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倒计时一个月 扬州网特邀名师奉上“复习攻略”

    原标题:冲刺吧!中考倒计时一个月 本报特邀名师奉上“复习攻略”
距离2018中考还有1个月时间,如何在这最后一阶段高效复习?昨天,本报邀请了扬州市一线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教学能手等,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思品等七门学科,为考生进行详细的考前指导。
数 学
张晓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夯实基础,提高技能,领悟思想
考前一月,建议夯实基础。一方面要把课本中所涉及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重要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形成完整知识网络,并灵活存储、提取和应用;另外要认真钻研课本中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做到懂一题、知一类,力争基础题得满分。
此外,要注意数学基本技能训练,保证解答题正确率,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复习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运算能力、代数式恒等变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训练。尤其要充分利用错题资源,通过整理、分析、研究,发现数学能力低洼之处,并用类似问题强化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复习不但要“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数学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构造法等。数学基本思想有一般与特殊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在解题结束后养成反思习惯,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灵活性和准确性。
语 文
张俊(高级教师、市语文学科教学能手)
注重识记积累,基础分分必争
首先,注重识记积累,基础分分必争。中考中低档题,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对所需背默的文章的复习,考生必须要记牢、记准、动手,把平时的易错字常写写,逐字过关;文言文的翻译练习要坚持,最后阶段要做到字字落实,宁少勿错。
明确考点考式,加强归纳反思。对照《中考指要》,构建知识框架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并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最后一个月,不能盲目做题,而是要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错题订正后的反思。
作文是整份试卷中分量最重的题目,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建议采用“三线并行”法:储备素材,能力强化,自我补充。
英 语
朱晓峰(高级教师、田家炳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
定时定量练习中考题型
近几年中考英语注重基础知识,突出教材考查功能。在剩下的一个月的复习时间里须回归书本,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
考生应每天坚持按计划复习,勤记单词、词组、句型和要点。对于固定词组和习惯用语要背诵并能够默写。对于复习过程中一些常错的单词和句型应准备专门的笔记本记录,利用碎片时间反复记忆。
保持题感很重要,对每年中考考纲和题型充分了解,考生应每天定时、定量完成部分符合中考题型的练习。通过对试卷中错误的分析,集中力量把弱项补上来。
物 理
朱莹(田家炳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
回归课本,实战演练
目前阶段应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网络的完善、解题方法的归纳和应试技巧的总结,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对做过的练习进行纠错和反思,分析原因。
回顾重要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运用的科学方法;回顾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回顾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及过程;实战演练,提升综合解题能力。把每一次模考当成中考,设定标准时间,调整应试状态。通过实战演练,提升提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演练中还要特别关注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答题速度。
化 学
陆荣清(田家炳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
注重积累,重做错题
最后阶段的复习,考生可选择历届中考试题,按照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这不仅有助于总结某一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也有助于发现答题过程中的弱点,集中突破。
遇到实验探究题时,通读题目,明确题意,抓住“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的相互提示,顺利答题。一定要留意资料中提供的信息,解题时信息一定要全部用到,否则极有可能分析问题不全面。
使用模拟试题时,建议限时完成,重视错题;对待错题时,要找错因,从而弥补;注重积累,反复纠正。一段时间后要重做错题,会有新的收获。
历 史
王齐(市中青年教学骨干、田家炳中学历史备课组长)
专题复习+实战演练
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历史复习一定要做到点、线、面结合。复习考点时一定要结合《中考指要》要求。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趋势来看,一道题往往涉及多个考点。因此单一考点复习就不够了,必须将考点串成线,进行专题复习。老师会根据重点将有可考性的内容整合成专题,考生留心听讲,做个有心人,随时补充总结。
全面检验点、线复习的效果,最好的做法就是做真题。建议考生最好按照中考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整份试卷,如果分开完成,也一定要限定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实战演练的效果。
思想品德
少做题,多总结答题技巧
甘文兰(市政治学科教学能手、田家炳中学政治备课组长)
中考思想品德试卷难度有限,开卷考试的特点之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形散而神不散),根深才能叶茂,基础知识是“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叶”。只有熟读教材,熟悉考点知识,才不至于出现在考场上乱翻书的情况。老师们整理出来的关键句子的背诵和记忆至关重要,选择题中会有许多来源于此处。
充分利用好《时政快递》,此类题目争取不丢分。近期应少做题,多认真阅读重要考题,比如历年的中考真题,总结答题技巧和方法。     记者 刘冠霖

中国开封第36届菊花文化节尉氏县县情说明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举行签约项目42个 签约总金额580亿元
孙述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推进工作
鹰潭通报四起基层“微腐败”典型问题
让科普惠民走进“精准时代”
市民宗局召开全体干部大会
中考倒计时一个月 扬州网特邀名师奉上“复习攻略”
南靖:开展节后大整治 打造市容“高颜值”
太平人寿枣庄中心支公司获评“青年文明号”称号
迎“五四” 陇县青少年学习如何“青春自护”
河南热烈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王国生陈润儿出席活动
70项统战重点工作聚“丽”赶超
我市警方全力将西安打造成全国最安全城市
实景人文雅集《梦寻皋亭》在杭首演
疯狂!岳阳县一男子吸毒致幻开摩托撞向75岁老人
“两讲三促”百日活动巡礼:政策暖到“心坎儿”里
高要全力打造群众满意农贸市场
第十届庐江白云春毫茶文化旅游节启幕
灌云县海洋与渔业局海洋重点工作开展推进有力
县委县政府确定今年十项惠民实事工程
市民政局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全市领导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