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ENA首个中国分中心落户 17家欧洲机构集体入驻
如果说欧洽会是每年一度,定期开放的一座中欧合作桥梁,那么,作为成都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在成都启动的“中国-欧洲中心”,作为中国首个地方搭建的对欧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成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载体、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新窗口、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
如今,随着“中国-欧洲中心”室外景观绿化全面打造完成,建筑主体工程建设和室内装修接近尾声,“中国-欧洲中心”在本届欧洽会上迎来了首家入驻机构——欧盟研究与创新中心中国西部中心(简称ENRICH West China Centre),这是欧盟研究与创新中心落地中国的第一个区域分中心。
成都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据悉,欧盟卓越创新中心(中国)项目是欧盟委员会地平线2020框架计划资助项目。该项目将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以确保欧盟卓越创新中心(中国)长期持续运营,将联系和支持欧洲科学、技术和创新机构(包括创业者和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公共及私人客户提供科技创新相关的精选服务。
“2016年1月,欧盟项目创新中心与其他8个欧洲合作伙伴机构以及4个中方合作伙伴机构组成团队,申请欧盟地平线2020框架资助项目,经过近8个月的努力,ERICENA—欧盟卓越创新中心(中国)项目最终中标,项目总预算为358.9万欧元。”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总裁代伊伶介绍说,今年1月,ERICENA项目在葡萄牙波尔图正式启动。欧盟项目创新中心作为项目组成员,提议在成都设立区域分中心,该提议获得项目组成员一致同意。
“成都成为欧盟研究与创新中心(中国)落地中国的第一个区域分中心。”代伊伶说,欧盟研究与创新中心“ENRICH中国西部中心”在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下“欧盟卓越与创新中心项目”(简称ERICENA)框架内成立,旨在促进欧盟创新研究机构及企业与中国西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之成为中国西部与欧盟研究创新合作的重要窗口。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成都作为第一站呢?对此,欧盟委员会科研总司国际部中国事务部主任魏立国直言,“这是基于欧盟与成都的欧盟创新中心过去十年良好的基础,给欧洲创新中心载体一个强大的支撑,同时作为中国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所以成都成了全中国第一个区域中心的不二之选。”他表示,与中国在研究、创新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是欧盟国际合作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在研究和创新领域的大量投资,中国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推进中欧研究人员合作,可以提高欧洲研究和创新的质量和影响力。相信欧洲研究与创新中心的建立,将助推整个中欧在科技以及创新领域的合作,并且希望双边能够以更加开放互通的态度来进行相关的沟通。
据介绍,ERICENA项目合作伙伴包括8家欧盟机构和4家中国机构,分别是SPI创新管理机构(葡萄牙)、欧洲商业与创新联盟(比利时)、奥地利研究促进署(奥地利)、弗劳恩霍夫生产设备和设计技术研究所(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德国)、挪威创新中心(挪威)、贺拉斯研究与技术基金会(希腊)、EURelations研究管理机构(瑞士)、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清华大学及宁波诺丁汉大学。
这是欧洲机构和企业在成都的“家”
不仅是欧盟研究与创新中心“ENRICH中国西部中心”,在本届欧洽会上,欧洲商业与创新中心联盟、欧洲Tech Tour投资机构联盟、奥地利联邦商会、德国北威州投资署、德国不莱梅州经济促进局、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德国ARENA创新机构、德国赢瑞科技集团、法国蒙彼利埃地中海大区、意大利西西里大区、捷克技术中心、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英中经贸发展中心、葡萄牙仕博创新机构、保加利亚鲁斯工商会、希腊国际科技研究和支持中心、俄罗斯创新技术中心联盟等17家欧洲机构也签署了入驻“中国-欧洲中心”的意向性协议。
“中国—欧洲中心不是单纯的一栋楼,而是我们为来华发展尤其是来蓉发展的欧洲机构和企业打造的一个‘家’。”代伊伶说,这座高达192米的“人”字形建筑共46层,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采用6+N功能布局,内设中欧技术交易中心、欧洲商品贸易展示交易中心、中欧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欧洲及全球500强企业总部基地中心、欧盟成员经济发展促进机构办事中心和欧洲文化教育艺术博览中心6大功能区,以及剧院、国际艺术展览、中欧企业家联合会等综合配套服务区,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西部与欧洲进行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生态服务系统将是我们这个‘家’最大的特色。”代伊伶说,欧洲有许多优秀的中小企业,他们虽然在人数、规模、资本等方面只是‘中小’甚至是‘小微’,但在细分领域,尤其是高科技方面却具有世界领先的水平和能力,他们以前不了解中国,不知道成都,现在他们希望能到这个充满机会的地方来发展。于是,中国—欧洲中心就为他们“度身定做”了这样一个载体,一个与国际标准无缝对接的专业平台,让他们可以“拎包入住”。中心会设置国家馆,按国别实行“集中办公”;会设置欧洲商品贸易展示区,让入驻的欧洲机构和企业将他们的好产品、好技术在这里进行展示,让整个西部和全国的企业都能够看到;会设置技术交易中心,让欧洲优秀的科研成果在成都落地转化;会通过一系列培训,让入驻机构和企业在尽快彼此熟悉的基础上,更快融入中国当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原标题:中国—欧洲中心启动 5个月后“精彩亮相”——ERICENA首个中国分中心落户 17家欧洲机构集体入驻
相关新闻
谈及“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欧关系发展时,中国欧洲学会秘书长陈新表示——
成都正在参与引领这种变化
“中国人常说‘要致富先修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欧班列有望发展成为东亚通往欧洲的新的商品大动脉,而成都正在参与、引领这种变化。”
谈及“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欧关系发展,特别是成都的新机遇、新优势时,中国欧洲学会秘书长陈新表示,欧洲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为进一步密切中欧之间的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年来中欧关系走上了全方位发展的快车道,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第一大技术来源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已经连续十多年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16年中欧贸易额达到了5470亿美元,而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额更是接近了6000亿美元,每分钟双边贸易额超过了100万美元,每两天的贸易额相当于1975年中欧建交时当年的贸易额。根据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到2020年中欧之间的贸易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
“在这个过程中,成都依托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开蓉欧经贸合作的新通道,成为了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进而辐射欧洲的重要交通走廊。”陈新说,同时成都把握这种交通线路调整和基础设施改善所产生的经济溢出效应为自身发展所创造的新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又不断创造出了更多的面向未来的机遇。
今天的成都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向欧洲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门户枢纽。今天的成都正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实现建强区域中心城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冲刺世界城市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对此,陈新表示,成都在地缘经济上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两大经济带战略的核心节点城市,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西部城市中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科技力量和优势科技资源;交通通讯枢纽功能不断增强,以铁路、民航、公路为骨干的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在西部大商贸中优势明显,商贸中心的功能持续增强;同时,在对外开放上,成都向西经中亚辐射到欧洲,向南经孟中印缅走廊辐射南亚,是“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枢纽之一,“凭借这些优势我认为成都具备了实现自己确定的战略目标的条件和基础,希望成都能以蓉欧经贸合作为重要切入点,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枢纽功能,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开创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
蓉欧合作:
从相遇相识相知迈向共商共建共享
成都与欧洲,看似相隔遥远,却并非如此。
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成都曾经是连接中国和西方最繁华的枢纽城市之一。
2006年5月,荷兰皇家航空开通成都至阿姆斯特丹直航航班。这是成都和中国西部第一条通往欧洲的国际直飞航线。至此,成都成为国内直航欧洲的最近航点。
2013年4月,蓉欧快铁开通。起点成都,终点波兰罗兹。由此,成都成为中国进入欧洲的门户。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成都成为中国距离欧洲最近的特大中心城市和面向欧洲开放的门户城市。成都对欧洲已开通荷兰阿姆斯特丹、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俄罗斯莫斯科、西班牙马德里、捷克布拉格、俄罗斯伊尔库茨克7条直航航线,即将再开通俄罗斯圣彼得堡、芬兰赫尔辛基两条直航航线。中欧班列构筑起了联通和辐射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的交通大动脉,预计全年将开行超过1000列,位居全国首位。
双方在贸易、科技、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成效显著。据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德国、法国、波兰、捷克、瑞士5个欧洲国家在蓉设立领事馆;成都与13个欧洲城市(省郡)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德国商会、英国商会、奥地利商会等多个欧洲商协会组织在成都设立代表处。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等重大国际性会议在成都成功召开。欧盟委员会支持在中国唯一的项目创新中心——欧盟项目创新中心,2006年落户成都。2011年4月,该中心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在成都设立“欧洲企业网络(EEN)中国西部中心”,覆盖四川、重庆、陕西、云南、贵州、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和甘肃10个省区市,搭建起中欧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官方平台,2015年被欧盟委员会授予“全球国际合作典范”。同时,成都积极推动对欧经贸交流合作,连续12年成功举办的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已成为中欧投资贸易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中国—欧洲中心更是有望“升级”为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
中德、中法、中意等中欧国别园区加快建设。其中,中德(四川成都)创新产业合作平台目前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投产企业147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平台在抓好对德项目引进的同时,强化德资企业产业配套,重点发展以德国博世公司为代表的“品牌商+制造商+配套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注重品牌企业产业链延伸,促进关联产业与主导产业有效结合,促进德资企业和成都企业的共生发展。已培育成都博盛机械成为博世德国总部的供应商,博世包装、博世电动项目本地配套率分别为85%、50%以上。
中法成都生态园2016年完成工业投资63.67亿元,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东风神龙成都工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佛吉亚、风神物流等10余家零部件企业加快建设;苏伊士环能分布式能源项目、中法能源管理大数据中心等5个项目签约落户。今年4月,法国总理特使——城市可持续发展事务法方代表吴杰华先生来蓉实地考察,与成都就共同推动中法成都生态园建设达成了共识。
中意文化创新园区作为今年2月在中意两国元首见证下签订的重大合作项目,目前正全力推进意大利知名主题公园、米兰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文创设计基地等一批在谈项目。
同时,成都积极参与中英地方经贸合作机制,今年6月,商务部正式批准成都成为第二批重点城市加入中英地方经贸合作工作组,为我市承载中英合作提供了国家平台。目前,我市正先期聚焦金融、航空领域,重点加强与英国金融机构合作,学习英国在金融风险管控领域的先进成果,以期为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积累经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共有485家欧洲企业在成都投资近45亿美元,其中在蓉落户的欧洲国家世界500强企业达80家。56家成都企业在欧洲投资12亿美元,约2000家成都企业与欧洲有着直接经贸往来关系,1—8月,成都与欧洲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60.2亿元,增长了81.4%,其中成都出口到欧洲的商品贸易总额达到了244.1亿元人民币,增长了58.5%,从欧洲进口到成都的贸易额达到了216.1亿元,增长了116.9%,快速的增长印证了成都和欧洲贸易往来的密切程度,也勾勒出了蓉欧合作的广阔前景。
成都与欧洲,正向着从靠近到融入,“同频共振”的方向快速前行。(锦平 文/图)
洪江市举办“春风行动”暨对接望城区劳务协作脱贫大型招聘会
全州男子以买车为由在试车过程中抢走一辆微型面包车 他偷车竟是为了这个
2018国际海岛旅游博览会开幕 推出旅游线路、机票、住宿、餐饮各类优惠产品
市民出门即共享 沈阳打造生态景观林
千里房陵碧如洗——房县生态环保工作纪实
中国—欧洲中心在蓉启动5个月后精彩亮相
开阳县南江乡开展“六月六”少数民族文化活动
市经信委领导出席2018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开幕式、GTI上海峰会、车联网生态峰会
张氏街道友谊村文明乡风引领乡村振兴
冰城跻身国内错峰游十大热城
常德市疾控中心赴石门开展精准扶贫调研
市政府与市法院召开2018年度联席会议
健康160建设 “互联网+家庭医生”
铁岭廉政小品小戏优秀剧目来我市展演
英模警察父亲因病殉职 承父业的他将首个警礼献给父亲
与“税”互动荆州首个税收普法教育基地成立
“网红”餐饮店扎堆台州城市综合体
我局第四期国土大讲堂开讲
淮安市第十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专业初审结果公示
阳泉日报小记者走进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了解禁毒知识争做合格禁毒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