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建
“茂林处处见松鼠,幽圃时时闻竹鸡”“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这些古诗中描绘的景象,如今在广州城区也能时时见到了。白云山上,市民们现在可以经常见到小松鼠在林间跳跃,甚至还有人曾拍到黄猄;海珠湖、流花湖等地,也成了白鹭、黑翅长脚鹬、猫头鹰等鸟类的家。
这一切,都得益于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动物生态与恢复中心主任胡慧建提出的“动物进城”城市动物恢复理念和广州市林业与园林局主导的生态工程。至今实施已8年的“动物进城”工程,让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一幕幕在广州重现。
胡慧建
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动物生态与恢复中心主任,广东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人大资环委咨询专家、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和广州市重大决策咨询专家。
研究领域
大区域动物资源科考
生态恢复
动物生态学
保护生物学
创新感言
创新是无所不在的,大众也可以参与。只要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或者别人做过你有进步机会的,都可以进行创新。创新无所谓高低,最需要的是勇气。
如果遇到挑战时,你不要只觉得困难,而要想到这可能是创新的机会。
动物“普查”:踏遍广州每寸土地摸“家底”
因为喜欢在山水间奔跑,上高中时,胡慧建满脑子想着报读地质专业,却阴差阳错进了林学院学森林保护,等到硕士又读了植物保护学;很快,在求学过程中他又发现,相较于植物他更喜欢研究动物行为;于是读博士时,他最终踏进了动物保护专业的大门。胡慧建笑着说,从事动物保护工作仿佛是命中注定的。
2004年至2007年,胡慧建担纲了“广州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这次大区域科考,胡慧建和队员们带上了当时最先进的红外相机等仪器。“广州7434平方公里,我们几乎把每一寸土地都走遍了。”胡慧建说。
据统计,这次踏遍广州每寸土地摸“家底”的科考,新发现的植物物种数量超1400多种,增加45%;新发现的动物物种有100多种,增加约40%。这些数据后来在广州评森林城市时派上了用场。
除了统计数字增加,这次调查对人们重新认识广州具有重大意义。“这就像人口普查一样,”胡慧建说,“通过调查也可以弄清楚广州生态系统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广州的城市发展对动物有什么影响等。”
正因为查清了广州的本底,广州市城区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调查发现,原来城区有很多野生动物,随着城市发展都不见了。
“筑巢引凤”:人造“新”环境让动物安心
基于本底调查成果,胡慧建大胆地提出了“动物恢复”的理念,即让原本就生活在广州的动物“回家”。在世界范围内,单一某种濒危动物野化训练后重新放归的做法并不鲜见,但胡慧建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是想成系统地让动物“回家”。胡慧建的想法得到了广州的支持,2009年“动物进城”项目立项。最早的试点选在大学城湾咀头围湿地、流花湖公园,后又拓展到白云山、海珠湖等地。
到底怎么才能让动物安心地在广州安营扎寨?胡慧建说,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很强,关键要看有没有它需要的环境。
为了创造这些环境,胡慧建自创了不少独辟蹊径的方法。以白云山放归松鼠为例,他说,为了避免松鼠饿死或被天敌杀死,要给它足够的安全感,先在隐蔽处建一个很大的笼子,笼子内的环境要和外面一致,工作人员需要每天给松鼠投喂食物。等松鼠熟悉环境后,再把笼子打开,继续投喂食物,随着松鼠吃笼子内的食物越来越少,直到完全不吃,再慢慢撤掉笼子。这段时间短则2个月,长则半年。最终让松鼠适应了回归自然的环境。
动物“回家”:海珠湖鸟类种数成倍增长
胡慧建告诉记者,“动物进城”项目实施后,试点区内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比如,实施前大学城只有三四种鸟,现在全年可以看到80多种鸟;海珠湖湿地的鸟类数量也成倍的增加。
胡慧建告诉记者,以前做的动物恢复工作,都是针对单一物种开展的,但广州的“动物进城”则是针对一个生态系统。“动物进城”项目,不单单是叫动物进城就了事,而是提升广州的生物多样性环境。 对于广州城区的动物种类具体数据,由于在此前广州并没有进行过类似2004年那次本底调查的科考,因而相关数据只能靠推理。但胡慧建说,根据从化区的数据可以大致推断,广州原来约有250多种鸟类,老八区有130~140种鸟类。 在胡慧建看来,“动物进城”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不言而喻。以海珠湖的鸟类为例,2009年海珠湖有40多种鸟类,2015年增加到130多种,2018年鸟类已达160多种,甚至超过以往整个广州老八区的数据。
胡慧建说,“动物进城”实施后有效保护了濒危物种,比如广州城区以前很少见到的猫头鹰,现在数量增多了,黑翅长脚鹬也在海珠湖安家了。现在,海珠湖、流花湖处处可见人与鸟类互动,一派人与动物亲近的景象。
链接
珠峰自然保护区
鸟兽数量比海南岛还多
1997年至今,胡慧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区域动物资源科考,足迹遍布缅甸伊江流域、珠穆朗玛峰地区、西藏羌塘地区、喜马拉雅山南翼以及广东大多数地区(包括南岭山地、广东沿海)等,是目前我国开展大区域动物资源调查最多的专家之一。
2010年,朋友推荐胡慧建去做珠穆朗玛峰的本底调查。这次科考成果颠覆了全世界的人对珠峰的认识。“以前人们都认为珠峰自然保护区是一个荒凉的地方,我们调查后发现,那里的鸟类数量和兽类数量比海南岛还多。海南岛有鸟类350多种、兽类70多种,珠峰自然保护区鸟类有400种、兽类超过85种。”调查还发现了一种世界上的新蛇类、三种鼠类,还有一种啄木鸟增加了中国的新物种记录。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陈嘉桓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从能歌到善舞 舞剧《刘三姐》全新演绎经典故事
“宝安十景”漫画长卷亮相打铁艺术创意中心
小小志愿者在行动 大大正能量在传播
我市“三防”扎实抓好汛期救灾减灾
“小荷杯”少儿艺术花会语言类初赛举行
【中国梦·践行者】创造“新”环境 鸟兽齐返城
让延安成为一块投资洼地
滚滚车流中,合肥一辅警及时上前搀扶两盲人安全过路口
我市对机动车乱停乱放进行集中整治
市食药监局迅速传达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
2018年河北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吕志成到衡水市审计局调研
九畹溪镇 |这“乡”有“梨” 九畹泉水梨成为石柱土家村民的“黄金果”(图)
津市市开展领导干部警示教育活动
“文化大餐”暖人心
市政府公布立法计划 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年内有望出台
首届“龙岗杯”女冰赛落幕 深圳队勇夺冠军
合肥一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
“我妻子明天就要生了,有什么法子能不坐牢?”企石一醉驾司机的理由……
市妇保院开展2018年新职工入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