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一带两基三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桂林日报记者刘倩通讯员刘先春 李振杰 常邦松
  今年春节,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寨村一派喜气洋洋。说起2017年的收获,大家争相打开话匣子,贫困户莫罗金说:“我种黑米、养鸡等实现收入1.9万多元!”三寨村陆支书说:“村里建起了民族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村委楼,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了2万元!”驻村第一书记唐坚胜说:“通过养殖黑泥鳅、种黑米等,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6000元!”而2015年底,这个村的标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村集体收入为零。是什么让这个村在两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是什么提振了乡村振兴的信心?
  “我们通过‘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群众认可的村级带头人队伍,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组织实体化、农村社区化、党建信息化’,构建‘一带两基三化’基层党建新格局,以基层党建亮点示范工程为抓手,打造‘美丽瑶乡党旗红’党建品牌,以基层党建促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践证明,我们抓住了重点、破解了难点,抓出了成效。”恭城县委书记邓晓强给出了答案。
  培好“一带” 铸造一支基层“领头羊”队伍
  三寨村陆支书原是一位个体经营者,在当地是先富起来的人,经过组织培养,2017年7月高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与选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一道,带领全村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在全县像他这样从经济能人培养成为基层组织带头人的,不在少数。
  2016年以来,该县创新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活动,并通过优选、调整、委派、储备、培养等多种举措,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清正廉洁、群众认可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使之成为党建带头人、发展带头人、致富带头人、扶贫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在基层党建、经济发展、引领致富、脱贫摘帽等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至2017年换届选举,全县有50多位农村致富能手被培养成为村党组织书记,有70多位农村党组织书记被培养成为优秀经纪人。西岭镇杨溪村党总支书记王志文,从退伍军人成为经济能人,又从经济能人成长为基层组织带头人后,带领村民发展月柿、桃李、马蹄种植,组织成立了朝川水果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缮古民居发展旅游,助推了经济发展,也增强了党组织建设。2017年,杨溪村党总支成为全区五星级党组织。
  夯实“两基” 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
  2016年度全市村级组织党组织“直评联考”工作中,恭城从2015年的全市“倒三”成为“正三”。如何实现这一变化?“我们创新举措,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在破解基层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肠梗阻’问题上出实招。”恭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太平说。
  抓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该县强化教育培训、强化机制建设。2016年以来,全县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区、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达500多人次。建立“书记抓,抓书记”长效机制,每月召开“书记谈书记”基层党建工作例会,让抓党建成效好的单位作经验介绍,成效差的作整改发言,切实增强责任单位抓基层党建责任意识。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每半年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其结果与待遇、奖惩、任免紧密挂钩,推动农村基层党建任务落地见效。
  抓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该县着力在“两个创新”上下功夫。一是创新推行“组、甲”制基层组织架构,强化村民自治。在每个乡镇选取一个村作为试点,按照“地域相邻、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每10—15户相邻的农户组成一个甲,推选出一名甲长,每10个甲设置一个组,推选出一名组长,打造一个“县、乡、村、屯(组)、甲”五级联动网络,构建联动共建的全新组织架构。作为全县试点的平安乡桥头村36个村民小组已有24个村民小组选出小组长、甲长。在平安乡高铁经济产业园土地征收量地的过程中,组(甲)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仅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总征地任务的80%。在构建“组、甲”制全新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创新推行“村民理事会、村务监事会”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选取群众基础好、条件成熟的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和村务监事会,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推进“三化”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为与时俱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该县着力推进“三化”建设,即组织实体化、农村社区化、党建信息化。该县通过“实体化组织+党支部”、“区域化设置+党支部”、“群众组织+党支部”等多种模式,创新设置党组织,重点抓好“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一支‘双带’能力强的党员队伍、一套考核激励工作制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新型网络系统,实现组织功能提升、党员作用发挥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目前,全县建立实体经济党组织100多个。莲花镇红岩村以“家庭旅馆”为载体,成立农家乐旅游协会党支部。在党支部带领下,通过抓规划、建制度、办节庆、建队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现已发展到有农家餐馆50家、客房300多间,年均接纳游客近20万人次,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
  按照“组织强、管理强、服务强、经济强、法治强、文化强、生态强”的“七强”农村社区建设示范要求,该县扎实推进村组织党组织阵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重点抓好以“一个农事服务窗口、一个村民理事会、一支文艺宣传队、一个文化娱乐场所、一个功能完善的组织阵地”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建设。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目前,全县已整合资金300多万元,建成了20个“七强”农村社区,另有50个“七强”农村社区正在紧张施工中。
  推行“互联网+”新模式,加快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统一的党建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传统党建向信息化党建跨越式发展,重点抓好以“一个党建大数据信息分析查询中心、一个微信群(公众号)、一个远教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党建信息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党建信息化管理。目前,全县127个行政村(社区)100%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44个基层党组织实现“双向”视频和恭城党建w ifi建设,让“互联网+党建”这一新模式成为了助力全县精品党建的有力抓手。
  通过“一带两基三化”建设,该县已打造了水滨村、高岭村、龙虎村、吉山村、下宋村、巨塘村、化育村、朗山村、三寨村等一批党建新亮点、新特色、新标杆。目前,全县自治区级“五星级”村党组织有6个、“四星级”村党组织有13个、“三星级”村党组织有18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中发挥了组织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助推中心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潍坊市质监局组织“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专题研讨会
枞阳县民生工程高效推进
向阳区关工委召开2018年工作会议
徐建国主持召开市委十三届第四十次常委会(扩大)会议
我市全力保障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
恭城:“一带两基三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县领导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调研 加强政治建设 提高履职能力
花山区今年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全面开工
市科技局一行到蓬江区督导调研时要求: 扎实开展科技统计工作
煤化工基地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99公益日 湖北省慈善总会927个爱心战队筹款687.17万元
太行诗笺(曹凌)
前郭灌区全面吹响向绿色农业进军的号角
银保监会和央行发文完善存款偏离度管理 约束银行月末存款“冲时点”
第三十二届泰山国际登山节登山比赛总冠名签约
荆州市环保局邀请国内顶尖环保专家授课
高新区启动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市环保局强化环境监管确保细河水质改善
邮储银行颍上支行欢迎颍城市民进门纳凉
市就业服务局举办就业援助和社保补贴政策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