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步生态文明新时代
记者 赵佩星
这是一场发展观上的深刻变革。
从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向生态建设的新时代全力进发。
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走绿色发展之路,晋中的脚步坚定而有力。
近年来,我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强势推进环境治理,不断深化转型发展,全力抓好生态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将“两山”重要思想演变成晋中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抓环保: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对全市钢铁、焦化、铸造、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的1244家企业实施错峰生产,其中148家铸造、砖瓦窑企业全部实施错峰停产;
按照“两断三清”要求取缔 “散乱污”企业491家;
全市20家焦化企业中1家停产,其余19家企业全部限产……
日前,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会上公布的这一组组数据,直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宁可牺牲gdp也要保住良好生态环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把环保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先后出台系列实施方案、规定和10多项工作制度基础上,围绕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全域范围内打响了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大战役”,重拳出击向污染宣战。
实施过程中,我市将“三大战役”具化为“十大工程”,细化为52项6523个任务,总投资达51.6亿元。“十大工程”中,我市又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加以推进。针对当前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制订出台了《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和量化问责规定,大力实施燃煤污染治理,统筹推进扬尘污染治理、面源污染管控、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应对,建立精准监测和so2科学预警机制,全力以赴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10月1日—12月19日,市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49天,同比增加了18天;综合指数为7.6,同比下降了23.3%。
在扎实推进环保的同时,我市于去年5月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全面掀起城乡“环境革命”,这是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创优发展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为全市绿色发展增添了新的助力。经过全市上下几个月的共同努力,攻坚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了明显改观。
2017年12月18日,市民刘碧静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工作途中拍到的“晋中蓝”,并配文“这里的天蓝得让人心无旁骛”,不少朋友第一时间点赞认同。市民认可,这是对晋中坚守绿水青山的最好褒奖。
促转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循环、节能、环保、高效——这些代表绿色发展的词汇,近年来高频率出现在主流媒体对我市的新闻报道中。
而曾经的晋中与全省其他资源型经济地区一样,“一煤独大”、因煤而痛,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工业模式导致结构性污染十分突出。
向结构性污染说不,需首要解决的是对传统产业的提标改造。从源头抓起,我市严把环保政策准入关,坚决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对环境影响严重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2016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95.8万吨,装机容量20万千瓦;强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全市煤炭去产能1370万吨,减产量1365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实现天然气、煤层气、电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1735蒸吨,天然气、煤层气供气量增加到7亿立方米,累计新增风力发电20万千瓦……
扭转被动局面,除了对传统煤焦产业进行改头换面之外,我市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到转型发展上,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用实际行动践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了由“黑”到“绿”的华丽转身。
以晋能集团2gw异质结晶硅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山西卫星信息应用产业园为代表的新兴信息产业,以德元堂药业、广誉远国药、广生胶囊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中聚晶科半导体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
以中鼎物流园、苏宁物流基地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以孟母文化养生健康城等为代表的健康养老业,以天美杉杉奥特莱斯、万达广场等为代表的新商业,以李宁国际滑雪场、冰雪世界等为代表的运动休闲业等新业态加速形成;
以平遥古城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云竹湖旅游开发、百草坡房车营地、乔家大院综合开发、左权全域旅游示范建设等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存量变革、增量崛起、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晋中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宽。
强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已是隆冬农闲时节,但在左权县麻田镇柴城村,村民杨文秀却没有歇着。肩负该镇生态护林员职责的他,每天依然会冒着严寒到自己所管辖的林子里看一看。看管树林、打打零工、再加上三亩地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收入七八千元。如今,像杨文秀一样,通过参与生态建设稳定增收的贫困户,全市还有很多。
同步推进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将打造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过程,这是晋中今天的新实践。
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治理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干果经济林管理脱贫一批、林业产业脱贫一批,林业脱贫攻坚“五个一批”让不少贫困群众受了益。
2017年,全市参与造林的11429个贫困人口获得劳务收入1439万元,人均增收1260元。
4个贫困县聘用的森林防火护林员86%是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安置贫困人口1304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左右,带动2545人稳定脱贫。
截至目前,4个贫困县共发展以生态庄园为主的林业产业299个,2462个贫困人口通过入企务工拿“薪金”、入股经营分“股金”、土地流转收“租金”,人均年收入2200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晋中大地逐步形成共识、深入人心。
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我市林业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大幅改善。目前,全市林业用地达1329.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3.7%。全市有森林公园24处,已命名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省级湿地公园7处,省级林业生态县6个。“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206万亩,林木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达35.85%和23.27%,经测算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加5.35和2.87个百分点。
守住青山,呵护绿水。近年来,我市先后上马实施了松塔供水、东山供水、中部引黄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新增调配水能力1.74亿立方米,新建5座新水源工程,全面启动5县(市)县域小水网工程建设,“三纵两横、库河连通、东西调配、客水补济”晋中大水网框架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进“河长制”改革,全面启动汾河生态修复工程,汾河干流核心区涉及全市3县的10处堤内蓄水工程率先开工,积极铺开15个项目,完成投资2.15亿元。持续推进水土保持治理,目前,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7万亩,治理度达58.5%。
徜徉在今天的晋中,绿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让这里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晋中逐绿前行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代表委员心声:新时代是干出来的
便民市场拆除后留下“后遗症”
全市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电视知识竞赛举行
哈尔滨开展星期六义务劳动日活动 打造“美丽冰城 靓丽夏都”
为自己的错误埋单
我市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晋中路径探寻
市政府第二督查组深入道外区督导检查消防安全“百日会战”第二阶段工作
临沂一条路多个路口有破损?建议加大施工单位监督
学好用好政策助推农业企业发展
弋江区三举措提前完成高校毕业就业见习
国家级鱼文化主题公园落户周宁鲤鱼溪
灌南人大“双联”活动走近在外务工人员
注意啦!宿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调整
桐城市组队参加合肥都市圈第二届乒乓球友谊赛
启文小学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主题党日”活动
北京水资源税信息共享平台8月上线
新车价格难松动 4S店比拼维保吸引客户
驱车1447.2公里,焦作到沈阳,2903.1元车费网约车单程大单创纪录
大企业纷至沓来 想到南充投资的企业已排起了队
徐州市投资73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