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2月23日《新京报》)
作为招生考试制度的有益补充,特长生招生提供了一个“破格”的机会;这既让一些真正有特长的考生有渠道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也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在财富、人情、关系、权力的浸润下,一些原本需要考生靠实力说话的事情,上演了 “变形记”。 当机会公平得不到守卫,特长生招生的制度善意就会被渐次抽离。
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特长生招生沦为一种“拼爹游戏”,那些拥有较多社会资本的考生即使没有特长生的资质,却依然享受加分入学的便利。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不惜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来获取“特长生”的身份;那些“有门路”的家庭动用财富、人脉、关系为孩子们铺路,那些没有门路的家庭只能“望特长生兴叹”。特长生招生“乱花渐欲迷人眼”,不仅损伤了其公信力,也破坏了教育公平。
受教育机会的低洼不平,不可避免会损伤教育公平。正如学者担忧的那样,“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现象一旦成为一种常态,就会加剧阶层之间的鸿沟。在一个改革和创新的时代,“取消特长生招生”斩断了畸形的灰色利益链条,用强有力的手段来守卫教育公平。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路径,承载着公众“知识改变命运”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招生考试制度作为一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牵一发动全身;“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实现了“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的有机结合,既看到了特长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也人性化地提供了过渡地带和缓冲地带——对于那些有真本领、将特长生招生作为努力方向并已经为之付出准备的考生来说,“一刀切”难免会损伤他们的权益;取消特长生招生已经大势所趋,“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则为他们的利益诉求提供了一个出口。
“取消特长生招生”归根结底,在于教育公平容不下少数人的“成功捷径”。通过招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来释放利益空间与发展空间,有助于促进社会流动,增强社会活力。
“僵尸”自行车随处丢弃 渐成厦门城市“麻点”
越城区召开全区抓落实工作会议
鹿邑:扎实推进河长制 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芦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永洪检查指导县人大代表缺额补选及乡镇人大工作
航拍蛟川生态园 如同一块巨大绿毯
时评:教育公平容不下“成功捷径”
宁德技师学院与上汽集团乘用车福建分公司联合办学
成都今年将打造“花园式特色街区”26个
苏仙建筑领域实行农民工工资由银行代发
息烽县温泉镇“四个强化”加快公路建设进程
市编办召开专题座谈会 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20项交管新举措里的七大“彩蛋”
《好人开讲》之爱心成就梦想:嘉宾分享助学故事
消除安全隐患,为居民生活保驾护航
张建党冒雨深入重点项目现场办公
第六届四川农博会将集中展示“四川扶贫”产品
石家庄市林业局积极参加全市“三下乡”活动
市住建局在建工地全部停工
淮上区小蚌埠镇创新推出“三社联动“模式,深度服务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