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值班医生林乐源查看患者。
宁德新闻网消息(见习记者 张颖珍 文/图)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宁德市医院急诊科灯火通明,这个24小时不休息的科室,似乎与外界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假期、约会、娱乐……“急诊人”的词典里几乎没有这些词。而一部部救护车,一通通急救电话,又将他们与城市紧紧相连,在生死之际,他们是“生”的守护者。
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性命相托的郑重、回天乏术的悲恸和绝处逢生的狂喜,这里是急诊科。
枕戈待旦 随时出发
7月17日下午5点,记者到达市医院急诊科时,护士已经完成交接班,“急诊科护士是三班倒,下午4点到零点,零点到早上8点,早上8点到下午4点。”护士长黄珍影介绍道,急诊科医生夜班则是下午5点半到第二天早上8点。
陈清军是急诊科出诊班医生,值一线班时,他必须24小时在医院待命,只要接到急救电话,5分钟内必须上救护车。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完成省运会的医疗保障工作回到科室,“昨天值了24小时的一线班,今天8点就去省运会现场了。”陈清军说,连续待班48小时,这样的工作节奏是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常态。
当晚6点51分,陈清军正准备坐下喝口汽水,口袋的手机就响了,急诊科护士通知有急救电话——万达广场一名幼儿摔伤,出血严重,那瓶刚打开的汽水被留在桌上。6点53分,陈清军和护士郑小玲已坐上救护车。7点整,救护车到达万达广场,接上患者后,陈清军和郑小玲在车上查看患者状态,给患者进行伤口包扎止血,询问家属患者的受伤经过。
由于地处闹市又是下班时间,附近的交通较为拥堵,在家属焦虑地催促下,救护车司机陈师傅老练地驾车在车流间穿行,不显慌张。同时,附近交警积极配合指挥交通,让救护车顺利通行,7点13分返回急诊科。将具体受伤情况与外科急诊医生交接清楚后,陈清军又回到待班室里,拿起那瓶汽水,喝了一口。
已经当了5年的出诊班医生,让陈清军最介怀的,是第一次出诊做心肺复苏急救。急救的是一个触电的年轻人,当救护车赶到现场时,年轻人已经超过半小时没有生命迹象了,但是陈清军还是替他做了心肺复苏。“当时旁边的村民为我们打伞遮阳,拿着扇子扇风,有僧人在旁念经,所有人都尽自己所能,希望能救回这个年轻人,大家对我们充满信任,但是我真的回天乏术。”在努力了50多分钟后,陈清军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最终只能放弃,在宣布抢救无效时,他始终不敢抬头直视周围对他充满期待的目光,“无能为力,是我们最大的遗憾,但医生不是神。”
当天值三线班的出诊班医生林久饶也连续48小时待在医院了,趁着值三线班较为清闲的时候,他在医院的健身房跑步,他笑着说:“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更没有时间去健身,好在我们医院有这个设备,急诊医生也要注意身体呀。”
争分夺秒 生死赛跑
黄珍影是急诊科护士长,说话声音响亮,走路健步如飞,科室里人来人往、人声嘈杂中,她总能第一时间理清思路,将工作有条不紊地安排好。“这是10多年工作的本能反应。”黄珍影是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当了母亲后,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见多了生离死别、人情冷暖,对生活的希望反而越朴实,希望家人健康快乐。”
2015年9月16日,黄珍影从产假返回工作岗位不久。那天中午下班,她在11点55分到家,正准备拥抱一上午没有见到的孩子,突然接到医院电话,菊池商厦的东湖幼儿园起火,她必须第一时间返回蕉北院区急诊科。“火灾”“幼儿园”……这些词汇在黄珍影的脑袋中“爆炸”,她顾不得自己的孩子,急忙打车回医院。
“路上太堵了,我在出租车上心急如焚。”在距离医院1公里远的天后宫附近,黄珍影果断下车,朝医院跑去。到达科室后,家属的喊声、孩子的哭声、救护车的笛声、媒体的“长枪短炮”……让黄珍影这样经验丰富的护士都有些慌乱,但她立即冷静下来,按轻重缓急安排患者的就诊顺序,紧急调动其他科室的人手前来支援,安抚家属情绪。直到下午4点,急诊科才分流完所有受伤的患者,这期间,医护人员忙得连一口水都没喝。
“急诊科忙起来的时候,就是有不幸发生的时候。”工作了十多年,黄珍影也有点“迷信”,科室里的医护人员都不吃“带鱼”,因为与英文“die”(死亡)同音,也不吃“芒果”,因为与“忙”同音,不吃“火龙果”,因为“红红火火”。甚至在春节时,别的科室都贴上春联,为值班的医护人员营造过节气氛,急诊科却因为“避讳”红色而一律不贴……
医护人员在救护车内做应急处理。
忙中作乐 不忘初心
17日晚7点20分,在处理完救护车送来的患者后,值班护士邱凌艳终于吃上自己的晚餐,在狭小的休息室里,和几个同事聊聊天,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10分钟后,吃完晚餐,她们又回到各自的岗位。护士台上放着邱凌艳1.5升的水杯,“忙起来都没时间接水,干脆用这个大的,更方便。”据了解,急诊科的护士大部分是“90后”,超过一半都是未婚青年,单身的原因,是工作太忙,朋友圈局限于科室里,连休假都少得可怜。
“超过3天的假期,几乎没有。”郑艳婷是急诊科的骨干护士,古田人,距离她上一次回家吃除夕夜的团圆饭,已经是2016年的事情,“那年我是除夕前一天值夜班,第二天一早坐车回家,吃了团圆饭,大年初一就赶回宁德。”她说,春节是急诊科最忙的时候,状况百出,人手十分紧张,所以她必须返回岗位。
忙却不是“急诊人”最大的困扰,身处急诊科,他们行走在医患关系最为紧张的边缘,一不留神就容易“擦枪走火”。
17日晚7点31分,一位摔倒伤到头部的老人被送往医院,暂时不能确定颅内的出血情况。近10个家属呼啦啦挤进急诊科,护士做了情况记录后,联系了外科值班医生林乐源。
林乐源为患者开了检查单后便去处理其他患者,当老人检查回来后,他正在替一位等候多时的外伤患者做清创,一时脱不开身,而老人的家属却推开清创室的门冲进去,指责医生不懂“轻重缓急”。
此时原本在诊室替另一个患者做检查的外科值班医生闵松林,接到护士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近10个家属将他围住,闵松林仔细查看老人的检查报告,询问摔倒过程,家属情绪逐渐平稳。
“这样的事情很常见,患者都觉得自己的事情最紧急,但医护人员有自己的判断,也有相应的安排。”护士郑艳婷说,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医护人员大多只能顺着患者和家属,做好自己的工作。“曾经有个醉酒的患者,掐住值班护士的脖子并用语言威胁她,值班护士还是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
因为工作的压力巨大,护士长黄珍影也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大家“忙中作乐”,今年“5·12”护士节,黄珍影组织全体护士到郊外烧烤,为了让早、晚、凌晨三个班次的护士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这场烧烤持续了12个小时,“虽然辛苦,但重要的是大家都玩得开心,收拾心情,重新出发。”
同学,你身上烟味有点重
1-8月巴中市经济发展情况良好
永定公安与莘莘学子们一起“并肩作战”
市港航局抓紧做好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大调研抽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高朴到市委党校给优秀中青年干部讲课
你所不知的夜班急诊科
冷链运输保证口感 啤酒节崂山会场新鲜啤酒喝得爽
东海镇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新模式
市工商局开展作风积弊大排查活动
(走进洞下槽)扶贫先锋胡先华
福建警方悬赏通缉8名在逃人员 提供线索最高奖励2万
两岁男孩查血时突发高热惊厥 老专家抱孩子抢救脱险
西安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 王永康张仲茜讲话 韩松出席
前三季度南通安全生产实现“双下降”
嘉兴市侨商会召开会长团(扩大)会议
我市建立“项目秘书”机制
安徽省政协一行到我镇调研考察
有奖举报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
三亚启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月活动
雁塔区设立全市首个区级民营企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