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稀老人编写160万字瓜洲史料 瓜洲最大客栈曾是地下交通点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瓜洲是历史上的交通要道,如今已发生了沧桑巨变。为了将历史记录下来,民间史料研究者薛龚鸣,从1989年开始编写瓜洲地方史料《古渡春秋》。昨日,由他手写编纂的《古渡春秋》系列丛书最后一册《民国瓜洲七条街》正式完成,详细记载了解放前瓜洲七条街上的风土人情。
编著160余万字史料
记载瓜洲历史变迁
在瓜洲镇的一处小楼内,书桌上摆满了装订整齐的《古渡春秋》,这是古稀老人薛龚鸣多年的心血之作。从1989年开始至今,薛龚鸣坚持编写《古渡春秋》系列丛书,如今最后一册《民国瓜洲七条街》完成。
“全书160多万字,还有大量图片。”薛龚鸣介绍,《古渡春秋》系列丛书包括《古渡风云》、《漕盐运输史》、《瓜洲塌江史》、《瓜洲文化艺术》、《诗韵瓜洲》、《瓜洲工商业》、《瓜洲杂录》、《瓜洲名胜古迹》、《瓜洲地下交通线》、《名人轶事》等多个系列,从人文历史、工商业发展等各方面全面记载了瓜洲古镇的历史变迁。
薛龚鸣是施桥人,早年在新疆当过老师,1989年从新疆回到扬州工作,开始研究瓜洲的历史,并沉迷其中。
随着对瓜洲了解的不断深入,他想将瓜洲的历史进行整理收集,分门别类编纂成册。因为不懂电脑,也不会打字,160万字全靠手写整理,几易其稿,才有了眼前这套《古渡春秋》。
清末瓜洲城塌入江中
尽力还原民国七条街风貌
“唐代开凿伊娄河后,从京口到扬州的船只就无需再绕道,既缩短了航程,又免除了江上风浪之灾,这里也成了漕运和盐运要道。”薛龚鸣告诉记者,瓜洲逐渐成为商贾云集之地,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清末瓜洲全部坍入江中,昔日的繁华街景、亭台楼阁、名园翠苑和坚固的城池付诸江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薛龚鸣发现,尽管瓜洲城坍塌入江中,但原城西北的四里铺、江滨渡口仍系南北交通枢纽,部分居民搬到现在的陈家湾、四里铺等地,逐步形成江口街、关下街、陈家湾街、高桥街、商会街、四里铺街、东风街等七条街,街与街之间有圈门相隔。从前年开始,他以“瓜洲七条街”为主题,写了《民国瓜洲七条街》。
为了使编写的瓜洲史料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薛龚鸣翻阅了大量文献。除了从书中找史料,薛龚鸣还走访了多名镇上的老人,通过他们的讲述,尽力还原了“七条街”的历史风貌。
瓜洲也有大王庙
最大客栈曾是地下交通点
“提到大王庙,很多人会想到邗沟的大王庙,其实瓜洲七条街上也有一座大王庙。”薛龚鸣告诉记者,瓜洲的大王庙位于江口街,这里原有瓦房8间,现在仍有部分遗存。据考证,这座大王庙相传是明代朱元璋所建,祀奉南宋谢太后家族谢仲武第四子谢绪。
位于四里铺街的名利客栈,1931年由王国民创建,当时是瓜洲最大的客栈,县里来人几乎都住在这家客栈。“抗战时,这里是地下交通线的秘密联络点,白天在街上交易买卖,晚上回客栈议事,运送军用和民用物资回抗日根据地。客栈后门口是运河,方便紧急情况时逃生。”薛龚鸣说,如今的名利客栈已经重新进行了翻建。 记者 邱凌
五届市委第四轮第二批巡察工作展开 3个巡察组进驻市直单位巡察
龙潭区2018年妇女干部培训班圆满结课
2019国考来了!这些岗位涉及柳州……(附职位表)
蜀山区万人坚守确保“零燃放”
市安监局局长孔祥斌带队调研广德县安全生产工作
古稀老人编写160万字瓜洲史料 瓜洲最大客栈曾是地下交通点
情洒秦巴山水间
“驾驶证销分新规”将推迟 不需在3月1日前扎堆办理交通违法业务
南渡江河畔好风光(组图)
男子醉驾摩托摔倒致颅骨骨折 被追刑责后悔不已
今年中原区将新建3所学校 另有5所中小学、幼儿园投用
曾都民宗局组织开展公益活动
宁德市三都澳海域水环境保护办法草案征求意见
申办护照“汉川模式”成全省样板
因地制宜因“材”施策
别迷信清宫御酒 皇帝有几个长寿
一语唤醒“梦中人” 民警完成生命暖心营救
西安3000多名大学生参加 华清宫第四届登山节
稀里糊涂办了“美容贷” 贷款9万到手却只有2万9 有人说不用还……
菜市场内垃圾堆积,相关部门及时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