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书写乡村振兴湖滨篇章

宿迁网讯(记者 高云龙 通讯员 刘登书 吴继华)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峰山居委会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蒋玉荣流转自家土地后,应聘到峰山桃园做工。“不说土地租金,每亩每年上千块,我还有工钱哩,每个月两三千块!”说起乡村振兴,蒋玉荣喜不自禁。
峰山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王宗军告诉记者,峰山桃园目前有近百亩地,种植春雪、美翠等优良品种桃树,次第成熟,每到周末有五六百人前来采摘,成片桃树林更让农田变身“桃花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市湖滨新区党工委书记唐元凯表示,市委提出要在推动乡村振兴上解放思想,着力解决“三农”发展滞后的问题。针对当前市湖滨新区存在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民收入不高等问题,他们将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系统谋划,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核心举措、保障机制,解决好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在乡村振兴上实现更大突破。
农业如何强
——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提升行动,坚持运用工业化思维进行整块开发,进一步突出产业链培育,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黄墩镇李甸居委会地处黄墩湖滞洪区,共有居民665户、2980人,耕地3685亩,曾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居民进行稻麦轮作,勉强够温饱。后来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引进水产养殖业,并逐步升级,现已打造黄墩湖大闸蟹,达到了国家级绿色水产品标准。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市湖滨新区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提升行动,坚持运用工业化思维进行整块开发,进一步突出产业链培育,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数据显示,该区仅去年已新建设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基地3260亩,建成高效循环养殖水槽面积8600平方米,占全市工业化循环水养殖面积的50%以上;新建成休闲旅游种植面积1万亩,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4万亩,累计规模达到5.9万亩。
“产业振兴,不仅要在农村产业规模上做文章,还要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唐元凯说,该区去年还先后引进通威、世昌、文海、大北农等农业龙头企业5家,培育家庭农场集群2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认定“三品”产业基地2万亩。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市湖滨新区发生质的嬗变。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必将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做优做强农业。
市湖滨新区将继续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健康渔业产业园,推动黄墩镇、皂河镇大力发展现代渔业。重点做好“两端”,一端做“产品”,大力推广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一端做“市场”,依托京东、北控,打通“线上+线下”营销。
此外,打造都市农业板块。围绕全域旅游战略,依托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骆马湖国家农业公园,推动晓店镇、井头乡加快农旅融合,一方面开发特色农产品、旅游伴手礼,一方面做“旅游”,开发农田景观、农事体验、健康养生等旅游产品。在宿新路以东塘湖片区,市湖滨新区还将着力打造稻麦良种繁育板块。大力推广“企业+农户”模式,瞄准市场、精塑品牌、培育龙头,依托大华种业、瑞华种业和塘湖良种场,辐射带动周边村居开展良种种植。
农村如何美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过去,村里都是旱厕,冬天还好一些,到了夏天,那个味儿,苍蝇是到处飞。”皂河镇三湾村村民孙波感叹,经过改厕,没有“厕所味”的三湾村住着更舒心。
“小厕所,大民生”。市湖滨新区高度重视农村“厕所革命”,已累计投入800余万元,改造农村厕所2.09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0%。同时,还稳步推进农村公厕提档升级,在农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密度较大的保留村等处布点建设一批二类标准的水冲公厕,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当被问及心目中美丽乡村的模样,孙波说:“没有味,河水是清的,看不到垃圾,这就是我们需要的。”
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唐元凯说,坚持绿色发展,该区严格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努力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力推进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该区已拆除污染养殖场22家,整改提升规模养殖场23家,实现区、乡、村三级河长制全覆盖,常态化管护提升水环境。截至5月6日,骆马湖拆围共签约198户,签约围网拆除面积3万多亩。实施全域秸秆禁烧,实现上级督查和卫星监测火点零记录,完成秸秆全量化还田、土地深翻20.6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98%以上。
不仅解决问题,还提升绿化水平。该区因村制宜,科学造林,开展绿化,仅去年就完成成片造林0.31万亩,其中“三化”树种面积0.16万亩。今年还将集中力量做好农村增绿工作,完善全区沿河沿湖防护林网络,计划完成“三沿”生态成片造林1300亩,新增成片造林1800亩,进行杨树更新改造4600亩。
为建设美丽乡村,市湖滨新区更注重在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上下力气,以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为突破口,加强对全区46个行政村居、268个自然村庄的分类梳理,适度推进小村并大村、小庄并大庄,重点突出建筑“农”味、田园风貌和乡愁乡韵,留住乡村记忆。
农民如何富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富民强村增添新动能、注入新动力
数据显示:市湖滨新区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28元,增长9.6%;实现1525户4919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累计脱贫率52.3%;46个村居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新增7个以上,全年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1243万元,省定经济薄弱村黄墩镇马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超前实现“新八有”目标。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为了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市湖滨新区用好改革这个法宝,推动土地向资本转变、人才向农村聚集、金融向农村拓展,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激活农村发展要素。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增收。该区去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749万元,充分发挥了小额担保贷款促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同时,常态化开展“三进三帮”活动,共走访农户3.54万户,实现干部联系农户全覆盖。
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市湖滨新区加快推进投保贷、政策资金及平台建设,全力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在股权投资、风险保障、创业贷款、融资担保、产业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同时,统筹推进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扎实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稳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让农村土地、农房等“沉睡”资源资产充分活起来。
富民强村,关键要做好人才文章。该区既注重从机关优秀年轻干部、返乡创业大学生、致富带富能手等群体中选拔和培养、锻造“双强双带双创”型村居书记队伍,还大力培养新乡土人才,扶持培养一批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
推进乡村振兴,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标准,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市湖滨新区正以解放思想之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之活力,力求实现乡村振兴之突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1至4月钦州港集装箱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大幅增长
湘潭市消费市场运行平稳
【就业】鞍山市人社局发布招聘、求职信息(总第663期)
右江区:建就业扶贫车间 贫困户变身工人
承载发展 改善民生 聊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宿迁:书写乡村振兴湖滨篇章
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扎实推进全系统党的建设
剑阁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乡镇农经管理新体系
法院: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学校承担补充责任
汕头市科协召开主席工作会议
丹东楼市再传收紧信号 外地户籍“五年限售”
聋哑人家中遭飞贼光顾,警察抓住小偷后都大吃一惊
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三季度“活动周” 从今日起持续到本月30日
牢固树立红线意识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访市安监局局长玄志祥
潍坊市政府秘书长宋均圻接听12345热线公告
2018年第三季度柳州市城市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公示
衡水市召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专家讲座暨动员大会
临沂人民检察院召开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动员会
成都天府绿道标志正式确定 将在锦城绿道中和湿地首现
深圳市国资委召开市属国企第二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现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