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平乡县建国前老党员刘志堂的故事


尽管已是92岁高龄,刘志堂老人还依然保持着一个良好习惯,就是坚持看电视看报纸看新闻,还经常翻看河北省委组织部邮寄给他的《共产党员》杂志,学党的新政策,了解国家的新法规。他经常对孩子们说,咱啥时候都得跟党走。
“咱啥时候都得跟党走”,这既是刘志堂老人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是他这一辈子的真实写照。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投身革命,听党指挥
他本是善于思索、宠辱不惊的人,但每当提起过去打日本鬼子的事儿,他会显得格外兴奋激动和自豪,便滔滔不绝地说起来。1927年4月,他出生在平乡县寻召乡田瓦庄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吃不饱穿不暖,经常受冻挨饿。1940年他14岁那年冬天,他受1937年7月入伍、时为平乡县抗日游击大队班长的同胞大哥刘彦杰的影响,参加了本村的抗日工作。
从参加革命那天起,他就坚持凡事都要听党的话。当时,田瓦庄村里挖了两条地道,一条在本村乡亲、平乡县抗日政府公安大队特工田仁通家,一条在中共地下党员、本村党支部书记田里雪家。时任平乡县抗日政府公安大队大队长兼平乡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原邢台地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丕成和平乡县抗日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贺正海,经常来田瓦庄村领导抗日工作。当日本鬼子进村大扫荡的时候,谢丕成、贺正海、田仁通、田里雪等同志就钻进地道里,安排刘志堂分别给他们送水送饭并传递情报。刘志堂二话不说,坚决完成任务。当时家里很穷,连自己家的人都吃不饱肚子,刘志堂就到本村的亲戚家借。面对借来的高粱面菜团子,馋得他都直流口水也不舍得吃一口。刘志堂还经常在谢丕成、贺正海领导下,和抗日游击队员一起,挖地道、破公路、割电线、埋地雷、反扫荡,与日本鬼子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戎马岁月,不怕牺牲
1942年12月5日,为了从平乡县游庄炮楼上把牺牲了的时任平乡县县长王东初的遗体夺回来,谢丕成带领平乡县抗日政府第五区区长高海申,指挥了争夺遗体的战斗,刘志堂也参加了战斗。他和十几名游击队员一起,与游庄乡炮楼上的日本鬼子进行了半夜的周旋和激战,最终夺回了王东初县长的遗体。那年他才15岁。多少年以后,有人问他当时那么小怕不怕,他说,跟着党呢,怕啥。
1943年的秋天,领导们觉得刘志堂聪明机灵,工作积极肯干,为抗日做了好多实事,就指定村支书田里雪做介绍人,批准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任命他为村民兵连长,当年他才16岁。从入党的那天起,他就牢记入党誓言,啥时候都得跟党走,为党工作,为乡亲们服务,为老百姓谋幸福,为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1944年春天,刘志堂在山西省军区来的名叫黑娃的地下工作者和河北省军区特派特工的领导下,一起执行过四次对日本鬼子的侦查任务,还配合平乡县抗日政府第五区区长高海申、副区长郭记增领导的游击队,进行过多次夜间联防和游击战斗,受到县领导表扬。
1947年2月,平乡县进行了大扩军。平乡县委书记李良田和县长谢丕成亲自领导,平乡县抗日政府公安大队和平乡县抗日游击大队合并,与新招收的队员组成了平乡县支队,每人都颁发了枪支弹药。当时,李云新为县支队所属第三营营长,李云流为副营长、田炳禄为教导员,田瓦庄村党支部书记田会增是第三营二连连长、刘志堂是平乡县支队第三营二连三排排长。在李云新和田炳禄的带领下,他来到南宫县进行了三个月的培训,随后开拔至元氏县刘村附近驻扎,配合正规军攻打石家庄。同年4月份,我人民解放军攻克了正定、栾城,扫除了石门(即今石家庄)外围近百处碉堡。同年9月的一天,他和平乡县王杨村的王小杰、刘屯村的杜西敏、南周章村的刘贵理、刘章理、重义町村的马长河、庞庄村的庞存福、左秀申、闫庄村的闫二、闫成德等战友们一起,配合正规军攻打石家庄外围,战友们个个冲锋在前,作战勇敢。在一次战斗中,他和杜西敏、庞存福三人都负了伤,刘志堂的右手中指被打断,于是住进了支队卫生队。时任支队卫生队医生、平乡县寺头村的穆相瑞和尹村的李存祥给他看好了手,至今他还缺少一根手指。每当有人问起他失去个手指头也没得到报酬时,他总是满不在乎地说,作为党的人,为建立新中国出力是自己的本分,掉个手指头不算啥,也不影响干活,我现在不是过得很好嘛。
回乡工作,任劳任怨
养好枪伤后,刘志堂被送回到家乡。1948年1月,田瓦庄村成立了农会,刘志堂被推选为村农会主任。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他带领全村群众开展了群运斗争,组织农业生产,取得了突出成绩。
建国后,刘志堂先后担任村民兵连长、互助组组长、初级社和高级社社长、生产大队大队长、游庄乡团委书记、田瓦庄村村长、村主任等职,一直工作到60年代。不管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他都廉洁奉公,带头苦干,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为民办事,无怨无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党就要为公,干事儿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刘志堂当村干部为乡亲们办了好多实事,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带头实干。到外乡修水库、挖海河都是苦累活,他两次抛下妻子和几个孩子,背起铺盖卷就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他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1960年国家困难时期,上级分批发放给村里的救济款和救灾物资不够分,他首先提出自己不领或缓领。上级明明是颁发给他的荣誉,他多次让给了别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党就要为公,干事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夕阳晚照,初心不改
退下来后,大多数人都会安享晚年,可刘志堂却成了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乡亲们遇到婚丧嫁娶、收秋割麦、冬灌春播的事情,谁家有了困难,他都会义务帮忙。谁家有了兄弟分家骂吵、夫妻之间闹别扭、邻里打架闹纠纷,他都要去管,而且管得都还不失公平。他80岁那年,他为了去乡里给一位乡亲协调一个麻烦事,在自家院子里练骑自行车,把大腿股骨头都给摔断了。几十年来,他给乡亲帮忙干过活和管过的闲事也有几百人次。大伙儿都说刘志堂是个大好人。
他常对子女们说,有国才有家,家国国为先。你们要珍惜现在新社会的好生活,逢事先为国家想,都要为国家多出力。他生有七个儿女,家庭条件差。但他坚持做到家里的苦活累活都自己干,大事小事都自己扛。不管自己有多苦多累,他都坚持供给三个儿子高中毕业,并先后把三个儿子送到了部队服役,要求他们都要为国家尽忠效力。老伴患病卧床10多年,几乎是由他自己照顾。他叮嘱孩子们,你们不要因为母亲患病就经常回来耽误工作,家里有我呢。
多少年来,他一直保持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本色,勤劳俭朴是他的座右铭。饭桌上掉一个馒头渣,他都会捡起来吃掉。儿女们给他买的衣服他不穿,他说穿旧衣服合身还舒服,有几件衣服他都穿了好多年。有一次,孙子丢了一小块馒头,他居然不依不饶地召开了家长会。他规定,我们刘家的家风第一条是:“与人为善,励志进取。”那第二条就是:“家和自律,勤俭节约。”后来,他又加上了第三条:“学习思考,博取众长。”
刘志堂一生不信鬼神,只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现在他都90多岁了,还坚持天天听广播、看电视,翻报纸、听新闻,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昨天说习主席主持深化改革会议了,今天又说美国在咱们南海找事了。他对孩子们说,现在国家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你们不能光享受新生活,还要有新作为。我老了不能干啥事了,但你们还年轻,一定要在习近平思想指引下,学习十九大精神,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效力,为咱们田瓦庄村实现小康卖力气。
平乡县组织部 王明利
2018年5月26日

哈尔滨市审计局参加审计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并对学习贯彻做出部署
本周初天气晴好 29日有强冷空气
市发改委组织赴“东三省”邀请嘉宾参加“相约黄河口 儒商东营行”活动
海山街道职工三人足球联赛正式开赛 8支球队参赛
三明市区将于9月6日公开拍卖(租)一批房屋、车辆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平乡县建国前老党员刘志堂的故事
预计潮州早造病虫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 专家支招压低虫源基数
捐献眼角膜 光明留人间
省检查组核验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区工作
《资阳文明行为十八条》解读
市民政局: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清华大学今年计划在宁招17人
开放日零距离 百名市民话“物价”
犍为县林业局加强木竹材(经营)加工企业检查
午休“小试牛刀” 宜宾彩民再次斩获25万元
苏仙区两江口村: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常熟一市民为看清门牌 不慎卷入轿车车轮下骨折
今日扎龙新华社记者探访扎龙鹤类驯养繁育中心和居民新生活
四川自贸区成都区域启动155项改革任务
中年妇女以问路、车胎损坏需维修为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