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联互助”拓宽贫困户增收路

  今年以来,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巢湖市推进贫困户内生动力和村集体资源禀赋深度融合,探索出“户联互助”特色种养产业扶贫新模式,精准实施特色种养产业扶贫。
  6月27日,虽然烈日炎炎,但是巢湖市银屏镇钓鱼村的贫困户吕才发却闲不住,还在鱼塘边给鱼喂饲料。自从政府出资帮村里贫困户购买、投放鱼苗之后,他每天都在鱼塘边忙碌。周围的街坊邻居都说他现在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吕才发告诉记者:“因为这口塘养鱼的收入直接和我的收入挂钩,我每次一想到这就坐不住,就会来塘边看看鱼长得怎么样了。”吕才发眼前的鱼塘成了他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
  据了解,钓鱼村为帮助贫困户脱贫,今年将村域内的荒水荒塘充分利用起来,整理出可养殖水面69亩,投放各类鱼苗4万余尾,由村指派一名懂技术会养殖的专业能人,通过“户联互助”新模式带动村里23户贫困户从事水产养殖。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水产养殖外,目前该村还建成大棚基地45亩,成立蔬果种植合作社,另外还利用集体废弃的133.75亩工矿地复垦土地成立林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带动145户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增加收益。贫困户劳动一天可获得50元收入,每年人均还可以获得分红收入800元。
  钓鱼村党总支书记司家广说:“‘户联互助’模式将产业项目和贫困户自身关联起来,能有效促使贫困户思想的转变,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劳动中来。同时村里积极帮助贫困户联户抱团申请政府扶贫补贴资金,交由联户统一管理,用于种养业发展和循环扩大再生产。目前村里的几个合作社,预计能带动贫困户增收3000元左右,为持续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是在钓鱼村,巢湖市探索的“户联互助”特色种养产业扶贫新模式正在惠及更多的贫困户。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市“户联互助”新模式是在镇、村(居)组织指导下,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山林等成立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通过“户联互助”的方式发展特色种养业,让贫困户在合作社产业发展中取得股权收益、劳务和分工协作经营收入。这种扶贫模式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时单打独斗、资源不足、能力不足、持续稳定增收的难题,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村居基层组织脱贫攻坚主体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截至目前,巢湖市“户联互助”特色种养产业扶贫新模式参与贫困户已达532户。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推广这一产业扶贫新模式,巢湖市将其作为2018年该市特色种养产业扶贫政策的重要内容。

鲜花价格“纹丝不动” 儿童节绿色植物更受宠
我市召开工作推进会议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大连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临沂一老旧小区供暖难 串联管道无法更改惹麻烦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户联互助”拓宽贫困户增收路
刘德福调研挂点帮扶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时要求
公积金按揭贷款准入门槛降低
意大利威尼斯景区海域渔船与游船相撞 致2死4伤
市重点办召开《忏悔与警示Ⅲ》学习教育会议
凤凰山下这群90后不简单!4年抓了400多人,现实版“法证先锋”
我市制定旅行社发展扶持奖励办法
漳平:竹产业助力经济发展“节节高”
四明河河道生态整治完成
经检局加强打假力度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评论:“不可推卸的责任” 该怎么兑现
漫游五堡墩
永吉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进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后续指导
打造先行区 走在最前列——二论改革开放再出发
蚌埠体育中心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