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成效综述之一
2017年8月,省委作出“大同要争当对外开放和能源革命尖兵”的指示要求,这是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两个持久”赋予大同的时代使命和政治责任,是大同实现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过程中,省委对大同的信任和关怀,也是我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富裕幸福大同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
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把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打造转型综改先行区、当好“两个尖兵”、实施工业、文旅、乡村“三大振兴”作为新目标,聚尖兵之识,蓄尖兵之势,谋时谋势,聚焦聚力,敢闯敢试,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牢记使命,对标前行,凝聚发展强大动力
为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大同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全市工作大局,努力把当好“两个尖兵”作为大同扬帆起航的新起点,全市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形成了学习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我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以学习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组建宣讲团248个,开展主题宣讲1294场,开展千人万场宣讲活动1.46万余场,受教育基层干部达80余万人次。市委先后举办了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轮训班、领导干部政治建设专题培训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参训干部2000余人次。
在此基础上,我市统筹谋划,全面提标,制定了争当全省能源革命和对外开放尖兵“1+4”系列行动方案、乡村振兴系列专项方案,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发42号文件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出台了企业技改扶持、金融创新鼓励、科技创新奖励等政策,细化了对接京津冀、融入“一带一路”等12个重点专项方案。
为确保收到实效,我市采取全面与重点、定期与随机、明察与暗访等方式,狠抓工作督导,从3月以来先后4次对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学习贯彻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7月中旬,由市级领导带队,对全市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督导检查,对标对表找差距,逐条逐项补短板,确保贯彻落实工作成常态、见实效。
攻坚克难,扛起能源革命尖兵大旗,转型发展步入新节点
一年来,我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牵引,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推动转型发展,致力于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按照省委要求,我市将能源革命作为新时代大同发展的必答题,作为大同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扛起能源革命尖兵的大旗,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煤炭先进产能,坚定不移走“减、优、绿”之路,深入挖掘能源革命的磅礴力量。2017年去煤炭产能415万吨,今年上半年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55.5%。
——高端智库顶层设计,政产学研良性互动,路径进一步明确。引进中科院“全科盟”和中科院10个研究所共同在大同注册中科院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了由15名院士、47名能源领域顶尖专家组成的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出台了《大同市关于实施“能源革命尖兵”2018·十大工程突破行动方案》,对大同能源革命进行顶层设计和技术支撑,确立了能源革命三步走战略目标,形成了以大同市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为指导,中科院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支撑,大同市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为示范,大同市新能源产业局为服务,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同基地为平台的“六个一”共建共进落实推进机制。
——能源产业提质发展,实体项目具体支撑,体系进一步构建。今年,我市拿出1亿元用于人才引进奖励、10亿元作为新能源产业扶持资金,谋划并启动了能源高端制造破冰行动、智慧能源先进示范行动、新能源供给提速行动、传统能源能效提高行动、能源革命科技创新行动“能源革命尖兵”五大行动·十大突破工程,一个集新能源研发、装备制造、智慧能源产业链为一体的绿色、多元的能源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成果转化要素聚集,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动能进一步蓄积。一批项目已落地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区。筹划设立“能源革命专项创新券”,为新能源产业硬件与信息化建设提供科技服务支持。成立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大同点等科研创新基地,分享北京科技成果资源与成果转化服务资源,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加速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按照省委把发展非煤现代产业作为转型发展主攻方向的要求,我市以转型项目建设年为契机,以工业振兴、文旅振兴、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在培育新兴战略产业上下功夫,不断推动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工业振兴。出台了《大同市关于实施“工业振兴”2018双百项目建设转型行动方案》,共安排工业转型项目176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09项,总投资1024.2亿元。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设立100亿元的转型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开发区项目建设、大同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等9个园中园项目。率先出台《大同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成功将大同列为全省两个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基地之一。制造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6.6万台,增长23.4%,汽车变速箱6.6万台,增长23.4%。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优区、农牧交错带核心示范区,一大批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加工项目落地,一批“同字号”品牌在全省全国叫响。
同时,我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地位,坚持绿色发展。2017年,共启动项目37个,各类水利投资近5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23.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6平方米,二级以上良好天气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入列2017美丽山水城市。
铆足干劲,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超常举措攻坚深度贫困,创造性地启动了扶贫超市,2017年7.2万贫困人口脱贫、148个贫困村退出,在全省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样板。
聚焦易地搬迁,加大工作力度。2017年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实际实施35592人,超出省下达任务29.9%。集中安置点已竣工96个,已搬迁入住23971人。2018年任务96个集中安置点涉及63824人,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竣工33个,完成投资11.29亿元,预计今年12月15日前,云州区、灵丘县、阳高县三个县区全部实现入住,其余县区竣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到80%以上。
聚焦产业扶贫,夯实脱贫基础。抓住“因地制宜”这个关键,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旅游、光伏、电商和生态五大扶贫产业。目前,全市362个贫困村都确立了主导产业,实现了全覆盖。大力推进省“8311”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畜牧、杂粮、蔬菜、杏果、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七大产业扶贫工程,扶持了一批特色种植、养殖项目,新建农产品加工厂、扶贫车间(工厂或园区)。同时,建设了云州区黄花采摘观光园区、阳高县综合生态园区等一批扶贫特色园区。
聚焦深度贫困,坚持多策并举。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新增资金、债券资金重点向天镇、广灵两个深度贫困县倾斜,2017年两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到1.93亿元,同比增长154%,同时在农牧业技术服务、惠农产业资金安排、项目扶持上做到“三个倾斜”,安排3115万元扶持产业发展,建立了“三三三”技术扶贫机制。
奋进新时代,奋斗正当时。全市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抓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奋力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同篇章!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关建勋主持
去年“混战”的大哥小弟最终落入法网
源城工商部门查处一起虚假宣传案件 老年朋友要小心“老人免费体验店”陷阱
福州明起迎来一轮持续性降雨过程 外出记得带伞
市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能源革命争当尖兵 脱贫攻坚实现突破
刘西林: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扎实做好春运安全工作
惊!杭州某古街内有人用斗蛐蛐赌博!
滨海新城召开干部职工会议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塘厦三幼2018年春节开园 现正接受预报名
绵阳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8周年大会
城区举行消防宣传进社区活动
霍好胜到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调研项目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开展“跟随群众跑一次”活动
当好乡村振兴的“领路人”——记天全县人大代表王文华
【智博会大数据】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吸引全球关注 习总书记贺信引巨大反响
交纳保证金买保险送保养 4S店易主保证金遭遇退还难
广场舞展示新时代建设
欢欢喜喜过元宵满怀期盼话未来
截至19时 海口迎宾大道万人海鲜广场南往北方向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