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古蔺县为贫困群众点亮希望和幸福之灯

浩荡东风阔,征程催人急。等,没有出路; 干,才是硬道理!今年,面对山高坡陡、基础设施薄弱等一系列困难,古蔺县攻坚克难、奋勇创新,运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为全县贫困群众点亮了一盏盏闪烁着希望和幸福的明灯。
决战“脱贫难”—— 用心用力用情勇“亮剑”
一下高速公路进入古蔺县,“立下军令状、啃下硬骨头”等内容的宣传牌很是醒目。从标语中就能感知到古蔺县委县政府的脱贫决心,以及敢于 “亮剑”的信心。
“2017 年,全县要确保完成46个贫困村退出、 14395人脱贫,易地搬迁6553户25393人。要在既定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光靠党委政府大包大揽是不能完成的。”古蔺县委主要负责人坦言。
怎样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古蔺给出答案: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凝聚各方力量,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为落实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贫困户“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古蔺县立下了“移山 志”,甘做“绣花工”的誓言,精心调配力量,精准配 置资源,精细组织实施,着重在“确保贫困户搬得准、搬得好、搬得顺、搬得富”上下工夫,并严格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确保足额支付到位;严格档案管理,进行分类分级,全过程真实反映搬迁工作。
——以精准的脱贫机制和积极的宣传动员,促使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的被动意识向“我要脱 贫”的主动行为转变,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 脱贫转变,搬开了一个个“贫困石”,栽上了一棵棵“脱贫树”……
——坚持“大产业带动大脱贫”理念,聚力打造郎酒旗舰、水口世界白酒圣地、优质肉牛扶贫产业、中药材产业、黄荆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五大产业”,辐射带动5万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致富;因地制宜连片发展猕猴桃、甜橙等特色种植业,适度规模发展肉牛等特色养殖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挑战“安居难”—— 近4万人易地搬出幸福生活
12月,大山深处的古蔺县城,早已迎来了寒冷 的季节。
位于大寨苗族乡富民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60 幢风格统一的多层“洋房”,在视野开阔的山坡上一字排开,山脚下近百亩菊花静静生长,孕育着村民们的致富希望。今年 3月,大寨苗族乡181名贫困群众集中住进了这里。改变是令人激动的。已经搬迁入住的村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要不是有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我们绝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接下来,群众活动室、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将逐一配套。
如何让群众“搬得出、能致富”?古蔺县将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围绕“生态 畜牧、山地烤烟、优质果蔬茶、道地中药材”四大 特色农业和“一核一线一片多点”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同步规划和落实配套产业,实现一村一特色, 解决贫困群众收入难题。同时全覆盖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对象至少掌握1项实用技 术,并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务工,开辟就业渠道,设置“公益岗位”,聚居点建设优先聘用搬迁农户。
仅仅在富民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建设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招引源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温氏养猪厂等企业入驻,建立了“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安置区群众到企业就业。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古蔺县全面推进37个集中安置点和带状安置分散户住房建设,统筹扶贫、农业、交通等行业资金,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扶持力度,鼓励贫困村、贫困群众“挪穷窝”搬新家,安居房建设如春潮涌动。
“搬出大山有希望、搬出大山天地宽、搬出大山奔小康。” 通过两年集中攻坚,古蔺县共计搬迁了9148户37879人,全面完成了搬迁任务。仅今年11月底就搬迁了6114户25759人。
奋战“致富难”—— 多种产业齐驱并进补短板
“围绕生态做产业文章,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 业”。古蔺县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脱贫攻坚的实 际需要,提出建设优质肉牛全产业链百亿产业扶贫项目。
12月5日,在护家镇农场村“护家生态循环智慧农业综合体”一期工程建筑工地,内部设施设备正在建设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曾宏告诉记者,项目占地1000亩,以标准化规模养牛场与家庭小规模集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引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将打造成具有欧式牧场风格和扶贫效益显著的智慧管理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依托肉牛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整合利用农村大量土地、劳动力资源,农户亦可通过土地、资金入股,务工等多种方式实现自身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与肉牛产业的多样化灵活配置,从而脱贫致富。
走进大寨苗族乡富民村黑木耳、食用菌袋加工厂,源源不断的订单让工人加班加点干。大寨乡组宣委员罗永凡向记者介绍,去年,县政府和大寨乡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源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目前,第一车间开始正式投产, 周边几十个村民“变身”为厂里的技术工人。
引来“金凤凰”,村民就有了致富路。富民村四组31岁的罗聪原来在外地务工,去年回家乡经人介绍到厂里上班,一年下来居然有了7万多元收入。罗聪对现在的工作和收入十分满意。富民村就是通过这种“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年人均增收 5000元以上。
在古蔺“脱贫人”眼里,绿水青山就是致富的金山银山。古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等为其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补齐脱贫致富的产业短板。”古蔺县古蔺镇漆山村就是一 张鲜活的生态脱贫、产业致富名片。村上通过打造苗寨花海农业创业园区,以生态农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质朴的特色民居,地道的乡村农家菜,丰富的民俗文化……仅仅在两年前,漆山村就实现收入200余万元。
11月21日,四川省省检专家组到古蔺评审县上创建四 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工作。 通过实地检查,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古蔺在开展旅游扶贫工作中,领导和群众积极配合,有特色、有故事、有文化、可持续,讲惠民、抓产业、有依托,旅游扶贫特点突出,惊喜连连,让人印象深刻。”

中站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集体学习
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关精神
淝南镇多举措应对低温强降雪天气
石龙:家长孩子齐齐学习“三防”知识
东莞向三师图市捐赠价值450余万元医疗设备
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古蔺县为贫困群众点亮希望和幸福之灯
廖雪梅深入乡镇督导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汽开区】“红色基因”奏响“纽扣教育”最强音
红黄绿灯一起亮 懵!
银川城管环卫开启“借雨洗路”作业模式
湖南长康集团:把爱送进湘阴烈士家属心里
绍兴市第六届青年歌手大赛圆满落幕
柘汪中学夺冠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拿出态度精力 聚焦解决问题全市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第三次会议
市广播电视台参加红色经典诵读比赛
杭政工出(2018)16-17号地块挂牌出让成交竞得入选情况表
市经信委召开党工委中心组学习研讨会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到曹妃甸调研
新增7D影院VR听音 重庆欢乐谷周年庆门票买一赠一
当涂:市疾控中心主任陈健调研我县疾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