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不等于包办 独立不等于距离


  日前,认识的一个准大学生问我:当年你上大学的时候,家人送你了吗?无独有偶,当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了一篇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号的文章,题为《家长送新生上大学被拒:请允许父母最后一次把你当孩子》。看来,家长送不送,是不少准大学生十分关心甚至发愁的问题。
  家长送还是自己去,对孩子来说,纠结的原因总在“独立”二字上。那些不想让家长送的孩子,有的是“想独立”,有的是怕别人以为自己“不够独立”。报到入学,成为正式的大学生,被很多孩子视为一种精神上的成人礼,诚然是“开始学着独立”的好时机,但应该先理清一个问题:什么是独立?
  细分开来,独立可以分为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生活自理的独立等等。大学生就不谈经济独立了;一个人背井离乡赴学校报到,确实能体现至少在生活自理等方面的独立,但那些家长陪伴报到的新生,除非是让家长搬行李、排队、东奔西跑而自己当“甩手掌柜”的,也很难判断他们就“不够独立”。
  一些家长与高校少有交集,借着送孩子入学的机会看一看,一边感受氛围一边权当旅游,是十分自豪而珍贵的体验。特别是学校离家远的,家长也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后在家思念孩子的时候,便有更真实贴切的背景。一些孩子给送学的家长当“导游”,借互联网app的便利运筹帷幄、妥帖安排,让家长无须多操心,他们难道不够独立?
  家长关心孩子不等于就要包办一切,孩子开始学着独立,也不等于就要刻意拉开距离。一个准大学生是否初步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不是看他是否有家长陪着报到,更多是看他能否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理解并体谅家长的心愿和能力,并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推给家长。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走上社会之后——有的年轻人以“独立”为目的刻意远离父母,却一有麻烦就向父母求助,还有的人与父母分开住,却定期把脏衣服拿去给父母洗……距离有了,“独立”在哪里?
  说起来,那种以“独立”为名鼓励年轻人远走他乡的劝导,不但容易偏离“独立”的本质,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遗憾。志在四方固然豪情万丈,但背井离乡应当是为人生打拼的代价,而非目的。奋斗条件好的,可暂从之;如果条件都差不多,何必滞留远方?
  网上最近流传一张“a4纸”,把人生900个月画成一个30×30的表格,每过一个月涂一格,可以直观地看到人生际遇所占的时间比例。假如父母50岁,与他们一个月见两次面,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就填不满一行格子;假如一年见一次,那么你们能拥有的只有区区一个格子。希望所有与父母只拥有一个格子的子女,是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事业而做出如此牺牲,事出不得已,而非无谓的分离。
  我告诉那位准大学生,当年家人来送我了,来了不少人呢,他们参观了学校,在周边玩得很开心。 (吴云青)

成贵客专四川段年内建成通车 成南、成乐高速扩容明年开工
【平安消防】张家界:重大火灾隐患曝光台推动火灾隐患整改
[出行] 注意绕行!9月3日衡阳市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清镇: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助力大数据产业发展
婺源有8万人吃上“旅游饭”
关心不等于包办 独立不等于距离
省领导来烟督导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荆州市五运会闭幕式彩排现场精彩图片先睹为快
厦门第五批台湾特聘专家(专才)开始申报
上虞探索巡察工作新机制
经开区全面推行河长制 共享河流水库保护信息
见交警 白色轿车慌忙后退 交警追上一查,原来司机无证驾驶
白云区红云社区:家门口就有“养老中心”
注意!桐乡被梅花、海棠花、迎春花……包围啦!你最想去哪儿?
快讯:市委常委会议召开 传达学习中央、省有关精神
爱情幸福同行 残障人士相亲联谊会开始报名
半夜患者危急 宁波医生妈妈给孤身在家的孩子留了一张字条
我市兴建健身场所让百姓乐享运动休闲生活
新田:拆解库区“僵尸船” 为安全度汛清障
福州向世界分享森林城市建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