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到“拼”——李月明的脱贫故事

  阳钦
寒冬料峭,室外温度低至几摄氏度,在芦溪瑞泉这个小山村里,瘦削的李月明带着一家老小,正围坐在火炉旁做着妻子从工厂带回来的活计——给一双双半成品鞋子穿鞋带。
“尽管赚得不多,但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李月明微笑着说,眼光在火苗的映衬下炯炯有神。从最初的绝望到现在的信心百倍,他们用自强自立战胜了病魔和贫困,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突如其来的幸福“休止符”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出生的李月明,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着一位贤惠的妻子、一对乖巧的女儿,勤劳的夫妻俩为全家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安乐窝,可安逸的生活却在2008年戛然而止。
那年,李月明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腰腿疼痛等症状;第二年底,他的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卧床3天后无法行走;2012年10月,病情恶化,随即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一连串的打击犹如当头一棒,让李月明和他的家庭陷入了绝境,更摧垮了李月明所有的信心与抱负。“得了这种病就是个‘无底洞’,前后已经花费20余万元,家里就剩两张床和一台电视,家庭都被我拖垮了,我不想再这样拖下去了……”李月明极其无奈。自甘堕落、放弃治疗乃至结束生命……几年来,他反复与自己的心魔作战。突如其来的大病就像个幸福“休止符”,给全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自强自立的家庭“作战团”
“如果不是家人的鼓励和帮助,我走不到今天。”讲起这几年的经历,李月明的泪水夺眶而出。
几年来,为了给他治病,年迈的父母陪同他辗转芦溪、萍乡、南昌、长沙等地。为了节省治疗费,老父亲李甫桂专门在医院学习了透析方法,把透析室“搬”到家里,换药水、消毒、操作透析设备……李甫桂每天遵照医嘱谨慎地为儿子做透析,为其记录透析情况;妻子钟广清在附近鞋厂做活,为了多赚点钱,重活累活总是抢着干,不敢休息一天半会儿;12岁的大女儿常常提醒爸爸要按时吃药,立志长大要当一名医生,治好像爸爸一样的众多病人;大几岁的兄长为了多给他一些接济,远赴外地打工,出资出力扶持……
家人的关怀和鼓励,让李月明逐渐想开了,身体好转之余,他开着三轮车在附近做出租,并让妻子从厂里带点手工活贴补家用。
多方织就的社会“爱心网”
李月明的事迹传开后,大家都被他们一家自强自立、不等不靠的精神所打动。2015年,父亲李甫桂自制“透析室”、几年如一日照顾病子的故事感动萍城,被授予“最美萍乡人”称号,并荣登“中国好人榜”;当地政府将李月明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医疗、教育、产业、就业上给予最大帮扶,2017年住院报销28026元,自付比例9.9%,小孩读书免除一切学杂费,并将其纳入村级产业扶贫项目,享受产业分红1000元,推荐其妻子在附近百纳鞋厂就业,一年有近2万元收入;市、县各级领导和许多社会爱心人士前去探望,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谁来看望,送了什么,我这个本子上都记下了,我们全家大小都会记住大家的恩情。”李甫桂指着记录本说着。在大家的帮助和李月明自己的努力下,2017年,李月明一家的人均年收入近5000元,顺利脱贫。

广东省残联及市残联到番禺区残疾人就业展能基地开展调研
白潭湖片区党工委领导班子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卓尔要在恩施建中药茶叶加工物流园
“流量不限量”当真“不限量”?我市三大运营商将加大不合规广告的整改力度
改善发展环境 促进产业升级
从“贫”到“拼”——李月明的脱贫故事
刘雪荣:以“四个迅速”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辅导作业那点事儿
南水水库供水工程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西河二水厂扩建项目开工
[改革开放40年]从大邮电时期到邮储银行的老党员
自治区食药监发布夏季食品安全警示
宿州市“两治三改”工作推进会召开
240名新兵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汪一光:抓好改革落地 确保改革成效
抓细节抓落实 全镇文明创建考评各项任务分解到位
金坛区新春招聘红火开市 提供岗位10000多个 图
连州市召开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
为有源头活水来
排烟管道安在居民楼天井内 住户担心安全盼早日解决
王晓等市领导与少年儿童共庆“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