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微腐败”治理可多借力“大数据”


文清
  最近,笔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彭山区纪委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整合搭建惠民政策大数据监督平台,通过公开晾晒、数据搜索、比对精准“锁定”,为“微腐败”主动监督配上“火眼金睛”,织密了精准监督惠民政策不走偏、不走样的“数据铁笼”,确保了惠民政策“最后一公里”精准落地,值得关注和借鉴。
基层惠民政策执行中的“微腐败”问题,直接影响群众获得感,严重损害党委政府公信力。大力开展执纪为民“4+x”系统治理,重点针对“三农”和扶贫领域“微腐败”开展监督执纪系统治理,是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举措。但是,囿于部门、行业数据分散、监督手段滞后、监督力量有限的现实困境,惠民政策“最后一公里”在基层部分地方一定程度上存在“雁过拔毛、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走偏变样”现象。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具体负责落地执行的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不强,思想不正、“主动伸手”的主观故意,也有监督手段单一,纪检监察人手“捉襟见肘”的客观缺位,导致对一些基层隐蔽的“微腐败”,靠过去的常规监督很难发现。
适应新形势,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推动大数据与“精准”监督的深度融合应该说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然走向。运用“大数据”监督系统核心关键在两点:一是系统前端“公开晾晒”,过去分散的部门惠民政策全部整合上传监督系统,全方位无缝隙“前台晾晒”,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网页浏览器、触摸屏(终端机)和身份证扫描等方式随时查看,真正全过程掌握惠民政策、资金的落实情况,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二是系统后台“主动比对”,纪检监察部门可以通过“关键数据”排查、“互斥数据”锁定、数据自动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惠民政策执行可能存在的“黑洞”进行“ct”式“精准扫描”,实现精准执纪、精准监管。
彭山区“大数据”监督管理平台尽管运行时间不长,但及早发现、及时查处一批基层“微腐败”,大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也为基层“微腐败”治理探索了可资借鉴的“样本”经验。借力“大数据”,构建跨部门、全覆盖、动态化的大数据信息库,破除了以往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前台群众的随时监督和后台智能比对、自动“ct”扫描,容易更加快速发现问题线索,自动生成问题预警,大大延伸了监督触角,打破了过去执纪监督挖掘线索“靠腿靠走、靠耳靠听、靠眼靠看、靠举报”的传统方式,实现了粗放监督到精准监督、专职监督到全面监督的转变,也由过去的注重事后查处监督转变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无盲区”,大幅提升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监督执纪效力和效率,增强了老百姓对党委政府“信任感”。

郑州110千伏颍河变电站本月底投入使用
平谷丫髻山百年老花会喜迎元宵节
鄢陵县举行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8年劳动节放假的通知
足球小将 绿茵竞技
基层“微腐败”治理可多借力“大数据”
乒乓传友谊
误解求证:“绿色屏幕”真能保护眼睛吗?
蒋斌调研意识形态工作时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提供强有力支撑
东莞市红十字会10万元捐赠物资发出支援云南
我市召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精准对接 以色列籍医疗专家项目来玉落地
秦皇岛市民政局开展冬春救助工作
省委第二巡视组向我市反馈煤矿整治整合与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巡视督察情况
留足通风空置期,舟山第五小学学生将到浙大舟山校区借读
擅自破墙开后门这家小店被居民举报了
世界上新技术应用最密集无人超市来连
大学生借钱创业起步运用“集约化”思维月入两万
安庆市首届“音乐点亮梦想,歌声唱响未来”师生校园歌手大赛举行
乘公交更便捷!深圳1000多条公交线路可实现“挥卡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