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座山,一辈子
房干精神展馆已经发展成为我市建设“红色记忆”系列展馆、打造党员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资料图)。 (记者 武希刚 摄)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为激励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创造新篇章,推动形成榜样引领、见贤思齐、干事创业、砥砺奋进的时代风尚,本报特开设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党员党组织风采栏目,对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及优秀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敬请关注。
“咱有这几万亩山场,咱怕啥,我们支部一班人保证让大伙儿都住上尖尖楼!”韩增旗话音未落,全场哄堂大笑。村民说韩增旗——— 你这不是在这儿说相声吗!
1975年秋,房干村的两万亩山场内,石头遍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当时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韩增旗看着流离失所的逃荒村民,发誓要将背后这两万亩荒山变成解决村民温饱的金山。
在当时村民听来,这不过是句笑话。而现在40多年过去了,这句笑话不仅早已成为现实,如今的房干村已成为中国最绿的村庄,百姓都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还带动周边村庄一起通过旅游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毛福利和苇沟水库的故事
初夏,绿色山谷中的苇沟水库,山水一色,宛若仙境。
村民毛福利开办的精品民宿“福安苑”,面朝苇沟水库,散发着别致的格调。
70年代初期,房干还是出了名的“五无村”,进村无路、山上无树、沟里无水、吃的无粮、住的无房是村民生活的最真实写照。水少地薄石头多,种不了小麦和玉米,到了秋天,别的村里打粮食,房干村只能卖柴火;别的村吃棒子煎饼和窝窝,房干村只能吃糠咽菜,年年都靠国家救济粮糊口。
解决粮食问题,就要先解决水的问题。那时,韩增旗就下决心要在村里建一座水库,而需要面对的不仅有群众的反对意见,还有巨额的资金问题。修水库要占地,百姓不同意;修水库要花钱,钱从何处来?为了凑齐资金,韩增旗与村里22名党员四处奔走筹钱,有人拿出了父母的棺材本,有人拿出了给儿子娶媳妇的钱,还有人偷偷跑去医院卖了血……众人拾柴火焰高,1972年,苇沟水库终于开始施工建设。有了水,粮食产量开始实现增长并迅速翻番,到了1980年,房干村仅小麦年产量达到了13万斤,有老百姓一下子就高兴地喊了起来:“这下可行了!不光不用吃国家救济粮了,还得再卖给国家粮食。”
村民毛福利与苇沟水库同一个年代,所以,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父母没再出门要过饭,家里不仅粮食产量充足,后来又种起了生姜,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有着经商头脑的他从学校一毕业就开始帮村里卖生姜。“1993年那个时候我自己坐着班车去济南卖姜,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学着做生意赚钱。”后来,毛福利在济南又做了几年的运输,看到家乡房干开始发展旅游业,他又看到了商机,便回到家乡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
2010年这一年,苇沟水库出现漏水,村里找到毛福利的建筑公司,因当时村集体资金紧张,毛福利不得不自掏了几十万元把水库重新修好。因村里旅游投入大,工程款欠了他30万元。想想老书记韩增旗一心为了大家伙,一心为了集体,他个人损失这点资金算什么!毛福利主动为村里作了这30万元的贡献。
没想到,2013年毛福利又与苇沟水库“再续前缘”。老书记韩增旗找到他说:“咱村里老百姓的民宿应当再提升一下档次和水平,你来带这个头吧!”曾经自掏腰包修好的水库如今又成了自家民宿最大的风景亮点,每到节假日酒店就“一房难求”。现在,房干的发展让毛福利信心倍增:“去了全国好多名村,都没俺房干好!”
“反对派”当上旅游公司经理
从昔日的“五无村”到“五有村”,房干村通过兴修水利实现了“山区无旱田,山区水利化”。修路植树让大大小小的车辆都通过了山间,村庄森林覆盖率达到97%,成为了“全国最绿的村庄”,旅游业发展让村民们实现了大幅度增收。
房干村富了,也没有忘记扶持邻村。2016年6月16日,房干帅旗集团和华山村成立联合党总支,并以华山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投资5000多万元,成立天宫人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促精准扶贫的新路子。而这背后,也经历了重重困难。
2013年的一天,华山村召开村民大会,会上提出要将土地进行流转与房干村一起走旅游发展道路,村民炸了锅。
“我第一个反对!我第一个不答应!”村民马庆林一拍桌子站起来暴跳如雷。会议在村民的一片反对声中草草结束。
马庆林家中4亩地,一年365天,他的全部时间和心思都放在了地里。“俺们这交通闭塞,出去打工不现实,每天就盼着能把地种好,产量高点,行情好点,能多收入点钱。”对于马庆林一家来说,这4亩地就是一家人的“银行”。“老百姓就看眼前,发展旅游,能挣钱吗,哪年才能挣到钱?”一开始,以马庆林为首的“反对派”占到了村里总人口的九成。
那年春节前夕,华山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收到了房干村村“两委”发放的2000元钱的“过节费”,对于这些偏僻山村的家庭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即便如此,也依然没有动摇马庆林的“决心”。
房干村提出要带着华山村的“反对派”一起去南方旅游考察,这些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走出了大山,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住宾馆,“反对派”先后去了张家界、重庆、韶山等地,见识了这些旅游胜地的发展,想法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那个时候才发现俺们村太闭塞了,人家这些地方既保护了生态,又挣了钱,比种地是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一趟回来,“反对派”全部改变主意。“房干的思路确实是对的,俺支持俺村搞旅游。”回来后不久,马庆林就开始到村里的旅游项目上打工,兢兢业业帮助村里开发。房干村投资1亿多元的旅游项目陆续开始在华山村建设,去年,马庆林还当上了天宫人家旅游公司的经理。“俺们村的村民,收入都增长了10倍!现在有点后悔了,要是早点同意,现在早就受益了。”马庆林如是说。
塑料浮子进了纪念馆
在房干精神展馆的第四展厅内,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一样看似十分不起眼的土灰色的圆形塑料制品,展厅讲解员介绍说,这是一个塑料浮子,是当年房干塑料厂所生产的,在当时供不应求,曾经给房干村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包括塑料厂、水泥厂等几个厂子给房干村挣下了数千万元的家产。
就在房干工农业迅猛发展,小康路上一路欢歌的时候,房干的决策者们却陷入了另一种忧虑和思考———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塑料厂的化工污染、水泥厂的废气排放、蛭石厂的山体开挖……20年治山治水换来的青山绿水,难道就因为这些眼前利益而荒废掉吗?这些年,这些厂,挣了不少钱,也安排了不少人就业,可是这些厂子要是这么干下去,房干的水早晚有清不下去的时候,房干的山早晚有被挖光的时候,房干这么好的空气早晚有闻不到的那一天。如果用老脑筋理解靠山吃山,早晚会有坐吃山空、自绝后路的那一天。经过村支部一次又一次开会、合计,一次又一次争辩甚至骂架,最后终于达成共识———关掉工厂,保护绿水青山,转型发展旅游业。
2005年房干水泥厂在一声爆破声中,被夷为了平地,那一天,韩增旗和水泥厂厂长在对面山头上看着远处大家用心血建起来的工厂轰然倒下,不禁一阵酸楚,泪如雨下。
如今的房干人视生态如生命,几条特别的规定也写进了村规民约:每人每年种植花卉3-5棵;禁止饲养家禽;禁止牛羊上山;如果发现有人上山打鸟,哪怕一只麻雀也要罚款;实行全村戒烟,发现吸烟者罚款,房干村也成为了全国全村戒烟第一村。这些朴实无华但却刚性十足的规矩,让房干的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旅游品牌越来越响。
(□本报记者 李伟 王飞 编辑 沈孝东)
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滕梅芳:新世纪的孩子自信阳光、落落大方 出去都有外交官的范儿
“青岛公积金”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突破20万
“舌尖上的海口”引人回味无
浮梁公路人坚守岗位“度国庆”
我市印发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方案 力争3年建成知识产权强市
一个人,一座山,一辈子
清镇市组织召开2018年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暨春运动员专题会议
朔州市环境整治第二综合执法组排查住宅区附近商户油烟排放情况
好一幅绿水青山美画卷
道县何宝珍故里:小小讲解员 传承红色基因
多部门联合宣讲职业病危害和防治
遂宁市举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暨适宜技术竞赛
小斑鸠花盆安家下蛋孵小鸟 热心大姐投喂食物精心呵护
淄川供电中心“三个到位”防外破护电网
2018年元旦起合肥市区全面禁放烟花爆竹
瓯海区区长王振勇接听热线:投资200亿的高铁新城已开工
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扩大 3月来多地密集加码调控政策
整治高河大河 营造绿色水生态
临街面馆爆燃,疑液化气泄漏引发 10多辆消防车排险
济南本周气温继续“先升后降” 明天将迎7年来“最暖”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