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2月15日讯 (马文梦 路久宽 邹博宁) 又是新一年,又是团圆时,在外的亲人赶在新年前回乡,在家的人们张罗着筹备年货。贴春联、穿新衣、团圆饭……家家户户都在盼望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而紧张忙碌着,无论是传承老一辈的习俗也好,还是选择新颖的过年方式也罢,辛勤了一年的百姓都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带上一家老小过个红红火火的团圆年。
贴春联贴窗花 浓浓年味迎新春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部分地区可能更早),家家户户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豪,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进入腊月,春节的喜庆氛围愈加浓郁了,过年贴春联是家家户户必须做的事,不过传统年味似乎随着时代变革越来越淡,虽然大家依然会跟随传统,每年都会贴上春联,但大多数家庭挂上的都是印刷出的精致春联,以往的手写春联则是越来越少出现。兰姥姥说:“以前家里的春联是用毛笔写的,现在我们老了也都不写了,只能去买印刷的,虽然现在各大商场、超市都能买到春联,多种样式,花色精致漂亮,但总感觉缺了那一点味道。”而80后的郭莹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今年家里的春联就是她自己写的,她还多写了一些,送给亲朋好友,让亲朋好友也感受一下传统的手写春联,她说:“写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自己动手写,可以表达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喜庆之情,自己写春联,既练了字,贴在门上,进进出出,也感觉倍儿亲切。而且写春联是一个让人享受的过程,从选内容、裁纸、折纸到挥毫、晾干、张贴,每个环节都有讲究,那大红纸上飘出的浓浓墨香,令人陶醉。”
新年除了贴春联,家家户户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窗花、年画,还有有贴“福”字的,“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还有贴“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福禄寿喜”等等,这些有寓意窗花深受市民青睐,过年贴上,希望来年给家庭带来好福气。
“狗年要来了,我要买两只‘小狗’讨一份吉祥,再买一大串‘鱼’,”市民郑女士说,这些装饰个个都有讲究。每到春节,市民大多都会买一串挂饰鱼,以此来寓意“年年有余”、“喜庆有余”等。“鱼”又和“玉”同音,含有浓郁的吉祥寓意,所谓“金玉满堂”,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寓意美好,是喜庆、富裕、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买串“鱼”,是想给自己和家人讨份好彩头。
生活好 物资丰 年年都有大不同
在当今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老人对于过年看的越来越重,年轻人冷淡了许多,因为条件好了,天天都是“山珍海味”,平时与过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对于吃,许多人依旧怀念儿时的味道和快乐。
今年77岁的鲁秀菊,一谈起过年吃什么,有什么老讲究,总有说不完的话。鲁秀菊回忆起小时候的年,是在1948年左右的时候,当时孩子们喜欢走商卖的一种面食,叫“杠杠头”,就是小棍戳上的一种面食,形状就像现在的糖葫芦,因为平时家长都不给买,就盼着过年能解馋。年夜饭也是炖条小鲫鱼,配上大米饭,一家子人吃得可香了。
拿粮油票购买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年代,大家又是如何过年的呢?鲁秀菊说:“那时虽说经济条件好点了,但也不能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条件好的人家过年都会杀猪,但是自家也就能留两三斤肉,猪肉要切碎碎的,再拌上萝卜丝包饺子,那时候每个人都要按个数吃,哪像现在可以按斤吃,当时虽然苦,但是一大家子在一起还是其乐融融的。
老人回忆起当初那段艰苦日子时,难免都会情绪有些激动,而对于70年代人,过年的时候年夜饭就相对丰富了一些,那代人过年最怀念的食品就是冻梨了,一大盆凉水,泡上冻得黝黑黝黑的梨子,口急的等不到全化开,就着冰碴就开啃。而80年代人,年夜饭就是以鸡鸭鱼、肘子为主,对于不得不吃并且怀念的则几乎没有,因为条件越来越好,对于吃上也就没什么讲究了。
不仅仅是年夜饭,不同年代人的年货清单也大不相同,像50、60年代人备年货很简单,也就是买一小兜糖,而70年代人则是买点肉、弄点鸡、准备点冻梨、冻柿子,80年代人则是备上大鱼大肉、烟花爆竹、整箱的易拉罐饮料,等待春节的到来,90年代人则更注重食品的品质,配套的整箱蔬菜、螃蟹等海鲜,00年代的则更多的是不备年货,就算买也只是一些进口食品,饮料也以包装好、高档的酒水为主。
现如今,人们对于吃的方面更注重的是营养、健康,不再以填饱肚子,增加油水为主,这本无可厚非,但也应更加尊重传统,过年就应有过年的样子,无论物质条件多么的丰富,依旧要向老辈人讨教,无论是吃上、还是备年货上,老人的一些讲究往往隐含着一些美好的寓意,切勿使美好寓意随时间变迁而逐渐消亡,时常怀念儿时的味道,依旧会让人感到其乐无穷。
“本命红” 让日子火起来
“都说60岁本命年是人生一坎,我不信这些,但儿女孝心,给我从里到外置办了全身大红色系,我也就图一个喜庆。”1958年出生的陶江海老人在今年立春这一天,便早早把孩子们买给他的红衣服、红腰带、红袜子全副武装到位。按老陶的话讲,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身体健康,全家人能平平安安。
所谓本命年就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又称属相年,今年就是狗年出生的人的本命年。“本命”禁忌,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红避邪躲灾的传统。因此人们每逢本命年对红色就特别钟爱,本命年的红色讲究应该是源于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红色的崇拜。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
每到本命年时,按老理讲,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即便是在很多传统民俗已经少有人知的情况下,这一习俗却仍然经久不衰。本命年要穿红色内衣裤的习俗,在各地也都很流行。但很多地方习俗认为,这种红色内衣、内裤一定要别人送,据说这样的话,辟邪的功效会大大加强。同时,本命年穿红色鞋垫,有踩尽天下小人,诸事顺利,让好运从每一步、每一步开始的寓意。
本命年也有佩戴辟邪珠宝之说,例如貔貅,貔貅有将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将用佩戴石榴石、鸡血石、红玛瑙等红色宝石来代替。“今年36岁了,人生第三个本命年了,之前的两个似乎没啥印象,也没太过在意,今年也特意买了红色衣服,但没想过太多关于本命禁忌的事,马上过春节了,图喜庆。我还买了块红色的手表和一串石榴石手串,毕竟是自己属相的年,要更加隆重些。”在建设银行工作的王梅在狗年之初就把自己装扮一新,她认为在自己属相的年份里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好运。
随着时代变迁,所谓本命年的尚红思想仍没有改变,改变的却是大家的心境,人们不再过于忌惮本命年所谓诸多禁忌,更愿意将这一年看作自己的喜庆年。相信不管在哪样的时节中,只要积极乐观、努力勤奋的过好每一天,生活总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一切都将是最好的安排。
带着家人过“新”年
如今,春节不只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这么简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是过新年的“新”方式,利用春节假期出游,已经成为当下时髦的选择。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春节前夕,规划好春节出游的家庭不少,而今年春节主角仍然是“家庭游”,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旅行中寻找“年味”。
“今年春节期间打算出国旅游,我这几天正咨询旅行社,备选去泰国过年,忙了一整年,这个长假,带上父母一起出去走走看看,体验不一样的春节。”80后的王迪说。记者从多家旅行社了解到,春节期间出游人群以家庭为主,30至45岁群体是带着全家出游的主力军,除了短线的私家车自驾游以外,市民也会选择出国去一些温暖的地方,去各大旅游景点,多家旅行社也相应推出了春节旅游套餐和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报名。
如果没有旅游计划,可以选择一些娱乐活动来陪伴家人。在春节期间就可以带孩子体验亲子diy活动,平时工作繁忙的爸爸妈妈,趁着春节放假,多多陪伴孩子,通过丰富趣味的亲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了生活经验,增强了动手能力,并且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尝一尝的过程中,体验了生活中的乐趣,更增进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爸爸、妈妈们也会觉得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从中体会到游戏与学习相融合的快乐,同时也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筑造了一座心灵的小桥。
从钳工到老总 40年商海风云 他坚持了一件事
临沂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报名 8月考试
年内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24个
“科普信息云平台”助力现代农业平定县科协打造“一站一号一终端”
“小中医”体验传统医学魅力
鹤城人红红火火过大年
用车完毕最好及时退还押金
容量大了课堂大了建瓯五个“第一”让市委党校“大”起来
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举办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培训
致力打造能够代表中国的运河文化标识
固守仁心当医者 奉献爱心做善事——记安和医院董事长毕艳波
名嘴曹启泰为你讲述经典话剧《淡水小镇》
荷塘区召开“八一”建军节复转军人座谈会
殷昭举参加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分组讨论
落实责任带队伍开创工作新局面
高新区(江海区)党员领导重温入党誓词 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徐州市电商代表团赴新疆伊犁州开展经贸交流活动
公租房申请流程
强化督促指导加快共享社区建设
东莞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结束自然灾害救助应急IV级响应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