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安徽亳州改革实践“三有一网”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脱贫攻坚领域改革已经连续三年作为亳州市八大重点领域改革,列入到市委重点工作督察目录。在脱贫攻坚改革过程中,亳州市先后推进实践了“互联网+扶贫”和“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型稳定脱贫新模式,改革实践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三有一网”精准扶贫体系。2014年以来,全市实现累计脱贫39.42万人,出列贫困村261个,在省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列“好”的等次。谯城区、蒙城县已通过2017年全省首批验收的摘帽县区,涡阳县、利辛县也已列入今年摘帽计划,实践“三有一网”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一、结合地方特色,村有当家产业
一是突出发展中药产业。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依托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和流通基地,发挥亳州药通网行情信息发布、价格走势分析和网上订单、线下交易等优势,制定规模种植奖补政策,引导药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到贫困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16.3万亩,100个贫困村建成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谯城区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建成中药材“一村一品”专业村126个,参与带动贫困户的新型经营主体396家,带动755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200元。
二是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坚持高位推动,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进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投资35亿元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240座,覆盖所有贫困村,总装机规模505.6mw,占全省的23%,带动261个贫困村出列、11.05万户贫困户收益。针对光伏电站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和难点,开发光伏互联网智能管理系统,提升运维水平,确保光伏产业取得良好效益。上半年,全市光伏扶贫电站共发电2.76亿度,预期收益3.4亿元。
三是积极发展养殖产业。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均预留2块畜禽养殖用地,积极引进温氏集团、襄大集团、强英鸭业、安欣牧业等龙头企业,采取政企合作、小额贷款合作、合伙、合营入股分红等方式,支持养殖企业到贫困村建设养殖基地,全市188个贫困村建成畜禽养殖扶贫基地。
四是着力发展蔬菜产业。依托亳州蔬菜批发大市场、北京新发地亳州批发市场、中农批涡阳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优势,充分发挥64个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扩大特色蔬菜种植面积,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00万亩,43个贫困村建成蔬菜产业扶贫基地。
二、强化因户施策,户有致富门路
一是因户因人制定方案。利用脱贫攻坚信息平台手机app自动比对功能,根据贫困户家庭成员信息、致贫原因和脱贫需要,智能匹配贫困户应该享受的所有政策措施,并自动生成政策享受清单。对照线上清单,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帮扶责任人、驻村队员、包户干部线下入户,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勾选帮扶措施,因户因人制定个性化、精准化帮扶措施,为贫困人口“精准画像”,做到精准扶贫“一户一方案”。
二是实施“金银林”扶贫工程。实施林业产业扶贫工程,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市、县区两级政府每年投入4亿元,帮助全市40万贫困群众以贫困户为单位,每人发展1亩绿化苗木,每亩每年补助1000元,连续补助10年。截至目前,全市9.3万户贫困户已栽植苗木21万亩。在种植好苗木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共发展林菜、林药、林禽等套种、套养18万亩,聘用贫困户生态护林员2431人,促进贫困户增收。今年5月9日,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利辛县调研“三大攻坚战”推进时,将亳州市林业产业扶贫工程命名为“金银林”扶贫工程,实现了党委政府得民心、社会得生态、贫困户得效益的目标。
三是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明确“谁来带”,对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摸排,编制优秀经营主体名录,组织开展新型主体与贫困村(户)对接活动,找准带动主体。解决“怎么带”,指导主体通过务工、订单、入股、分红等形式,与贫困户构建合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特色产业。落实“带什么”,引导、支持新型主体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蔬菜、水果、畜禽、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推动贫困户自种自养,出台贫困户发展中药材、蔬菜、畜禽等奖补政策,将特色种养业“菜单”、奖补政策印发到贫困村(户),变政府“端菜”为贫困户“点菜”。截至7月底,全市2481家经营主体带动12.48万户贫困户参与发展特色种养业。
四是大力开展就业扶贫。开展“2018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持续开展就业“春风行动”,组织开展“周六”、每月“逢六、逢八”、“大蓬车”下乡招聘活动,推进用人单位与贫困群众就业需求双向对接,截至目前共帮扶贫困劳动者就业8255人。加快推进扶贫驿站(扶贫车间)建设,采取政府投资建设、帮扶单位捐建、闲置村部和学校改建、企业自建等方式,建成59家就业扶贫驿站,吸纳贫困人员就业789人,实现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开发村级保洁、护林等扶贫公益岗位,组织无法外出就业且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参与公共服务、实现就业,让贫困人员“用双手养活自己”。截至目前共开发扶贫公益岗位3.09万个,全部用于贫困群众就业。
三、坚持扶智扶志,人有一技之长
一是开展励志扶贫宣传。开展寻找“最励志脱贫故事”等活动,搜集整理200多个扶贫故事,总结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脱贫典型,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广泛宣传。创作戏曲小品《扶贫见真情》、快板《扶贫宣传八大员》等一批形式生动活泼的文艺作品,通过扶贫文艺“轻骑兵”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演出。利用3万多只“村村通”小广播开展扶贫政策、脱贫经验、脱贫典型等宣传,用群众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组织38批次1700多名贫困群众免费参加“亳州新貌游”活动,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二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强化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各行政村教育扶贫联络员利用脱贫攻坚信息服务平台推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信息,逐户进行走访,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就读学校、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应享受的资助政策等;各学校利用安徽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推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名单,对全部在校生进行逐一排查复核,最终确定本校资助对象,做到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一个都不能少,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今年以来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6.81万人,发放资助资金8799万元。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力度。将技能培训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生产奖补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根据当地资源优势、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就业创业意愿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让贫困户能够学到技术、学会经营,激发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就业创业热情,引导他们走上增收致富之路。截至7月底,共开展技能脱贫培训5452人,开展创业培训3490人;培训贫困户汽车驾驶员3564人;特色种养业技术培训贫困户6.5万人次。组织286名县级农业干部和基层农技人员分包贫困村,指导贫困村(户)选择适宜的特色种养业项目。
四是积极支持创业致富。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创业活动,成立“请您回家,助您创业”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编制《返乡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在用地、贷款等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精准服务创业。同时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及印发宣传册等形式开展政策宣传解读,确保政策落到实处。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创业项目1.58万个,其中返乡开展农林牧渔创业项目3458个。涡阳县高公镇慕营村一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县畜牧局、金融办等部门支持和帮助下,注册成立养羊合作社,流转土地13亩,建成养羊大棚4个,存栏山羊1200只,今年2月首批出栏商品羊500余只,盈利近15万元。
四、发挥网络优势,提升脱贫质量
一是推进网络+精准识别。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行业部门数据,研发脱贫攻坚信息服务平台手机app,运用问题网上征集、数据逻辑比对、措施智能匹配、督查随机选点、落实全过程跟踪等模块,推动扶贫工作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智慧化精准扶贫模式。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线上问题征集,利用平台问题征集、跟踪督办模块,嵌入当地较有影响的“亳州头条”“掌上亳州”等媒体公众平台,面向社会公众有奖征集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目前已征集问题1689条,核实221条;一手抓线下“两册一审”,组织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等成立评议团,以自然村为单位,对照户籍名册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册,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逐一评议、逐户审核,真正把符合贫困户识别标准的群众全部纳入扶贫系统,实现应扶尽扶,今年以来新识别贫困户1680户4194人,清退1001户3251人。
二是推进网络+精准帮扶。在脱贫攻坚信息服务平台设置“公众登录”“我的帮扶对象”登录端口,公众可随时登录手机app平台,了解扶贫政策、贫困户所需所求,直接在平台上报名帮扶,今年以来通过平台开展产业、就业、技能培训、捐赠款物等帮扶贫困人口1.1万人次。开展贫困户“微心愿”征集活动,帮扶责任人逐户逐人征集贫困户在发展生产、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微心愿”,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努力实现个性化帮扶,目前已征集“微心愿”15万多条,兑现14万余条。
三是推进网络+特色产业。依托建成的4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4个电商物流配送中心、1240个乡村电商全覆盖服务网点,支持筑梦社区、青年创客空间等平台内的电商企业与贫困村特色产业基地对接,采取“龙头企业+电商+基地+农户”、“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线上线下同城对接、“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等模式,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同时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电商精准培训,对有参与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由电商企业进行业务指导、专门培训,鼓励贫困户开办网店,目前已开设扶贫网店200家。积极引导340家新型主体和306家花草茶企业进驻阿里巴巴“亳州特产馆”,主推特色农产品和养生花草茶销售,上半年“亳州特产馆”销售额13.2亿元。
四是推进网络+技能培训。开发“亳州就业脱贫”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征集、推送用工单位岗位和技能需求信息,根据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培训急需技能人才,实现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与贫困劳动者就业需求的及时对接。利用亳州就业人才服务网、我家亳州、安徽公共招聘网等平台进行活动推广和企业招聘,打破传统现场招聘会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就业服务活动传播到更多需要就业择业的贫困群众中,也让企业和求职者随时随地对接就业招聘,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招聘会。

固镇县市场监督管理管局新马桥所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工作
帮人干活受伤,医疗费谁承担? 律师:雇员发生生产事故雇主要担责
绿色生态月季观光园
王良:服务为民 深化改革找差距 破解难题 促进转换勇担当
我市22家企业参展深圳文博会 展示中国侨都魅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安徽亳州改革实践“三有一网”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舞阳县森林公安局严明纪律 规范警车使用管理
我市去年重点项目建设共完成投资218.3亿元,194个项目开工,96个项目完工——
建阳开展“三大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射箭全国冠军到公园当教练?去年因伤退役在扬上大学
900户村民喜迁新居
中共佳木斯市向阳区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
2018桂林国际马拉松赛赛前工作布置会昨召开
莫斯科举行大型灯光秀 迎接2018世界杯
深圳民办学校春季学位补贴本月10日截止
我市金融机构运行平稳有序
东昌区老站街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
蚌山区纬二路街道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节水宣传进社区”活动
兴城镇四举措推进“气代煤”工作
海口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推行“3+1”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