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打好脱贫“组合拳”

  4月的大别山,满山翠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东高村,平整的水泥路通往每一个村民组,崭新的电线架设在山间岭头,贫困户家家屋顶装上了光伏发电板,村集体经济每年有近20万元的稳定收益,村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习近平总书记牵挂我们老区群众,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好,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东高村党支部书记朱英鹏说。
近年来,六安市各级各部门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政治、头等的工作来抓。省委常委、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带领一班人走遍每个贫困村,强调要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扶贫工作要做到抓铁有痕。“我们对脱贫工作要求全面摸清、全部覆盖,全体动员、全力以赴,全速推进、全程问效。六安脱贫工作中的一套组合拳打出了成效。从2015年以来,六安市贫困村由442个降至185个,贫困人口由46.72万人降至23.8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76%。”六安市扶贫办主任梁修才告诉记者。
找准产业脱贫路
“今年我养了9头黑毛猪、11只羊,还有几十只鸡鸭,出栏后的收入加上扶贫项目补贴,脱贫没问题!”近日,记者来到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小牛村,村民陈可如讲述着扶贫项目给他家带来的实惠。小牛村围绕村级项目清单建设,一大批扶贫项目高效实施,使该村摆脱了产业贫乏、设施落后的局面,群众增收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为把总书记的指示落到实处,六安市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即: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贫困群众自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脱贫”“乡村旅游+脱贫”“互联网+脱贫”“光伏+脱贫”“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推动产业接地气、接政策、接农户、接龙头、接市场。短短两年时间,六安市贫困村共与9318个经营主体建立特色种养业扶贫带动关系,带动14.66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累计在442个贫困村和21.48万户贫困户实施28万个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仅2017年直接投入特色种养业的扶贫资金就达21.4亿元。
六安市还建设村级光伏电站692个、户用光伏电站58244个、集中式光伏电站2个,装机总规模达53.36万千瓦,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帮扶8.6万户贫困户增收。该市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牢牢抓住因地制宜、产业扶贫的牛鼻子,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更有奔头,路径更加清晰。
织牢贫困兜底网
4月20日,记者来到舒城县河棚镇泉石村,村民胡圣美刚从自家茶园采茶归来。一年前,胡圣美被查出患有食道癌。“家里本来就不宽裕,上有老、下有小,真拿不出钱去治了。”胡圣美说。国家实施的“351”健康扶贫政策,对胡圣美这样的特困户,相关政策迅速落实,他被送到省城合肥的一家医院治疗,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看病花了10多万元,我自己只掏了1万多元,要不是有这个兜底的扶贫措施,我这病是肯定治不起的。”胡圣美告诉记者。
社会兜底脱贫工程是整个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总书记在六安视察时指出,‘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近两年来,我们以此为目标,不断织牢完善六安市兜底扶贫这张网。”六安市人社局局长王永峰说。
六安市克服农村低保人数多、支出压力大等实际困难,连续上调全市城乡低保标准,2017年将各县区农村低保标准上调到了3800元/人/年,比上年度增长26.7%,这使得该市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并超过了国家扶贫标准线,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要求。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3月,六安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12亿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65元。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贫困人口就医“一站式”结算,本地常住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为100%,享受城乡居民综合医疗保障待遇的贫困人口21.9万人,发生医疗总费用9.58亿元。
长效机制补短板
六安市是老区、山区、贫困区,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较多。“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建立长效机制,补齐过去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六安市扶贫办主任梁修才告诉记者。
补齐短板,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才有了坚实的基础。金寨县东高村从2016年开始,对该村的村组道路实施了硬化、拓宽,保证6个村民组组组通路,同时在2017年对全村电网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建了高位引水工程,彻底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该村还对全村近千亩茶园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修复农田水利,彻底改善了当地农田的灌溉条件。“咱们窝在大山里,水、电、路是多少年都没解决的问题。现在改善了基础设施,山里的茶叶、生姜、天麻这些传统产业都得到了发展。”朱英鹏说。
近两年,六安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安排11.71亿元,整合涉农资金52.7亿元,一大批脱贫攻坚的重点基础工程落地见效。该市38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7329公里农村道路得到修整、拓宽,5678户贫困户实现异地搬迁。“随着贫困地区硬件、软件设施不断改善,我们不仅有信心在2020年完成全市脱贫的任务,还为未来的全面发展、走上富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梁修才说。

周至县委书记杨向喜到集贤镇殿镇村检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增值税三项改革措施实施近两月 实体经济受益明显
惊呆!洛阳村民犁地时发现铁疙瘩,竟是一枚迫击炮弹!疑似……
实干捧回四连冠 成都再展“文明范”
屯溪区强化高温施工安全监管
牢记嘱托,打好脱贫“组合拳”
稀土高新区经信委“五个加强”严格落实作风建设销号制度
省环保厅副巡视员张在峰率领省考核组来邵考核验收2017年度河长制工作
当起“店小二”啃下“硬骨头” 松阳农村党员“抱团”攻坚
市委党校2018年第三期主体班开班
上海市嘉定区社会建设办到罗湖参访交流
我市启动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建设工程
春节期间 蔬菜价格涨幅大
泸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肖刚率队督导扫黑除恶等工作
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行动指南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要落实闭环管理
城厢区工商局推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
宿松县:今年春来早,四季招商忙
清明时节无烟火 鲜花丝带寄情思表达对先人思念方式有很多种
唐宫街道举办“向人民承诺、做合格基层干部”就职宣誓仪式暨专题讲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