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饶713矿生活区医院大楼
追忆老核工业基地——上饶713矿
713矿,是国家核工业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在全国各地百余个核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它始建于1958年,隶属当时的第二机械工业部(也被称为二机部,后依次改称为核工业部、核工业总公司)。它集神秘、神奇、神圣为一体,聚合国防、核能生产等诸多元素。
上饶713矿是军工企业,只有代号713,通信地址是保密的,要与家人通信只能用上饶9号信箱,具有神密神圣的色彩。而江西境内的军工企业都以7字头代号,比如弋阳的冶炼厂代号701,德兴的江光厂代号703。车间也是用代号的,比如位于德兴新营八十源的701厂有个车间代号就叫308。
在那特定年代里,为了共和国的事业和伟大的民族复兴使命,全国各地5000余名职工聚集此矿,开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
▲刚刚生产出来的重铀酸铵原料,经过压实成形以后,就是黄饼。(网络图)
公开资料显示,该铀矿原是苏联援建的项目,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后,不再为该矿的铀水冶提供配套的自动控制系统。此后,工人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放射性,土法上马,人工操作,生产出了宝贵的"黄饼"。
▲戴橡胶手套的双手捧着铀金属块(网络图)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长这样(网络图)
黄饼是核工业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核燃料生产过程中必需的一种中间产品,其主要成分是重铀酸铵,黄色,常加工成饼状,因此得名。"黄饼"通常是从粉碎后的天然铀矿石经多种溶液萃取,沉淀而来。"黄饼"名称源于根据最初的生产工艺,产出的非纯净成品的颜色和形态,而通过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生产的"黄饼",实际上呈褐色或者黑色,而不是黄色。当然,“黄饼”要造成供原子弹用的武器级铀,还得经过铀浓缩,这个技术都不是一般国家能掌握的。
▲原上饶713矿生活区具有历史层次感的巨型标语牌(李土根 摄)
几十年来,713矿老中青三代职工为祖国的核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原料铀,也为祖国核工业建设提供了一批过硬的技术工人和优秀领导干部。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713矿于本世纪初(2005年)完成了历史使命,政策性关闭停产。
▲原上饶713矿生活区医院大门(李土根 摄)
▲原上饶713矿的厂房(李土根 摄)
该矿位于上饶县枫岭头镇境内,建有矿区、生活区、电厂三大区域。矿区位于枫岭头镇稠川村,矿区集采、选、冶生产区和办公场所,有着独立完备的工业公用配套设施,办公场所内建有办公楼,楼内驻有党工团、生产、安防保卫、财务、行政后勤等部门;生产区设有采矿、选矿、冶矿、化验、仪表、生产等车间。生活区建有医院、仓库、招待所、商店、粮站、浴室、理发室、食堂、大礼堂(兼电影院)、学校、候车室、自来水塔等生活设施。电厂建在信州区五圭塔处,为整个矿区和生活区提供电源保障。
▲原上饶713矿生活区礼堂(网络图)
▲原上饶713矿生活区走廊(李土根 摄)
▲713社区原生活区留守的老人们(李土根 摄)
▲昔日的幼苗已亭亭如盖
如今,713矿人的后代们已陆续搬离矿区和生活区,住进了位于上饶县城西侧(武夷山大道)的新生活区(即现在的713矿社区居委会)。但仍有部分老职工还居住在原生活区,他们依然留恋那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做出巨大贡献的年代,他们付出了不为人知的牺牲,他们还坚守在那儿,默默注视着曾经充满战斗气息的矿区,充满生气的生活区,见证着那不曾远去的历史……
▲原上饶713矿区运输的铁道
华侨管理区第二社区“妇女之家”组织志愿者向辖区群众发放宣传册
留住蓝天!宝鸡打响水土保持“四大战役”
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开班
姑塘镇三举措落实2018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
下月起津房屋应急解危专项资金使用事项下放
上饶的骄傲!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竟和713矿有关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宏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
市管干部集中轮训班第二期结业
我市试点“物联网+维保”电梯安全管理模式
四川省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出炉这些与你相关
梁海卫到六都镇南乡村调研时要求 挖掘陈璘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西安耗资千万无人机表演“崩了”? 表演公司这样回应
秦皇岛开发区园林绿化管理处举办春季养护管理技术培训班
我市组织收看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山东服务保障工作总结大会
赵应云主持召开市政府工作例会
把舵定向“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风范
鲜花盛开游人醉
东莞某企业员工竟以“撩汉”为理由请假,最后她……
黑河市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工作圆满结束
开福区20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签移交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