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泉州古城元宵笔会的20位文学大咖流连灯会

  文思如潮涌 灯海刺桐红
  泉州网3月3日讯 (记者 吴拏云 陈智勇 蔡绍坤 王柏峰 文/图)戊戌年,春之初。3月2日晚,一年一度的泉州元宵灯会如约达到了欢乐的沸点。在涌动的人潮里,有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前来参加“刺桐点灯红”——2018年泉州古城元宵笔会的20位海内外文学名家。这些文学界的大咖们和广大市民一样,被璀璨花灯所吸引,更被洋溢的激情所感染。他们一边赏灯,一边赞叹这场底色红艳的古城盛会,称这样的元宵,是闽南味十足的元宵,是充盈着幸福感的元宵。
文学名家们齐聚古城赏花灯
文学名家们参观泉州清净寺展示中心
在花灯展区感受古城元宵的热闹
参观泉州开元寺
  灯会尽显原乡的味道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昨晚,灯、月俱明,泉州古城尽带黄金甲。当20位文学名家随着人流从新门街芳草园来到梨园古典剧院广场时,见到了本届灯会的“灯王”——“中国梦”大型主题座灯时,不禁连声赞叹,称这气势雄浑的花灯再现了祖国的盛世气象。沿街的一些精品宫廷灯,图案华美,做工精细,同样令名家们流连耽湎。
  还记得儿时的猜灯谜吗?在元宵灯会上解答出花灯上的灯谜时,拿小纸条去兑换奖品,是人们最乐此不疲的游戏。今年的古城元宵灯会上,同样有“猜灯谜大考”游戏。这游戏吸引了包括文学名家在内的众多游人参与,答对者的欣喜尖叫与答错者的遗憾懊悔,最终全被淹没于阵阵的欢笑声中。中国小品文学会会长、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祥夫先生表示,这样的猜谜活动让人回忆起童年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灯会上还有美食市集、非遗展演、主题展览,以及大量的闽南民俗表演活动等可供游人品味,真是既能饱眼福,又能饱口福。香港作家联会会长、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顾问潘耀明说:“现在谈古城的保护发展,一定要尽量保留原乡的味道。我认为,像古城元宵灯会这样的活动,就能让人触摸到泉州人最细节化的生活本身。”
  重返“第二故乡”赏灯
  早在1970年,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朱向前就曾来泉州,当年他到晋江当兵,年仅16岁,直到1977年离开这座城市,泉州就是他的“第二故乡”。此次笔会采风,是他离开古城40余载后重返“第二故乡”,令他倍感亲切。对他而言,城市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但古城的文化底蕴也愈加凸显出来。朱向前表示,他大半辈子走过全国不少城市,看过不少元宵习俗,最爱泉州花灯,不管是工艺、样式、色彩,还是创意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更令人感动的是这里的人民对元宵灯会的热爱之情,人潮涌动闹元宵。
  “一走进古城,传统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管是建筑还是生活习俗,都有自己鲜活的个性,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说,泉州古城老百姓的生活样式保持得特别好,走进这里让人感受到很浓厚的传统特色,现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在追求现代化,建筑已经“模式化”,少有自己的特色,泉州城市有自己鲜活的个性,辨识度高。
  邂逅怦然心动的传奇
  3月2日上午,文学名家们一同马不停蹄地考察了泉州海交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富美宫、李贽故居、天后宫、德济门遗址等具有特色魅力文化的场所;下午,他们还在古城中穿街走巷,拜访名人故居、参观海丝遗迹、探访老手艺人……用这群特殊的客人们的话说,在古城元宵笔会上他们就是想要有所发现、有所欣赏,如此才算充实,才算“劳有所获”,所以他们累并快乐着。
  作为海洋文化研究专家,《深圳晚报》副总编梁二平多年来策划采写过多个海洋专题,也曾多次来泉州古城考察海丝史迹。3月2日在泉州海交馆,一张与名僧拘那罗陀有关的翻经石的图片引起了他的关注,“这块石头,可以说是翻开了泉州海外交通史的重要一页。”梁二平表示,在泉州古城不少地方都能直观地感受海丝魅力,这让他每次到泉州来都收获满满。
  著名文学刊物《山花》的主编李寂荡告诉记者,他在泉州古城街巷探寻时发现,泉州的街巷中隐藏着大量的历史人文信息,或许在某条巷子里就曾住过一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三朝元老,又或许路过的一间小屋厝便曾是大思想家的故居,“这里总有让人怦然心动的传奇,这座城市的味道也便藏匿于此”。
  声音
  总被这里古朴的生动 诱惑得不能自拔
  ■徐忠志(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秘书长)
  泉州这个古老的城市,每次来都能收获新鲜的感受。造访泉州,总是被这里各种古朴的生动诱惑得不能自拔。徜徉在古城落日黄昏的石街上,远望那金灿灿的“皇宫起”,出砖入石,雕梁画栋,恢弘壮丽,气派至极。甚至连那些败厝废墟和残垣断壁,都有一种令人震撼的古感美。让来泉州的客人可以走进闽台缘博物馆和海交馆、听到正宗的泉州南音,并从此找到了解、认识闽南文化的入口,是泉州古城文化保护工作者的良苦用心。
  泉州人在精心保存传统街巷肌里格局、特色古建群落的同时,还在积极传承高甲戏、木偶戏及民俗遗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语是一种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世界性语言,高甲戏、梨园戏、南音正是以泉州腔的闽南语进行演唱的。可以说,闽南语是华人华侨魂牵梦绕的乡音乡情,也是海外游子认祖归宗的文化灯火。有古韵亦具新风的泉州,正是千万客居海外的闽南人记惦、向往、不舍的精神栖息地。
  请用心寻找 古城的源头气质
  ■王祥夫(中国小品文学会会长、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泉州古城是个让人看了还想再看的地方。来泉州看什么?看南宋!这是我对泉州古城最清晰的印象。泉州古城在南宋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大繁荣,而且也为城市争取到了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这是普通城市无法企及的历史荣耀。即使到了当下,很多遗址遗迹都在暗示着、透露着古城这段动人心魄的历史。走在古城的街上,每一步都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感。元宵夜赏灯,远处是静默的古城楼,近处南音幽送、火树银花,那种光影、时空交织的感觉,让我再次觉得自己是在南宋遗风中看元宵。
  泉州元宵灯会 是支撑民族精神的力量
  ■汪洋(旅美华文作家、中国女性文学奖得主)
  人生需要有仪式感,元宵之夜再挤,人们都要出来赏花灯。有时候,看起来完全没有必要的仪式感,恰恰是支撑民族精神的力量。许多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通过元宵灯会呈现出来,如果有时间停下来,细细品味,还会有更大的收获。泉州花灯特别值得慢慢欣赏,通过花灯也呈现出许多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VR技术让你“主刀手术”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六公司组织机关志愿者们到二道区特殊儿童学校志愿帮扶
泸州市长刘强:围绕重点产业 推动银政企三方合作
曝光!惠州市尚有667辆重点车辆逾期未年检
参加泉州古城元宵笔会的20位文学大咖流连灯会
国庆集体婚礼 刮起“民族风”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发布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特点
南国书香节肇庆分会场11日开幕
中共青岛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
武汉首个防震减灾智能社区落户临空港 强震检测仪能争取20秒宝贵疏散时间
“暖企”大走访访企3.7万家
黄石大冶警方联合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
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会章松出席并发言
全市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引进落户情况通报
武隆:白云乡春耕春播进行时 送科技下乡正是时候
六合区城管系统召开机关作风行风建设推进会暨对标找差“三争”主题活动推进会
【12345在行动】仙居:杜绝废水直排 还群众一汪碧水
我市召开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
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在鹤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