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过期不退款、团购课程约不上、团购服务不满意!微信团购消费要擦亮眼

   □本报记者张苑 陈静 文/摄
  “19.9元就可以享受一个月的英语课程。”“28.8元可以享受亲子套餐。”……现如今,微信团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建材、家装到餐饮、住宿,可以说是包罗了市民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但是这股消费浪潮在带给大家实惠与快乐的同时,往往也掺杂着一些恼人的纠纷。前不久,几位市民就向记者报料,讲述自己微信团购的种种遭遇。
  消费者:微信团购,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来想着团购可以优惠一点,可过了时间没有消费,钱也拿不回来。”前不久,市民陈先生在桂林本地一美食公众号上团购了一份58元的小龙虾套餐,本想着带女朋友一起去吃,可两人分头出差就耽搁了下来。陈先生告诉记者,等到想起这件事已经过了大半个月,再一看之前团购的信息已经显示过期。随后陈先生先后跟店家和团购平台取得联系。店家称顾客是根据平台给的消费码到店里消费的,活动已经结束,双方钱款已经结清,他们并没有收到陈先生的钱。而陈先生咨询团购平台时,对方称,这个套餐是提供3折特价抢购的优惠套餐,超过了时间不退不换“虽然也是因为自己没注意过期了,可毕竟自己并没有消费,这钱怎么说没就没了?”陈先生只能自认吃了哑巴亏。
  跟陈先生有着类似遭遇的还有市民曾女士。上个星期,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小孩的曾女士通过本地一微信教育平台预定了19.9元的儿童艺术体验课,但她多次预约都没法约到现场上课时间。“每次不是说报名的人满了,就是时间不合适,眼看就要过期了。”曾女士无奈地说,虽然钱不多,但这种消费经历让人一点都不愉快。
  对于市民高女士来说,微信团购的经历也让她颇为糟心。之前她团购了4次绘画体验课,可预约后发现当天下着倾盆大雨,根本没法出行。高女士提前几小时打电话给绘画机构取消课程后,却被告知预约了没去即视同她放弃了一次课。“明明没有去,而且也提前说了,怎么就算已经放弃了呢?”高女士说。
  记者调查:维权成本高,宁愿选择放弃
  “没有损失多少钱,算了吧。”“问过一下说是很麻烦。”在采访中,因为钱不多,怕麻烦……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放弃了维权的想法。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从法律层面讲,消费者完全占理,但为了区区几十块钱的优惠,谁会去耗时费力地打官司呢?消费成本低、维权成本大,是很多微信团购消费者放弃维权的主要原因。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团购、微信团购等已逐渐渗入市民的消费生活,但随之而来的纠纷也日渐增多。之前,本报也接到过有关团购消费服务缩水、货物不对等投诉,但是因为目前国内关于网络团购方面的法律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使得消费者维权往往难以下手。一般来说,商家在团购网站发布的团购信息都包含了具体的价格和消费的时间、地点等内容,不少市民建议,团购网站应该在团购券过期前通过短信或是微信对顾客进行提醒,这样可以避免市民因为事务繁忙而忘记去消费。

8名学员均获得初赛晋级
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议
银行存款不翼而飞 问政发帖2小时找回
濉溪县开放式“周末家长课堂”在濉河公园开讲
市工商局携手爱心企业捐助贫困村
团购过期不退款、团购课程约不上、团购服务不满意!微信团购消费要擦亮眼
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通用航空发展高峰论坛在蓉举行
昆明市召开2018年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
浮梁县科协:联合开展送科技下乡系列活动
2018年四川50个特色村出炉!宜宾榜上有名
江永县首张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办成功
刘小涛调研饶平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
谁给了驴友恣意穿越保护区的胆量?
武义县财政局做好城乡医疗救助“三提高” 撑起困难群众健康“守护伞”
怎样保护“刷脸”安全
2018广州“菁英计划”出炉,将派40多名人才留学深造
市商务局:一周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分析(9月3日—9日)
鹤湖学校:立足常态教研,打造鹤湖特色
社区宣讲队走进辖区企业
绵竹工质局 严打非法“会销” 维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