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轻人返乡农业变时尚———走进聊城最大多肉植物基地
人间芳华五月天。
东阿县刘集镇孙郭村“无敌多肉基地”里,一派绿意盎然。一座座宽敞的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几万盆大小小的多肉植物摆满了角角落落,俨然一个“多肉花园”。
碧绿悬枝的玉坠、高挑冷峻的法师、清新可爱的吉娃娃、两瓣对称的生石花……基地负责人孙世凯说起自己大棚里的多肉植物,如数家珍。今年30岁的他之前在济南一家外贸公司工作,10年前开始接触多肉植物,有了从事多肉植物种植的想法。
2010年,孙世凯和妻子张燕在济南租了半亩地,花10万元买进44盘多肉,建起了第一个多肉大棚。
“当时处于边摸索边种植阶段,很多多肉养得不好,也就不见效益。”但是小两口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一开始的赔钱到逐渐有了经济效益。2015年,孙世凯夫妻俩在济南已经有了4个大棚,多肉事业初具规模。然而此时,孙世凯却决定放弃济南市场,回到家乡东阿县刘集镇孙郭村。
“我想有更大的发展,家乡正好给了我这个机会。”说起为何回到家乡,孙世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我仔细考察过市场,济南从事多肉种植的人太多,市场竞争激烈,但是聊城在这一块基本是个空白。而且听说我要回乡创业,父母支持,村里也欢迎,租地价格、人工还便宜,省了不少钱,让我有了更多资金去发展事业。”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半个世纪过去了,当下的一些年轻人似乎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比起父母那代人,他们多了一份主动性。
2017年,孙世凯在家乡建成多肉基地,如今,已发展成为聊城市最大的多肉植物基地,占地15亩,拥有24个大棚,300多个品种,价值至少300万元。
创业过程中,销售是让很多创业者发愁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这个难题,在张燕眼里显得极为简单:“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现在大部分人都玩微信,信息传播非常快,只要咱手里有货,就不愁卖。春秋季是多肉销售的旺季,平均每天要发三四十个快件。”通过手机微信,基地多肉市场迅速拓展,目前,基地已经发展了8个稳定代理,进行长期推广和销售。
除了在网上销售,还有许多周边县市的人慕名而来。“我们基地的多肉品种齐全,价格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许多客人从外地赶来批发。阳谷县寿张镇的一个客户,在我们这里拿了300块钱的货,两天就卖完了,这不,今天上午他们又进了1000多块钱的货。一个乡镇就有这么好的销量,可见多肉市场多么广阔。”张燕对于自己的事业很有信心,“除了周边县市的,前几天还有个河北的客户,定了一万多元的货,拉走了整整两卡车的多肉。”如今,孙世凯、张燕夫妇的“无敌多肉基地”,月平均销售额近6万元,每年的净利润至少五六十万元,不仅带动了周边多肉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村民和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7号大棚内,今年65岁的孙义田正将棚内的多肉植物一个个摆放整齐。孙义田是孙郭村的一位贫困户,在基地工作每月领1800元的工资,足以维持他和妻子的生活。“每天上午来通通风,把花盆摆放整齐,下午再来打扫一下大棚里的垃圾,都是些俺能干的体力活。”孙义田告诉记者。
懂技术、肯吃苦的年轻人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让农业更加“时尚”。同时,这些正在成长起来的“80后”农民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创业工作,切实加大对返乡下乡创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培训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为返乡下乡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为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我市2017年度共协调发放“鲁青基准贷”2730万元,开展电商培训15场次,培训农村青年600余名。为凝聚青年才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市正计划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工程,选树一批脱贫致富、返乡创业、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优秀农村青年,培养农村青年致富“领头雁”,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初步显现。(记者 张洁 通讯员 孟凌云 魏新茹)
【接续报道】路口漏水井 30日开始维修
东兴市开展流通环节酒类市场专项检查
濂溪区市监局开展春季肉制品专项检查
东莞市东城街道重大项目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东城街道项目建设配套服务单位协议供应商资格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曝光!这18批次化妆品不合格 广西有售你可能还在用
聊城:年轻人返乡农业变时尚
《2017成都零售业年度发展报告》昨日发布
我市两化深度融合总指数首次突破80
重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6检查指导组明察暗访江北区多个街道
李春田巡查调研漳卫河
闫五一到抚宁区调研创卫工作
临泉县2018年计划完成改厕7.2万户、公厕建设1000座
2018年高考今天开考
孩子与警察“爸爸”的最暖心拥抱感动千万网友
大新县民宿旅游从业者抱团发展
关于城区新建南路等街道范围内危楼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的通告
敢啃硬骨头 善打攻坚战——市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习总书记强调的这件事 嘉兴准备这么干
道滘:蔡白、闸口村上门派发传单宣传“扫黑除恶”
开元国际学校:庆国庆歌颂祖国展风采放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