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滋滋长者食。
闹腾腾捧挥春。
蟠虬社区的老人们
严立强:68岁,在蟠虬街居住了26年,住在没有电梯的8层楼上,每天下楼接9岁的孙子放学,苦不堪言。加装电梯后天天下楼散步。
黄惠冰:严立强在7楼的邻居,57岁,她和老严都是这次加装电梯的居民代表和召集人。
杨 有:90岁老人,每天早上8时都会到社区老年日托中心报到。
蒋燕兮:76岁老人,金花街政务服务中心的小伙子为她解决了办证难的问题,老人一直心存感激。
广州土生土长的严立强老人住在老城区——荔湾区金花街道蟠虬社区,这里曾经是西关大屋林立、十三行商贾聚居的片区;在改革开放之初,率先变成了九层的小洋房,继续领全城之风。如今,大型花园社区在周边如春笋般出现,摩天大楼处处拔地而起, 而蟠虬社区的建筑却越来越老,健身、娱乐、绿化等小区配套设施比不上新型社区,八九层的老楼还没有电梯……这些问题,不仅为老严等当地居民所关注,也是当地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州市有千万人口,像老严这样居住在老旧城区的人口数百万计,他们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能够更舒适美好。如何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落在实处,需要从社区做起,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蟠虬社区的做法值得借鉴。
1
加装电梯
老人买到最新鲜的鱼
目前,蟠虬社区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常住居民4754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003人,已经占常住居民人数的21%。
在此生活了20年以上的居民不在少数。蟠虬社区共有9层以下楼房52栋,均为20年以上楼龄的旧式楼梯房。上下楼的艰辛,已经成为阻碍美好生活的巨大障碍。
今年68岁的严立强在蟠虬街92号楼居住了26年,2008年借着儿子结婚的机会,把位于8楼的两居室装修了一遍,想一辈子住下去。“没想过搬走,我的原则是‘三近’,要离市场(西华菜市场)、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园(流花湖公园)近,如果说加上地铁口(陈家祠地铁站),那就是四近了。周边没有比这里更舒适的地方!”
尽管周边的配套非常完善,这些年里,一场大迁移却发生在他所生活的楼宇里,老邻居和老同事一个个搬走了。“对面8楼,7楼,6楼都走了,5楼老人租了给别人,整栋楼16户,走了7户。”严立强说。
“家里过年买盘大桔,请人搬到八楼起码要50元以上”。严立强又何尝不辛苦,每天都接9岁的孙子放学,替孙子背着越来越沉重的书包,每次爬楼都是一次煎熬,他时常感叹:“现在的小孩,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书!”
老伴去买菜,走到三楼四楼就要休息一下再走,要分两次走上来。广州人吃东西讲究食材的新鲜,他讲究不了,爬楼梯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买一次菜,下午就不下去了。
“别人劝我搬,说两房一厅太小,说没电梯,再过一两年我们就七十岁了,随时都有可能要去医院,所以真的不想搬,虽然捱得很辛苦。”严立强说。
“我们要加装电梯了,这是我最大的梦想”,2015年5月开始,严立强就为所在楼宇加装电梯的事情奔走,“找工程队问加装电梯价格,找规划局等职能部门询问如何办证,找居户协商电梯加装方案……”
2016年11月,经过多次业主之间的协商,规划部门快速审批,蟠虬街92号终于装上了电梯。
去年8月,广州市荔湾区启动“百梯万人”旧楼宇加装电梯工作,推出了全市首个旧楼加装电梯补贴政策,建成旧楼加装电梯展示中心,按加装一台电梯补助10万元的原则,制定财政补助实施方案,预计为区内500栋旧楼加装电梯提供补贴。
这些举措大大加快了老城区旧楼加装的步伐。老严所在的街道旧楼加装电梯已完成22座,9座电梯正建,另有8座电梯报建或公示。去年12月7日的央视新闻联播对蟠虬社区等旧楼加装电梯情况进行了报道。
如今严立强老人每天都会去流花湖公园散步。现在老伴可以下午4点再去一趟菜市场,他们的餐桌上出现了更新鲜的鱼虾。
2
参与议事
居民们有了归属感
“获得感”这个词的流行,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要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像严立强如此期盼电梯的老人很多,把上下楼从煎熬变成享受,电梯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远不止如此。电梯加装成功,这是居民自己参与办成的事,情感上是自豪而满足的。
旧楼加装电梯的成功与否,考验着社区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然而在现代社区,每户家庭都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住同一栋楼里,可邻居间居然可能都不认识。如果不能“重塑团结、重塑信任、重塑认同”,不仅是加装电梯,小区任何一项公共事务都不可能达到最满意的结果。
57岁的黄惠冰是严立强的邻居,她和老严都是这次加装电梯的居民代表和召集人。早在五年前她就有加装电梯的想法。2014年看到旁边楼宇的电梯已经运行了,黄惠冰着急了:别人成功了,我们为什么不做?
为了达成共识,接下来两年,她不断地上门做工作,很快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六楼以上的五户人家一起参与进来,他们还形成明确的分工,有人管钱,有人负责申报安装。
而不易产生信任感的,恰是高低层住户之间,要想化解利益冲突,唯有真诚地进行沟通协商。“二楼有一户不同意,我们找他们聊天,他们希望电梯外墙是玻璃,不影响他们采光,我们就顺应他们要求去做。”黄惠冰说,社区设立了“居民议事厅”,他们为此一共开了四次会,街道办城管科、电梯公司、工程队、居民代表都在场,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加装电梯不仅没有激化矛盾,反而让这栋楼宇的住户关系更好。黄惠冰说,“我去了几次二楼住户家里,坐着聊天,大家敞开谈了很多事情。可是以前只是楼上楼下打招呼,不会去家里坐。”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人民有共建社会的积极性并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便能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更好地实现社会融合与社会团结,进而不仅使整个社会治理有了坚实的基础,更会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微改造开了多次“居民议事会”
蟠虬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邓桂英告诉记者,除了加装电梯,2017年底蟠虬社区为微改造开了多次“居民议事会”,老旧楼宇的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哪里的管道、消防栓要换了,哪里的瓷砖旧了,该换成什么样子,他们都一一指出,为微改造提出了具体需求,这也保证了改造的效果和满意度。
培育居民参与社区议事的热情,是个长期工作。社区活力需要社区活动来激发。在蟠虬社区,办一台文艺汇演不是难事,不用请外人,社区的居民组成歌唱团、舞蹈团、粤剧班就能包下所有节目。
邓桂英说,社区长期组织各类兴趣活动,一方面培育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挖掘出热心公共事务的代表。“议事的居民代表,我们就从平常热心活动的居民中选。”
“居民议事厅”制度起源于2012年蟠虬社区进行升级改造时,当被询问社区对改造有什么具体需求时,居民代表们提的意见并未和私人利益挂钩,而是与公共福祉联系紧密,他们希望社区拥有长者饭堂、残疾人理疗中心、老年人日托中心等等。记者了解到,这些建议在2012年一一得到了响应和落实。
3
老少日托
90岁老人欢呼“上学了”
蟠虬社区的“居民议事厅”制度,广泛收集群众的心声。这些心声里包含着人民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渴望。要回应这种渴望,就须让这些诉求进入正式的决策议程,一件件的落实。
如今在蟠虬社区的蟠虬苑文化广场周围,长者饭堂、老年人日托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集合在一个领域。2012年升级改造时,居民提出的诉求一一实现了。
每天8时,90岁的老人杨有就会坐着轮椅,由女儿或女婿推着,来到蟠虬社区的老年日托中心。日托中心如同托儿所一般,家人清早上班前把老人送来,晚上下班后再把老人接回去。老人可在中心看电视、下棋,中午可去旁边的长者饭堂吃饭,护工们会照看着他们,辅助他们上厕所。每天16时30分,还要对老人情况进行记录,内容细化到老人当日的脸色、打了几个喷嚏、有没有打瞌睡等等,这些都是要给家人汇报的内容。
杨有的家离日托中心在1000米以内,她喜欢日托中心的生活,所以每天出门时,她会高兴地叫着“上学了,上学了。”但是她还是渴望回家的,每天17时30分,她会坐在最靠门边的位置,等待看到家人的身影。
像杨有这样不愿住养老院的老人不在少数。目前中心登记在册的有16位老人,平均每天会有8位老人来中心,杨有是出勤率最高的老人。
杨有的女婿曾庆慰说,自从有了日托中心,起码可以安心的工作,因为老人在这里很安全,不会出事。“这比请保姆还要便宜,我们只要付餐费就行了。”
老人日托、上下楼等问题解决了,那么小孩子呢?
离老年日托中心300米处,是蟠虬社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这里常为孩子们举办一些课外爱好班。
更让父母感觉贴心的,是活动中心的“四点半学堂”,孩子放学后可以到这里写作业,还有大学生志愿者义务辅导功课。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就在附近的西华菜市场卖菜。如果没有这个学堂,这些孩子就要在嘈杂的菜市场度过放学后的两小时。
4
与邻为善
公共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社区不远的金花街政务服务中心,76岁的老人蒋燕兮对工作人员郑木荣非常感激,当她被“办证难”的问题困扰时,这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帮她跑了两次腿,最后把事情办妥了。
蒋燕兮的儿子在北京结婚生子。还是广州户籍的儿子打电话给母亲,希望她能够去建设银行代领孙女的医保卡。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先要去居委会盖章,以证明“自己就是亲孙女的奶奶”。
但居委会的答复却是“不能证明你们的关系”,这让她手足无措。她原本只想给孙女交个医保费,如今要拿到医保卡,可能要儿子或媳妇自己飞回广州一趟。
最后她找到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郑木荣详细讲解了领取医保卡的方法,对她说:“你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就坐在这等我回来,我试着给你办。”郑木荣去建行跑了两次,当天就办妥了医保卡,这让她非常感动。
一名老伯曾在政务服务中心办妥了延迟退休,有一天老伯因与原单位发生不快心中抑郁无处释放,就再一次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对着当初给他办手续的工作人员诉说境遇,放声大哭。工作人员一直安慰他直到心情平复。
“对于群众的办事需求,我们能够满足,就尽力去做。”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陈秀琼说,为了优化办事流程,避免群众在窗口之间跑来跑去,中心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服务窗口从原先的18个精简为3个综合受理窗口。社会事务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流动人员与出租屋管理、社会化退休人员这些事务都能在一个窗口搞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中,蟠虬社区不仅在硬环境上发力,软环境也齐头并进,社区居民热心参与公共事务,相互之间友善相处,这是社区建设该有的样子。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龙锟、曾卫康 实习生胡心仪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楚天科技无菌预充针灌装线研发团队被授予湖南省“青年文明号”
水口街道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雅投公司抢抓项目工期全力保障熊猫灯会基础设施
谨慎驾驶!永安曹远一辆小轿车一不留神翻滚掉山沟里了!
从不体检认为“病都是吓出来的” 男子意外查出肝癌
【新时代 我幸福】蟠虬社区的美丽人生
桃源县文盛小学:教研活动忙,天天推门课
"蒜你狠"变"算你跌得狠" 成都商贩愁 专家:明年回升
新乡市戏曲文化年暨豫剧祥符调艺术年开幕
周口港区全面打响秸秆禁烧攻坚战
[社会]“留置第一案”在昌江法院当庭宣判
梯田花海 魅力碧涌——芷江碧涌镇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活动剪影
2018年2月7日宜宾市交通路况信息
儿童受伤满头是血 交警开道及时送医
李树举获评全国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天津建立不动产登记流动便民服务点 服务送上门
华安:把种植技巧送到田间
海口开展货车专项整治 29日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386起
“高端洋房”涉嫌虚假宣传?业主买房后生气投诉
全市近4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昨天迎来新学年第一天 ,“开学大片”欢乐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