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请我回家乡 我同老乡建家乡
记者 白昌华 实习生 雷晓琳
“我承诺,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山西洋山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会平回到家乡,挑起榆社县箕城镇北马会村这一“后进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时,向全村父老乡亲许下的诺言。担任党支部书记四年来,他践行自己的承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修建800米田间路、开垦300亩撂荒地、种植玉露香梨300亩、修缮村委大院、改良村民饮用水、置办红白理事会、修建村口小花园、新建月季长廊……摘掉了“后进支部”的帽子,特别是投资兴建了洋山生态园,成立了山西洋山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榆社分公司,带动周边300多名村民就业,使13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能人”效应得到充分释放。
榆社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思想、有抱负、敢闯敢干的“能人”走出榆社,在外成就了不小的事业。据统计,榆社籍在外就业创业人员有近3万,其中20多人拥有亿元以上产业,千万元以上的近200人。而相对于家乡,却存在着农村“空巢化”、经济“空心化”的现象。通过几年的“能人”引领探索实践,榆社县“人才兴县”“能人强村”的战略思路日渐清晰,2017年县委进一步开展了农民工还乡创业、能人返乡创业、退休干部回乡创业“三创”活动,引导视野开阔、能力突出、实力雄厚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或回乡投资兴办企业,挑起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担子。
目前,全县各类回归人才共创办投资金额千万元以上项目13个,百万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额接近20亿元。仅2017年的村“两委”换届,就有224名回归人才进入“两委”班子,其中160名“能人”当选担任村“两委”主干,比例高达62.9%,有效推动了全县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
请“能人” 返乡
激活沉寂的村庄
榆社县地处土石山区,农村底子薄、生产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畏难情绪严重,人难选、事难办,后备干部严重缺乏,不好干、不想干、不会干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县委积极研究,大胆探索,把目光聚焦到了走出去的“能人”上。
如何感召更多“能人”回乡?县委提出要引导农民工、在外“能人”、退休干部回乡创业,县委组织部进一步明确目标、完善措施、总结经验,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工还乡创业、能人返乡创业、退休干部回乡创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引贤回乡上迈出了更为有力的步伐。
榆社县把建立“能人”库作为“三创”引贤的先手棋。按照政治素质高、“双带”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标准和要求,重点摸排本村农民工、在外“能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此基础上逐村逐人分类造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能人”资料库。目前在列人数894名,储备农村后备干部341名。
“能人”入库后,县委重点在“引”字上做文章,县领导带领各级党委,带着乡情暖意,春分化雨唤凤归。通过邮寄乡书、上门走访或借“能人”回乡祭祖、返乡探亲等时机,邀请“能人”座谈,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号召各乡镇党委书记、原单位领导、本村老干部、家族长辈等出面,动员在外“能人”回村任职。
树高千尺难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家乡父老的深情呼唤传遍全国各地,一只只“金凤凰”返回了家乡。
“乡亲们的支持我很感动,我相信还有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就是努力回报自己的父老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2017年11月,多年在外创业的“能人”赵艳飞高票当选为郝北镇南庄村党支部书记。“村里地不成片、田不成块,没有任何产业,集体账上没有一分钱。老百姓除了靠天吃饭的几分旱地,再无其他收入”。如何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成为他上任后的一道难题。他个人出资带领大伙儿去长治参观、跑太谷考察、到太原招商引资……终于,村里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招来了投资商,打造了1000亩河滩地,发展淡水螃蟹、小龙虾,种植400余亩莲藕;投资500万建成了年出栏1万头的现代化猪场,实现贫困户年增收2000元,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带动全村20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和认可。
2017年10月,永兴工程建筑有限公司经理周建强当选为箕城镇南马会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班子成员工作相互扯皮,连支委会都开不起来,群众怨声载道,党群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一上任,他就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到班子成员家里做思想工作,整整忙活了半个月,终于把班子成员聚到了一起。各项工作顺手了,他又带领着大家修缮村里的活动场所、组建了村文艺队、整理土地600亩、介绍务工、带领村民种植艾草、红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短短的时间里,后进的帽子摘掉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提起他都竖大拇指!
随着一批批“能人”回归,榆社沉寂的农村变得活跃起来。
助“能人”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能人”请回来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引回来的“能人”成为新的引擎,开启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县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还带来了各类扶持资金。有县委、县政府的保驾护航,公司的健康发展就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周永胜的永泰福利塑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值2800余万元,销售收入2900万元,利税200万元的福利公司。去年,县委、县政府为公司争取到500万元企业贷款,并在厂房租赁、利税征收等方面给予极大的优惠政策。2016年2月,周永胜全票当选为榆社县箕城镇板坡村党支部书记。“办公司我享受了国家的政策红利,当支书应该我回馈社会了。”这是他上任时所做的承诺。两年多来,他以“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本村及周边42名贫困人口到自己的公司务工,为130余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全村2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榆社县在“能人”的选育用管上下功夫,加强激励保障机制,用活各项政策,推动“能人”返乡创业有发展、有“钱”途、有前途。
——做好跟踪服务。对于有治理能力的“能人”,鼓励他们进入村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对于创业能力强的“能人”,指派专人挂钩联系,为其创业牵线搭桥;对于已确立项目的“能人”,严格执行《榆社县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切实提高回归项目运行的总体效果。
——做好培训指导。人社、农业、科技等部门采取“菜单式”点题培训、“送学式”普及推广、“联络式”实践跟踪、“交流式”观摩互比等方式,加大对返乡“能人”的培训指导。据统计,县乡换届以来全县共组织针对“三创”人员的各类专题培训10多期,参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
——做好政策跟进。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一律享受《榆社县改革和创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如企业每吸纳一名贫困人口就业一年以上,县财政就对贫困人口就业企业缴纳“五险一金”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对年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0%且绝对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补。另外,对已退休的机关、企事业党员干部回村任“两委”主干的,在原工资基础上,按普通村主干发放补贴报酬。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榆社县“能人”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实现了“能人”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打造出了榆社县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释放“能人”效应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2017年4月,返乡“能人”陈晋川投资10亿元创立了山西同宇综合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年10月,组建了同宇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县委、县政府在土地承包、利税征收等方面给予同宇集团优惠政策的同时,还为企业提供了1400万元的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并修建了5.6公里的旅游线路。陈晋川本着“抓好党建才能有更大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在郝北镇漳河岸边建起了同宇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竹柳3万亩、火麻2万亩、中药材2000亩,建成了火麻、小杂粮加工企业,成立了集app商城、微信商城、店中店、线下体验店、第三方平台、pc商城六大销售终端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起了占地3000亩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太行寻梦园。“要给农民兄弟实惠,真正建立与农民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同宇田园综合体项目为周边3个乡镇26个村的群众提供了5000余个就业岗位。2017年底仅工资就发放4600万元,使1950余户贫困户直接脱贫,形成了产业扶贫的现代农业体系,走出一条贫困山区精准脱贫和农业现代化的新路,达到了农企协调发展、互惠双赢的良好效果。
“我是这个村的人,村里有需要,我义不容辞。”创造了“兰田”传奇的山西兰田集团董事长田玉成,在县委、县政府的感召下,回到箕城镇柳滩村,投资7000余万元成立了以绿色生态农业、现代化养殖为龙头的山西兰田柳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兴建温室大棚100座,种植干果经济林450亩,建起占地1000多亩的现代化养殖园区,完成了450亩道路绿化工程,带动当地农民年均纯收入从之前的不足2000元,到目前超过万元,实现了农业结构由单一、传统、分散走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开辟了群众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太原亿鑫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奋明,回乡投资兴办了田鑫浩达农业有限公司,兴建100座温室大棚,吸纳本村和周边村劳务人员155名。2017年4月,他投资1亿元的高科技肽生产项目在太行深处的小山村泥河掌正式投产,该项目年营业收入1.5亿元,销售利税2800万元。去年又在城郊成立了占地240亩、投资2亿元的山西省田鑫浩达物流有限公司。随着投身农业经营的“能人”越来越多,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催生了一批农业合作社、高效农业产业,有效破解了农村土地撂荒、农业效益不高等问题。
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榆社县“落后的乡土”变成了“希望的田野”,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一大批新型农业示范企业的成立,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
基层组织焕发活力。一大批返乡“能人”充实到农村“两委”班子队伍中,他们以超前的眼光、开阔的视野、灵活的头脑,成为带领农村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力量。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回归“能人”创办的企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促进了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453元增长到如今的5153元,同比增长14.9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县返乡“能人”共组织帮助群众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型企业等各类涉农项目135个,帮助50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全县农村人口提供8000余个劳动就业岗位,部分农民还通过入股分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式找到了致富门路。去年以来,返乡“能人”共带动全县发展设施蔬菜9000多亩,发展小杂粮3万多亩,发展中药材8700余亩,发展“玉露香梨” 5500多亩,发展笨鸡养殖300万只,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产业、新亮点。
一个支点撬动全盘活力。榆社县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抓住人这个核心,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在“回归”二字上苦下功夫,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搭建平台,做大“能人”返乡创业的文章,激励各类本土“能人”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出了一支有能力、素质高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奏响了榆社县乡村振兴的奋进强音。
渭南高级中学“学生课桌凳”采购项目成交公告
我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会议召开
东阿:特色林业“绿富美”
杏花岭区举行“时代新人说”幼儿教师师德宣讲活动
榆社县回引“能人”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
全市组织系统业务知识竞赛举行
印尼记者协会代表团来访 与西安日报社同仁展开座谈
孟兴庄镇人大:“一二三”新思路 助推高质发展
高栏港区出台美丽乡村提升工作方案 三年实现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用奋斗致敬特区 何琪:与父母一起的年夜饭定格在10年前
内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中药饮片整治工作
荆州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环境整治营造良好环境
市工投集团集中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吉安县指阳乡:多渠道做好中考加分资格审查
沙流河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
狂欢ing,福利享不停!缤纷狂欢购物节折扣促销不断更新,一起逛逛逛
上半年郑州市排查职业病危害隐患2285条
税务部门依法查处范冰冰“阴阳合同”等偷逃税问题
滨州公交优惠放送 电子卡乘车享五折还能随机立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