津一位家长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背影,配上如此评论。(据9月4日《新京报》)
  话中深意自现,学校无疑是社会的缩影,酸甜苦辣、人情世故,多多少少会映射其中。在孩子踏进社会的脚印里,写满了家长的焦虑和不安。他们渴望孩子能像在家一样被优待、受瞩目;更担心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怠慢”,而让孩子受了委屈、待遇不如人。为了帮助孩子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家长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在老师那里博好感、求关注。
  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能否获得老师的关注,确实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力求在老师那里博好感、求关注,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很多“关注”并不是“求”来的。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老师和家长、学生之间,更应该坦诚相待。真诚沟通,老师自然会对孩子“青眼有加”,这才是“关注”之道。以利相交,难以持久。“求”来的“关注”,不仅效果有限,更会让教育变味。
  每当看到或听说有家长给教师送礼时,总会有不少家长担心自己不送会导致孩子受到不平等对待,从而竞相效仿。其实,只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便不难破解这一心理——— 教师从家长那里最需要得到的是精神鼓励而绝非物质奖励。
  如果是一个见钱眼开的教师,即便是得到他(她)的格外关照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教师,对孩子关照得越多就越容易将孩子引向歧路,送得多了还会进一步诱发教师的阴暗心理,导致恶性循环。
  如果是一个追求精神鼓励的教师,送礼更加没有必要。因为,他(她)并不会以有没有礼物而改变对孩子的施教方式。相反,如果因却之不恭而勉强收下礼物,还会让他们内心颇为纠结,甚至会影响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师道尊严,彼此之间失去了信任,进而不利于对孩子的正常教育,岂不是适得其反?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不少家长的经济意识非常强,甚至将原本纯洁的教育也看作一种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家长心中自然会打起小九九,一人“始作俑”,旁人免不了跟风而上。
  教师是用心燃烧的人,寻求师生之间的心灵相通实乃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从内心流露出来的真挚话语,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是对教师的无上褒奖,所谓“金碑银碑不如学生的口碑”,即指此也。
  一言以蔽之,打从心底里体谅、尊敬老师,认真配合老师的工作,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师,这比任何花式“求关注”都有效果。
  正所谓:学校毕竟不是江湖,家长何以如此“多焦”?(胡欣红)

广场街道联合执法部门拆除违规建筑
功守道全球首个室外训练基地落户常熟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取消调整市本级第一批226项证明事项的通知
向宏建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
拆掉面包车座椅 载货被查处
家长“花样求关注”没有必要
《嵩县弃婴静静》后续报道:静静已出院迎接新生活
迎“六一”,华清初中首个 校园开放日热闹起来
[农安县]县委政法委召开农安长安雪亮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会
汉十高铁丹江口南站加紧施工
市经信局举行“不忘初心 重走东纵路”主题党日活动
高质量推进环东海域新城建设
老司机也停不进线内!丰顺沿江路停车线施划不标准
邹城市食药监局 食品快检进校园,助力校园食安监管
东兴区架“金桥”助就业创业扶贫
新个人所得税法过渡期热点问题解答
西安市1-2月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禅城莲升片区将打造四位一体的中心区
银川客运启动应急预案应对暴雨天气
我们的节日·清明—“缅先烈·忆故人”征文评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