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同城3.0”
——深化同城融合的文登路径·战略布局篇
◎通讯员 张小寒
当“文登同城化将在3至7年内实现‘半小时优质生活圈’”的消息传出时,不少人投来一丝惊讶:真的吗?文登同城才三年啊!
突破同城,是贯穿文登发展的关键词。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文登2014年撤市设区后,开始按照“发展规划同城设计、基础设施同城布局、产业发展同城互补、城市建设同城推进、公共服务同城统筹”的基本框架,启动实施“三年突破”战略。投入20多亿元实施150多项重点工程,建成区50多平方公里纳入全市精细化管理系统,居民养老保险、医保补贴等与中心城区拉平……太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果,见证文登一步步扎实走过的“三年突破”之路。
“如果说,过去三年是基础提升的1.0和协同发展的2.0,接下来,我们将向全面一体的文登同城化3.0阶段迈进。”置身新的历史坐标,文登深化同城融合战略,吹响了新的号角。
谋篇:一种人城共融的视野
2014年3月18日,文登正式撤市设区,这是文登自1988年撤县设市26年后的又一次重大行政区划调整。
由市变区,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意味着一个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跃升。同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突破文登区同城发展”战略,要求文登区以更高标准全面融入中心城区,加快打造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这是新的历史机遇,昭示着崭新的未来。“区划调整下的同城,本质上就是要彻底打破文登与中心城区间的行政壁垒,保障人、财、物、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强调资源共享、统筹协作,从而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文登突破县域要素制约、在更高平台上借势发展。”文登区委书记吴宏飞说。
三年突破,文登同城化留下一串温情可感的数字:在上级支持下,按照同城思路规划建设220多公里主干路网;公交一体化改革中,232辆新型节能公交车取代老旧公交,当地财政每年多支出2000多万元支持公交优惠运转;按照中心城区标准投入20多亿元实施150多项重点工程,建成区50多平方公里纳入全市精细化管理系统……
三年突破,文登同城化也直面更多的挑战:站在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全域城市化、打造国际化城市等中央、省、市的全局发展理念和战略背景下,文登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板块该如何挺起“脊梁”,承担起自我跃升的重任?实现与威海中心城区“骨肉相连”后,彼此如何真正“血脉相通”?
“实现同城化,关键在于人心同向。深化同城融合,破题也在于人城共融。”年初,文登对同城融合深化作出进一步判断和安排。
3月,伴随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文登区同城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1615平方公里、相当中心城区1.6倍的文登开始以更加稳健的姿态与中心城区全面接轨,一场我市前所未有的“人城共融”宏大线路图就此展开。
“2021年到2025年,同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富于活力和竞争力的都市区,实现‘半小时优质生活圈’,中心城市居民半小时享受区域内全方位便捷优质服务,使文登区居民获得与中心城区居民同样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人城共融,是以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同城。
“按照战略定位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巩固同城发展理念、提升同城发展意识,引导文登区自觉融入一体化大威海、同城化大背景。”——人城共融,是以“人”的同城为源动力的同城。
思路既定,快马加鞭。文登区常务副区长王肇刚说,按照“主动对接、全面融入”的基本原则,目前文登已根据《意见》筛选梳理了91条具体细化可操作的意见建议,着眼推进以交通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同城化、以体制理顺为核心的城市管理同城化、以体制理顺为核心的城市管理同城化、以有序衔接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同城化以及以协作融合为目标的产业发展同城化等四项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同城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向更深层次突破。
布局:一种产城互动的坚定
文登城区西部,一片单层近20米高的现代化厂房在短短6个月间陡然间崛起。 两三个月后,伴随这一光纤预制棒生产项目一期的投产,全国首个“光棒-光纤-光缆”全产业链组团将在这里构建成型,2至3年内有望升级成为全产业链50亿级项目。
“这将是我区5个百亿产业集群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的关键一环,对于对接全市七大千亿产业集群、助推产业同城融合的意义,也将是可圈可点的。”王肇刚说。
同城融合深化,基础和根本是产城互动,突破点是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项目的同城融合。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文登将全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升级成为经济工作推进会议,将“三个聚焦”相关的产业推进保障策略一揽子推出。“我们要用80%的力量去抓20%最重要的工作。这20%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项目建设突破、产业体系提升、重点区域带动等六大工程,做到聚焦项目建设、聚焦‘1+5’产业集群转型、聚焦‘4+4’重点区域和重点园区提升。”文登区委副书记、区长林恒在会议上指出。
宏安光纤预制棒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用数字串起的“文登速度”让人眼前一亮:一个月时间论证,两个月时间搞专电、管道天然气、融资、开工手续等前期保障,六个月时间主体建成,三个月做设备等投产准备,短时间项目投入已达3亿多元。“时间就是生命。政府帮我们抢夺的生产时间,就是为企业赢得的竞争空间。”该项目负责人说。
作为撤市设区后文登承载的首个同城化产业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迪嘉高科技精细化工产业园如今已顺利实现产业转移。项目相关负责人张保军说,园区全部投产后,可生产的产品将近1000个,销售将突破100亿元。
产城互动,决心笃定。根据部署,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文登产业同城将结合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程,立足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积极呼应中心城区城市功能调整和产业更新,集中培育和打造“1+5”产业集群——
“1”,就是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天润曲轴、威力工具、奥文电机等骨干龙头企业,组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协会,力争到2022年,将其打造成文登首个千亿规模产业集群。
“5”,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医养健康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产业5个产业集群,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5个百亿产业集群。
与产城融合框架相配套的,是文登针对性研究推出的项目引进、高效审批、推进落实和考核问效“四项机制”。“在项目引进机制中,由区级领导带头,直接参与政策研究、项目洽谈和推进实施,一个产业、一个园区一位领导,一个项目、一个企业一套班子。区级领导和项目‘捆绑’,这代表了我们抓项目的决心。”王肇刚说。
落子:一种时不我待的担当
眼下,文登政务服务中心团队正紧锣密鼓地前往多地学习调研,在最后一轮考察结束一周后,他们将结合实际研究拿出文登建设工程项目的容缺预审实施初步方案,计划将这一审批时间由法定140个工作日缩短至25个工作日。
深化同城融合,上有政策机遇,下有发展需求,只有拿出时不我待的勇气和担当,方能有突破、有作为。
“从去年经济工作的整体情况看,我们最大的短板还是项目推进不力,这里面有项目储备不足的原因,也有部分项目本身质量不高、项目自身出问题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后续协调服务跟不上,突出表现为四个‘慢’:慢在审批事项多,慢在部门协调难,慢在中梗阻,慢在责任心不强。”林恒的话一针见血。
直面问题,提服务补短板,再造文登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文登经济开发区,感动于文登相关部门对其文登分公司的优质服务,结合文登机电工具产业链优势,世界500强企业史丹利公司决定将位于深圳的全球最大的大力钳生产基地搬迁至此,今年上半年即将投产。
“深圳各方面条件都比我们有优势,让史丹利搬到我们这里往往认为不可能,但我们做到了。我们就是要打开思维,突破常规,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王肇刚说。接下来,文登将继续推动史丹利国内其他工具生产业务向文登集中,让文登成为史丹利国内最大的工具生产基地。
城市建设上,同城对标涵养提升着崭新的城市品质。采访中,听到“文登选择”掷地有声:“对照我市城市国际化战略要求,能一步到位的一步到位,条件不允许的,要预留空间,决不能先达到中心城区水平,然后再按照国际化水平建设,造成二次浪费。”“今年确定三年完成城中村改造,要引进高水平开发商,高层次策划建设,宁可不要出价最高的,也要让最好、最适合的企业来建设我们的城市。”……选择源自理念,选择承载担当。
将乡村振兴作为深化同城融合的压舱石,文登连续两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镇域发展,今年将继续加大差异化支持力度。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为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振兴路子,各镇街按照以镇聚产、以产兴镇的思路,纷纷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向着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目标进发。
市委宣讲团赴各地宣讲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率队莅眉 督导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海淀区志联发布“迎冬奥志愿行动计划”
安徽省发布重污染天气省级黄色预警
智慧卫生检疫监管服务系统上线运行
深化同城融合的文登路径·战略布局篇
迎开学首日早高峰 大连公交准备好了
医保共建共享,暖了心聚了力
全省首批“三社联动”工程试点项目在芜落地
不让家人住于危房没有商量的余地
戴德清带队调研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
醴陵玻璃椒跻身湖南地理标志产品 “百年老椒”闯世界
主题活动让文化味儿溢满整个6月
宏伟社区开展“礼遇环卫工·夏季送清凉”主题党日活动
无锡市气象台2018年3月26日17时发布的晚间天气预报
台风天享清凉更要注意安全
游魅力商洛感知美丽城市 南京媒体赴商洛采风炫动两地闪耀全国
湘潭:大气治理打出“组合拳”
八旬老人痴迷保健品 半年花费10余万元
【央视快评】行进在奋斗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