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树劳模”用断20把锄头 把当年砍倒的树全栽回来


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年收获了什么?
20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保护了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种群,工程区内已消失多年的飞禽走兽重新出现,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
20年过去,不再伐木的“森老虎”们,转型之路是否顺利?
森老虎下山20年,变油锯为锄头,在砍光的山坡,重新栽上树苗。过去的砍树人,今天的种树人、护林人,这种转变,对于郑皆斌来说很奇妙。
万千栋梁献国家 造材合格率达98%
“当初我砍下这些大树时,心里充满自豪和骄傲,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因为那时国家建设需要我们砍树,我们把万千栋梁献给了国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十多万人的森工队伍开进深山。无数参天大树,被变成国家急需的铁路枕木、矿井棚架、炼钢的木炭。1979年,郑皆斌高中毕业后就来到四川川南林场,成为伐木工人其中一员。
郑皆斌参加工作的前14年,一直在砍树。他共计采伐林木近8万立方米,造材合格率达98%,集材2万立方米。作为一名伐木工,郑皆斌曾获得过四川林业局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和乐山市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的称号,是个名副其实的“砍树劳模”。
满目青山还人民 变身绿色守护者
郑皆斌说:“我以前是砍树模范,带的工段是砍树先进工段。今后,我一定要遵从国家‘停、造、转、保’的政策,做造林、护林的模范,并带领工段员工做造林、护林的先进工段,把满目的青山还给人民。”
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郑皆斌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放下手中的油锯,他告别了虽然艰辛却酣畅淋漓的采伐工作。拿起锄头,不离大山,伐木工郑皆斌此后被任命为617林场副场长,带着工友上山栽树。
曾经的砍树模范变成了造林、护林模范。他们每人背七八十斤重的树苗,爬三四个小时上山,每人栽完200株才能下山。有些人甚至不敢洗手,手上全是血泡……4年后,617林场栽了600多万株树。郑皆斌用断20把锄头。
只种树,收入非常低,年均工资不及四川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0%。郑皆斌的朋友、亲戚等都纷纷劝他退职做生意,并愿意为他提供资金帮助,他多次拒绝了他们的好意,说道:“都走了,谁来管理这大片原始森林?以前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我砍了太多的树,现在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赎罪’,也算是对子孙后代有个交代。”
到2010年,森工造林队伍已找不到荒山可栽树了。他们中的3万多人转为1.8亿亩国有公益林的管护员,日复一日行走在远离家人的深山。
由于林场面积大,盗伐林木和盗猎野生动物等现象时有发生。郑皆斌带领护林队员冒严寒、顶烈日,昼夜巡查,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方便面、饼干,长期实施拉网式打击,让不法分子插翅难逃。
在这数十万公顷的大森林中已经穿行了30多年,郑皆斌的脚步仍然铿锵、豪迈。“万千栋梁献国家,满目青山还人民”,这是他铭记在心的话,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民政局】省民政厅厅长乔恒到我市调研社区建设情况
我市做好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项目征集工作
成都动物园走“鲜花路线”打造春花景观
我市开展第一季度转型项目建设观摩督导
我市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砍树劳模”用断20把锄头 把当年砍倒的树全栽回来
核心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增幅位列长江沿线港口前列
《人民网》:铜陵市义安区举行“山水古铜都 田园新义安”全域旅游推介会
30所!新一批深圳市规范化幼儿园名单来啦!
冯玉臻在市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牢记使命强化责任切实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处罚案件信息公开
永康追寻企业家精神的“最大公约数”
无锡市气象台2018年7月31日11时发布的台风消息、高温报告和午间天气预报
1月份铜陵PPI同比上涨15.7%
仙居认证监管员受省局委派参与江苏省有机产品认证专项检查
春节前 我市一直是好天气春节期间有可能天天泡在雨水里
市商务局:社旗县举行艾草深加工项目签约仪式
辽宁省海岛旅游节暨觉华岛文化旅游节开幕
晒秋时节 邹平金灿灿玉米丰收景象喜人
我市春运同期开展客运市场综合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