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更是城市居民的幸福底色。
洛龙区太康东路街道办事处大西村家风家训馆建成开放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更是城市居民的幸福底色。
洛阳,不仅是一座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千年古都,更拥有“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十三五”以来,文明创建提升工作一直紧锣密鼓,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五项治理”强力推进,城市旧貌换新颜,城乡更宜居;精神文明建设日新月异,崇德向善之风扑面而来;乡村学校少年宫遍地开花,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我市广场、公园,随处可见文明标语
“五项治理”惠民生
碧水潺潺,杨柳依依;水清河畅,景美岸绿。
这几个月,摄影爱好者孙红旗常去市区各个新修建的游园采风。“皆是风景宜人,各有不同特色。”他爱拍风景,更爱拍人,游园内人们幸福的笑脸成为他摄影的丰富素材。
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小游园已成为我市街头一景。“十三五”以来,我市规划建设小游园147个,其中117个已建成投用,健身、休闲、娱乐、亲近自然……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15分钟生态休闲圈带来的“红利”。
小游园建设是我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城市品位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我市部署开展交通秩序治“乱”、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城乡建设治“违”、公共服务治“差”等活动,“五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拉开序幕。
“五项治理”,涵盖了城市建设的角角落落,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公厕建设、农贸市场改造、老旧小区提升,大到“四河三渠”综合治理、快速路建设、集中供暖,看似五花八门,实则有着一条共同的主线——尊重民意作导向,聚焦民生为目标。
半年过去,“五项治理”成效斐然:全市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0万起,中心城区16条“断头路”完工,完成汽车充电桩建设423个,交通秩序改观显著;背街小巷改造135条,老旧小区改造40个,完成21条临街道路门店招牌治理工作,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5个,城市“颜值”明显提升;全市270多个排污口实现截流,16条黑臭水体得到整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整治违法建筑835处,拆除面积35万多平方米;城市书房建成投用28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450个,公共服务更加高效……
抓实事、提品质、惠民生。“五项治理”,让城市更有“精气神”,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在涧西区珠江路兴隆花园社区二楼活动室,党员志愿者义务指导老年合唱团排练歌曲
文明新风劲吹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除了高“颜值”,还要有不凡的“气质”。
“兵妈妈”乔文娟、“当代焦裕禄”杨奎烈、“火红杜鹃”程建宇……在洛阳的好人榜上,每一个熟悉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他们的凡人善举让大家津津乐道。
来到一个城市,人们不仅看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公共服务,还关注市民素质、文明风尚、精神状态。目前,我市共有2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6名全省道德模范,59人在“中国好人榜”“河南好人榜”上榜;中心城区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游园20个,主题街道10条,核心价值观已经深深地融入城市景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感召和影响着全体市民。
在城区交通主干道,党员志愿者参加“清洁城市美化家园”活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2017年以来,我市把家风家训展示馆建设作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全域文明创建的有效抓手,倡树家庭文明新风,以家风带政风、促民风,目前共建成54个家风家训展示馆,大多分布于各县(市)区乡镇基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落地生根。
志愿者队伍建设是我市文明创建工作的又一大亮点。目前,我市共设立志愿服务站点324个,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45万名。在马路上,志愿者协助指挥交通;在博物馆,志愿者提供优质的免费讲解;在社区,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带去温暖……我市已有12个组织和个人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最美志愿者。
市民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是城市走向更高层次文明最深厚的土壤。在河洛大地,一朵朵文明之花鲜艳绽放。
伊川县奋进煤矿职工子弟学校孩子在学习书法
培育时代新人
“来,我们再打一局!”近日,在栾川县第四实验小学少年宫的操场上,孩子们挥舞着乒乓球拍,不时传出兴奋的喝彩声和欢呼声。
每周周三是该小学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天是少年宫活动开放日。操场上,足球操队、竹竿舞队随乐起舞,劲头十足;教室里,书法小组、水彩画小组、葫芦丝小组的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解,目不转睛。该校的少年宫目前已建成22个专用教室、成立少年宫兴趣小组52个,成为孩子们放飞梦想的乐园。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的殷切希望。而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在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农村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实现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全覆盖,全市130个建制乡镇建成少年宫348个,助推农村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乡村少年宫,不仅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更需要正确的价值引领。借助乡村学校少年宫德育平台阵地,我市深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校风培育,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戏曲武术进校园”“以墨塑品、以舞提质”等活动,突出“一宫一特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我市各乡村少年宫还因地制宜挖掘本地乡土资源,积极创设符合当地特色的精品项目,嵩县酒店小学的面塑、栾川县石庙镇中心小学的陶艺制作等10个项目入选河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案例。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我市还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幸福之家”,组织开展我型我秀、心理关爱等活动,使孩子们在学玩之中增强自信心。
着力推动城市转型,建设幸福宜居现代化城市。洛阳,将以更多的荣耀感、获得感、归属感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洛阳日报记者 张宁 通讯员 陈志强)
涧西区向阳支路旧貌换新颜 (本篇图片由记者 潘郁 刘冰 常世峰 摄)
连线基层
“作为一名洛阳人,我很幸福!”
“文明创建连着你我他,身边的实实在在变化,大家伙儿都看在眼里!”近日,正在涧西区湖南路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魏国强这样说。
在推进“五项治理”过程中,湖南路农贸市场得到了提升,不仅功能区划分更加明晰,商户经营更加规范,市场内的卫生也有了很大改善。“你看这防滑砖,还有那边新建的公共厕所,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魏国强说。
让魏国强高兴的事不止这一件。今年年初,他所居住的湖南路28街坊进行了改造,社区内坑坑洼洼的老路被崭新的水泥路取代,路边种了不少花花草草,居民楼里的杂物也被清理一空,整个社区看上去清爽不少。“这两年的变化真是大,作为一名洛阳人,我很幸福!”他说。
他山石
张家港的“互联网+文明创建”
“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播时间快、影响广、互动强,精神文明建设与“互联网+”相结合,在张家港产生了1+1>2的效果:
各级各部门建立的新媒体、公众号及各类信息服务平台,覆盖了沟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城市“e管家”等公众交互平台上,市民争相成为文明监督的“管家”;“志愿江苏”和“网上道德讲堂”吸引了众多粉丝…… (张宁 整理)
宁海村民自筹建成的健身场所遭损毁 何时能修复?
张继文:倾心公益事业的好税官
张芸:积极向上又朴实无华的“路先”精神
履职尽责 推动家园美化提升
—— 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工作纪实
区文广新局组织戏曲走基层系列活动
洛阳:文明创建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诸多领域对应民生账单政府“钱袋子”今年怎么花
2018年度 市长专刊 第6期
一个人一条船 南淝河上的生命守护者
市农业局深入学习落实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化创建机遇为转型优势
参与无偿献血 推进社会融合 奉献井湾爱心
梅县区新增监控设备,抓拍大货车“闯禁行”等交通违法行为
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兰花园温湿控制与艺术布景采购项目废标公告
“一案一表”助推龙泉驿区纪委办案质量提升
宁德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通道环卫工人清理枯树枝 扮靓侗乡迎国庆
微电影《小小少年》举办首映式
评论: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尚
“自制药酒”有风险 勿要随意加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