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钢探“绿” 绿色转型首先是生产文明


●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林宇熙
这是一份“红火”的成绩单,2017年,福建三钢集团创造历史最佳业绩,产钢量111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0.58亿元,实现利税108.64亿元。
这是一份“绿色”的成绩单,三钢厂区每月降尘量从5年前的26.33吨/平方公里降至10.77吨/平方公里。今年,这一数值有望降到与市区同一水准。
一“增”一“减”,背后是福建三钢集团转型“绿色钢铁”的决心和探索。
“最困难的时候也要抓环保”
“这是球场?”5日,记者走进位于三明市区的三钢集团。
“这里是原来的露天煤场,去年底刚刚加盖了顶棚。”面对疑问,安全环保部副部长任成忠笑着说,粉尘污染一直是露天煤场的老大难问题,实现全密闭后,年可减少粉煤流失1300多吨以及大量的含煤废水排放。
这两年,厂里生产红红火火,效益节节攀升,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去年,三钢除了为露天煤场加盖顶棚,还实施了焦炉烟气脱硫工程、20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工程、80兆瓦煤气高效发电工程配套烟气脱硫项目……几个项目就花了1.16亿元。
“加大环保投入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相反,从长远来看反而能产生效益。这也是集团领导层形成的共识。”在三钢人眼里,三钢集团作为城市钢厂,对岸生活着几十万居民,环保工作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2015年,钢铁行业遭遇“极寒”,全行业大面积亏损。三钢集团连续17年盈利的纪录戛然而止,出现亏损。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那年三钢集团还是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优化工艺升级,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
坚持很快迎来曙光。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击地条钢,为钢铁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内部挖潜,对标行业先进,实施全流程降成本,三钢于2016年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创造历史佳绩。关键之一,是三钢对绿色发展的清醒认识。
“绿色转型首先是生产文明”
在三钢的中板生产车间,刚出炉的通红钢板沿着生产线缓慢向前,一路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在经过一个巨大的“盒子”时,突然冒出一阵白烟。
“通过这里,钢板的温度迅速从850℃降到650℃。”车间副主任许智平告诉记者,这是一种“超快冷却”技术。冷却速度对中厚板材的生产至关重要,而这一技术的作用便是成功实现了对生产工艺和合金成分的“减量化”。
以厚度16毫米左右的钢板为例,锰含量从原来的1.45%减少到0.8%左右,生产出来的钢板质量还更好。成功减少了生产对矿产资源的消耗,3年为企业创造利润近6000万元。
这一超快冷项目是三钢与东北大学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超快速冷却装置。目前已成功吸引了多家钢铁企业的目光,推广到宝钢、沙钢、唐钢等13条中厚板生产线和7条热连轧生产线。
这一创新被命名为“新一代tmcp工艺减量化中厚板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今年初,作为“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及应用”的组成部分,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带来的不仅是效益,更是生产方式的文明转身。一个个小创新汇聚成三钢绿色转型的大动能。目前,三钢的大高炉、大转炉、大烧结机的工艺全部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犯罪潜逃,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藏在一个字背后的真相
市委书记马晓晖履新后首站至安吉余村开展调研
人大代表继续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荣成市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红太阳食品杯”网球比赛落幕
轨道交通3号线建设又攻克一难关
三钢探“绿” 绿色转型首先是生产文明
咸阳市着力推进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建设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鹰潭来了架大飞机
三明最新一批房产、车位拍卖!有需要的看过来!
白官屯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检查督导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省委副书记信长星来蚌调研 于勇王诚陪同
我市开展端午节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工作
东安县纪委监委:35个督查组盯紧中秋国庆“双节”腐败
精准对接精诚合作 共同打造对口合作示范样板巴音朝鲁景俊海会见台州代表团 陈奕君王志厚就深化对口合作交流意见
宜君县总工会开展“送清凉”活动
“青春兴朔”倡议书
济南要建六星级酒店 还有酒吧一条街和6000个停车位
市总工会第十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
医院门前人行道竟变“黄金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