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宝应的郑老太频繁腹痛恶心,呕吐不止,半个多月排便不通,被家人送到苏北人民医院就诊。医生治疗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郑老太明明有胆囊结石病史,可经过腹部CT检查却没有在胆囊内发现结石。胆囊结石竟然凭空“消失”了?随后,医生在小肠里找到了这枚乒乓球大小的胆囊结石。
老太腹痛20余天
胆囊里结石“消失”了
78岁郑老太家住宝应,20多天前开始出现腹胀腹痛的情况。“还频繁恶心,经常呕吐。”郑老太的儿媳说,这些天来,老人吃不下也喝不下,经常呕吐,还一直便秘,“都没有正常排便。”
看着老太日渐憔悴,家人将她送到当地医院。经过一段时间保守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随后家人将老太送到苏北医院治疗。
“老人来院时剧烈腹痛腹胀,呕吐物都是粪水,肛门也停止排气排便。”苏北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石磊介绍,给郑老太检查肿瘤指标没有异常后,首先考虑是肠道异物引发梗阻,也就是典型的肠梗阻。
随后医生发现,原本老人有多年胆囊结石病史,但检查发现,结石在胆囊里“消失了”,而小肠内却显示有异物嵌顿。
原来卡进小肠
取出后有乒乓球大小
上月28日,老太接受了手术,医生切开小肠,从肠管内取出一块4×3厘米的“石头”。正是这块乒乓球大小的“石头”引起老人肠梗阻。
“这其实就是从胆囊里消失的那块结石。”石磊分析,老人多年胆囊结石长期发作,结石掉入十二指肠,随着肠管蠕动开始滑行,划破肠道黏膜,导致水肿,引发腹痛。由于回盲部肠道狭窄,结石便卡在此处,导致小肠嵌顿,随之症状进一步加重。目前经过手术,郑老太的病情明显好转,一周后将出院。
为何胆囊结石会掉入肠道?医生解释,因为胆管坏死、化脓,导致胆囊穿孔,而胆和十二指肠又是紧贴在一起,继而引起肠子感染,引起“内瘘”。结石通过这个“瘘道”掉进肠子里,造成肠梗阻。
“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如果手术不及时,在结石的压迫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小肠坏死、肠破裂等并发症,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后果不堪设想。”石磊告诉记者,说来也巧,近期已经连续接诊三例胆结石“跑进”肠管的患者,“都是进行了小肠切开取石。”
不良习惯诱发
爱吃隔夜菜、不爱喝水
“胆结石多发老年人,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石磊分析,郑老太患上胆囊结石与她的生活习惯有关系。经了解,原来郑老太生活中,经常食用隔夜菜和一些腌制食品,也不爱喝水,再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才导致了这样的疾病。
“胆结石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石磊说,胆结石的形成与激素、肥胖、糖尿病、肝硬化、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有关。大部分胆结石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胆绞痛,特别是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常伴有肩背部的放射痛。
胆结石不可小觑,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引起其他并发症:胆总管结石可引起黄疸或胰腺炎;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甚至可诱发胆囊癌。
医生表示,胆结石大多属于胆固醇结石,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预防胆结石要注意按时进餐,少吃“三高”食物。平时要按时进餐,尤其是要吃早餐。饮食要避免过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适当吃些纤维素丰富的饮食,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
“体育锻炼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车来车去、久坐不动会导致胆固醇过多、排流不畅淤积成疾。勤于锻炼、适当运动,能对胆汁起到促排作用。”对于家族中有胆结石亲属的人群,更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定期检查腹部B超、血脂,防患于未然。
通讯员 苏宣 记者 王诗韵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敞开胸襟,拥抱世界“八面来风”
“红色文艺轻骑兵”活跃在城乡
林彬杨深入市中心城区现场调度重点城建项目及棚改工作
每天只能提1万元 互联网宝宝理财要"凉凉"?
深圳交警开展“凌晨平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老太腹痛20余天呕吐粪水原来胆结石在小肠"躲猫猫"
党课模式新尝试“微信党课”受欢迎
2亿撬动250亿为8000家企业输血 我市多措并举扶持中小微企业
陪笔试、陪面试、陪实习:女性咋就成了求职“陪练”?
签约67个项目 两江新区军博会上揽金180亿
燕山乡计生协积极开展“7.11”世界人口日宣传服务活动
老人岛上采药被困 蓝天队员雨夜搜救
近五百岁的牡丹王旅顺绽放
“创时代”的四川故事
资兴市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3月23日起305路、602路、9007路干将路站(西侧)临时迁移的公告
南宁青秀区5家旅馆用品不消毒 员工无健康证明
我市投资最多的粮食仓储项目开工建设
大岭山安监分局2018年7月行政许可案件公开目录
我市台资企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