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需求长护险还需更精准 市人大开展执法检查


今年1月1日起,本市全面推开长期护理保险。9个月下来,效果如何?日前,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
全市试点总体反响良好
“今年是全市试点的第一年,总体反响良好,试点政策方面暂无较为突出的矛盾。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今年暂不进行大的政策调整。”市人社局副局长郑树忠表示。
截至8月31日,全市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理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申请共计约15.2万人次,其中受理长护险参保人员约15.1万人次,全市共完成统一需求评估12.5万例,其中评估等级为照护2—6级的有11.1万例。在服务方面,全市长护险服务对象已达14.5万人,其中接受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的老人为7.6万人。
更好满足老人实际需要
目前,长护险有42个项目,有的偏护理,有的偏医疗。屠涵英代表认为,长护险的内容应该根据老人的实际需要加以完善改进,这么庞大的需求,要有统筹和思考。
戚建豪代表提出,长护险的使用范围可以更开放一些,比如提供护理床的使用,以减轻家庭成员的照料压力。市人大代表崔明认为,是否能更精准地对失智老人进行评估,按照需求来提供服务,以节省资源提高效果。
“有些服务项目和老人的需求不太对接。”谈到需求评估,方佩儿代表说,有的老人身患癌症,但因为治疗得好,身体状态挺好,甚至可以正常上班;而有些老人虽没有大病,但身子弱,需要很高的照护服务。可在评估标准中,前一种老人的评估等级更高。“评估的标准要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护理队伍的建设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全市现已有约2.8万名具有资质的护理服务人员纳入了长护险信息库管理。
陈梅代表提到,有的具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转做居家服务了,就是因为居家服务的收入更高。方佩儿认为,相比老人的需求,护理服务人员的资源很紧张,建议降低养老护理员的门槛,加大培训力度,根据家政队伍的现状来制定政策。也有代表提到,一些护理站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护理站服务人员的资质该由谁来认证,是否要持证上岗?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据悉,为了保障服务供给,持续做好护理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今年1—8月开展相关护理技能培训2.23万人次。此外,推动本市179家原“社区助老”服务组织成功转制为正规组织,涉及助老服务人员0.8万余人,补充了本市“长护险”服务的力量。
代表们还认为,长护险作为一个新的制度,社会知晓度还需要不断提高。郑树忠表示,将进一步普及细化试点政策。将重点放在精准宣传上,继续通过“进村入户”、让最需要服务的老人及其家属及时了解长护险的政策信息。

我市健身气功代表队在“省十五届运动会”群众项目中再创佳绩
永吉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
泉州开发区执法分局整治商户音响扰民
市司法局到谯城区督查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工作
【重点工程专项督查进行时】晋城市中专学校二期项目:克服困难确保如期完成年度目标
对接需求长护险还需更精准 市人大开展执法检查
放飞青春 展示自我 金安区中小学生用运动展现体育魅力
成都3516对新人“七夕”办理结婚登记
峄山镇力保重点项目建设
黄平林出席乐山投资推介会暨项目正式签约仪式
叶挺烈士近亲属胜诉 主审法官详解判决依据
德州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核心竞争力
漳浦盐场:高温天气下原盐生产势头良好
巴东新材料科技撑起大产业
花溪区召开2018年第五次生态工作例会及区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例会
扶持龙头企业 挖掘隐形冠军 我市粮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东阳全力以赴抓好用地报批工作
建阳第一医院对口帮扶业务院长全部到岗
德阳军分区召开宣布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命令大会 张力赵世勇刘会英出席
南海桂城街道将新增15间自助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