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重创新突破 南充蚕桑技术“走”出国门


刘刚正在查看桑树
5月30日, 在成都举行的2017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刚带领的科研团队凭借“蚕桑丝绸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荣获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来之不易,定当珍惜,再接再厉!”昨(19)日,刘刚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含金量足 实现多重创新突破
据介绍, 蚕桑丝绸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示范,许多行外人士不明所以,往往不能正确的评价这份成果对于蚕桑产业的重大价值和关键应用。但透过该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来看,其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
“该项目实现了蚕桑丝绸领域许多重大突破和创新。” 刘刚告诉记者,该项目突破了桑树传统育种思路及良种繁育方式, 选用专用性突出的桑树新品种6个,集成桑树良种繁育新技术6项;突破传统养蚕模式,将现代技术、信息技术运用于蚕业机具研发, 成功研制国内首台智能型全自动循环大型饲育机、 链条升降式和螺旋升降式小蚕饲育机养蚕新机具3种。
这也是首次构建四川蚕桑资源食药用途基础成分数据库, 创新优质原料生产技术10项, 研发蚕桑资源精深加工技术12项, 研制7大类23个新产品,集成蚕桑副产物循环利用新技术4项;突破了传统栽桑模式,率先集成桑园“6215”栽培新模式及标准化栽培新技术9项;集成桑园林下立体种养新模式10余种;创新丝绸精深加工新技术4项、研发4大类22个新产品,制定国家标准1个,地方标准1个;技术体系构建及推广机制创新, 构建了蚕桑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完成产业技术体系,拓展了蚕桑产品及功能支持。
广泛应用 技术推广到古巴等国
刘刚向记者介绍, 蚕桑丝绸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之初, 科研团队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蚕桑丝绸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为路径, 历时10年潜心耕种, 终于得以系统构建了新型蚕桑丝绸产业技术体系。
据介绍,部分技术推广到古巴等国,正深刻变革国内外桑蚕产业发展方式。通过该项目的带动, 四川省已经建设起优质蚕桑基地12个,蚕桑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占全省桑园面积60%以上,2014年—2016年, 成果完成单位新增销售额22.71亿元,新增利润2.96亿元;其他应用单位累计新增销售额119.34亿元、 新增利润40.37亿元,经济效益显著。
与此同时,项目研究获国家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著作权8项;制定标准及生产技术操作过程22项;列为四川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7项;发表论文93篇,出版专著1部, 社会效益重大。 刘刚告诉记者,该成果创新性突出,成果推广应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显著作用,推动了四川省乃至全国蚕桑丝绸产业技术进步,经专家评价,研究成果总体居国际领先水平。(记者 陈松 文/图)

支持商飞自主创新建成国际一流航企 应勇赴中国商飞公司调研
访重庆市大足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龚果开封发展前景广阔
宁波工业供水一年破亿吨
省食药监局贝军副局长一行到大名县调研指导综合治理和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宁海平调在香港“飙戏” 耍牙绝技受好评
实现多重创新突破 南充蚕桑技术“走”出国门
市环保局开展“六进”服务活动
倡导文明祭祀 打造“绿色中元节”
“亮窗利器”上岗 25辆面包车被查
新安县:因户因人施策助推产业扶贫出实效
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第二十八批信访问题线索
全市深化国企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王新伟在会上强调:聚焦改革重点 狠抓改革落实
佳木斯市召开中国大米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邱初开调研东岳观镇脱贫攻坚工作
岳阳市召开全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部署会
北仑区文化馆罗超阳罗超阳作品参加国家博物馆春联展
市委办公室组织全体县级干部进行集中学习
市高教办副主任李广敬解读2018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
德安县召开精准扶贫数据比对业务培训会
长汀县大坑昔日“空壳村” 打赢“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