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主动作为推动转移就业脱贫工作纪实︰为民铺好就业路 精准扶贫步履坚

    
    职业技能培训人员正在指导学员制作风味小吃
    核心提示:“感谢人社局的工作人员,让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争取早日脱贫。”瓦店乡梅福村贫困户王秀英感激地说。王秀英丈夫因病去世,自己腿有残疾,不能干重活,家庭收入太少致贫。人社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登门为她送去了制作小吃的实用技术并帮助她办理了营业执照。她现在制作的炸串、凉皮、小菜等深受村民欢迎,现已计划扩大小吃店规模,脱贫指日可待。
    市人社局以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能力、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主动作为,持续推进我市转移就业脱贫工作稳步发展。截至目前,该局帮助17513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组织4247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为2989人提供创业服务,向贫困家庭劳动力、贫困村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及在贫困村创办的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28万元。
    加强就业培训
    “这是我新采购的流动食品车,主要卖些风味小吃,每天都有收入,我也能养家糊口了,十分感谢人社部门给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使我有了谋生的手艺。常言说得好,有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与王秀英有着同样感受的郭砚东高兴地说。他已两次参加县人社局举办的扶贫培训班,通过学习中式烹饪课程,他开始做起了风味小吃,由于手艺好,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开展转移就业脱贫工作之初,市人社局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专项行动计划,其中之一就是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其稳定就业,加快贫困家庭脱贫步伐。为激发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该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叠加制定优惠就业脱贫政策,全方位激发转移就业积极性。一是创新培训形式,积极推行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培训形式,利用一早一晚和农闲时间,举办“3天班”“5天班”“半天理论半天实操”等形式灵活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有效克服了培训政策难落地的问题。二是积极与市财政局协调创新补贴政策,明确规定:“人社部门安排的就业精准扶贫培训项目,结合实际需要,实施灵活培训,培训补贴按照每人每天不超过80元的标准执行。”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帮扶路径,大力开展转移就业脱贫攻坚“四送”活动,通过“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送岗位”四位一体举措,有效帮扶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从政策文件到就业脱贫一站式连接。
    提供担保贷款
    “多亏了咱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这么大年龄了还能通过自主创业脱贫致富。虽然刚起步,但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不仅够家里开支,还能攒钱还外债。我现在就想踏踏实实地经营好门店,争取早日把债务还清,努力脱贫奔小康。”说起现在的生活,石艳青言语间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
    43岁的石艳青是汤阴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家中6口人。她的婆婆生活不能自理,丈夫重病缠身,儿子年幼上学,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她的身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了艾灸行业。经过多方考察,她感觉机会难得,下定决心要自主创业,在艾灸上做一番文章。她拿着东拼西凑借来的钱,专程去北京学习了艾灸技术,并注册了自己的小店“九头仙艾灸草堂”,店开起来了,可周转资金又成了她创业路上的“绊脚石”。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入户宣传扶贫政策时,了解到了她的困难,详细地为她讲解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需要准备的材料。经过实地调查、材料审核,她获得了5000元的一次性开业补贴,对于石艳青来说,这笔钱可谓是雪中送炭。
    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助力创业脱贫方面,市人社局降低反担保门槛,简化办理手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力度,最大限度满足贫困村和贫困劳动力的脱贫资金需求。如:林州市人社局采用“公司(合作社)+法人+贫困户”等方式,先后向河顺镇万盛农场等38家农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发放贷款1125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6人实现转移就业。茶店镇留林科普生态园被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就业扶贫基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向2989名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了创业服务,向贫困家庭劳动力、贫困村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及在贫困村创办的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28万元。
    建立脱贫基地
    林州市方博服饰有限公司是由市方博职业培训学校、梦缘制衣有限公司联合出资创办的林州市首家巾帼扶贫车间。该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服饰企业,主要从事出口订单来料加工,预计2019年建成投产,总投资1000万元。该公司生产经营上采用“公司+网点”的模式,公司负责提供原材料、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网点将吸纳带动400余名妇女负责生产加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32户。2018年,该公司计划将加工网点铺设延伸到全市20个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安排2000余名贫困妇女、留守妇女就近、就地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018年,市人社局继续加快积极实施转移就业基地建设专项行动步伐,促进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稳定的企业作为转移就业脱贫基地,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特点的就业岗位,积极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转移就业脱贫基地278个,安置贫困劳动力1321人。该局还结合各县(市)区实际,统筹规划,在贫困村开发专职负责转移就业服务、城乡交通协管、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截至目前,在全市222个贫困村全部开发了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313人。
    2018年,市人社系统将持续抓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工作,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率在80%以上,未实现转移就业且符合受训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率在80%以上;积极落实转移就业脱贫政策,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相州晨语:“实”字当头 克难攻坚
    市人社局围绕转移就业和社保兜底两大任务,切实把脱贫攻坚重大责任扛在了肩上。“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中央和省委、市委下的‘死命令’、是必须啃下来的‘硬骨头’。”这是笔者采访过程中听到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是人社系统全员上下一致的共识。
    “思想上极端重视、工作上落细落实、措施上精准精确、落实上到户到人”是该局局长郜军涛提出的工作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采取“月督查、月报告、月通报”督查机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调度,使工作开展贴合实际。
    各级领导干部务实重干、身先士卒,沉到工作一线,挖掘出“五送两保一提高”“五重保障”一站式结算等典型经验,并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推广,成为全市精准扶贫的特色亮点,这是工作付出显实效。
    “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扶贫政策送进家”,定期开展“六改一增送温暖”活动,走访人社系统帮扶贫困村的每个贫困家庭,解决生活困难。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助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
    以政治站位为首、以责任担当为基、以精准施策为要,“实”字当头、“准”字入手、“难”处发力,脱贫攻坚的胜利指日可待。
     □记者  刘 宁 文/图

新罗区东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期进行大梁吊装
我市督察中央环保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北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征求《北海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北海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意见的公示
女子下楼开门出意外 不小心撞倒过道骑车人
全市政法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市人社局主动作为推动转移就业脱贫工作纪实︰为民铺好就业路 精准扶贫步履坚
全市林长制工作调度会召开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召开
宋门街道办事处南街社区联合顺河回族区司法局开展“感党恩、跟党走、唱红歌,慰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
团广州市委到我区调研
仙女山露营音乐节18日启幕 点击进来有机会获赠免费门票
"微信购票"支付后咋取票咋退票这些你都要知道
日照市国税系统“向前一步”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宿迁:国税收入质优量增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子舅俩卖国外代购药品被查 未经批准进口都算假药
青云谱区:治理餐饮油烟保卫“南昌蓝”
慈利县新城区: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 谱写新时代民政工作
延庆区创意创新创业大赛鸣锣开赛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市政府2018年度妇儿工委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孙亚政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