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铜川文艺》编辑部、铜川作家协会曾经陆陆续续出过一套铜川文艺丛书,合计有一二十种两万余册,它对于助力铜川作家的创作进步,彰显铜川作家的创作力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以至于陕西省作家协会和陕西省文化厅曾多次对铜川文艺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它是开展工作的一种新思路。
铜川文艺丛书最初的创意是从解决出书难开始的。彼时,铜川的作家经过几年积累,已有了一定实力,著书立传已不是个遥远的梦,但临门一脚,却让许多人费尽踌躇。
作家写了书,要出版,本是天经地义,但出书难的问题,似乎一直没有完全解决。计划经济时期,给谁出不给谁出,怎么出,什么时间出,什么开本,什么纸张,印多少,怎么发行,完全掌握在出版社手里。一句“计划”就能解释一切了。进入新时期,向市场经济转型,出书的渠道宽了些,有了协作出书这一说,其实就是买卖书号,叫的好听罢了。因为,出版社要生存,所以要出书必须掏钱。出版社负责任了,监督你印刷,或者换一种方式,你订购一定数量的书,持平或高于书号钱。
书号费并不是个小数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书号费由不足千元渐涨到数千元,那时,人的工资不过百十元到几百元。九十年代,铜川作家聂功斌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一百多万字,我陪他到了省上一家出版社,核完价后,书号连印刷费出版社说需要12万元,把聂功斌吓得心里直翻跟头。此时,西安一套房也不过十几万元。还有一条路子,就是内部出版,一些机关单位要印一些资料,书刊型,内部交流,小范围传播,定期或不定期。这种印刷出版须得有一个手续,于是,就有了内部书号,或者叫准印证。这个权力在各地市文化主管部门,一度还下放到了县区一级文化主管部门。现在又收回到省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
铜川文艺丛书的问世就是这么个背景。
铜川文艺丛书的第一本是张锦国的《红月亮白太阳》。张锦国那时刚学诗,狂热的爱,狂热的写,攒了厚厚的一沓子。他最初的想法是让《铜川文艺》杂志给他出一期增刊号,他自己筹集印刷费。我的书架上放了一套陕西诗人丛书,小册子,没有书号,是由诗人渭水在八十年代初主编的,渭水编这套诗集的动机也是有感于出书难,用这种合理不合法的方式破局。和张锦国的情况一样,铜川这时也有几个作者想汇集自己的作品,苦于寻找不到出路。在与张锦国说话时,看到陕西诗人丛书,我心中久藏的想法突然清晰:用内部书号,编一套铜川文艺丛书。
于是,《铜川文艺》编辑部向铜川市文化局写了报告,文化局很快同意了。《铜川文艺》1988年第三期上,向全市的文学作者,广而告之了出版铜川文艺丛书的消息:
“经上级部门批准,本刊编辑部编辑《铜川文艺丛书》,丛书为32开本,装帧设计均与公开发行的图书一样。丛书沿用‘陕西省内部图书统一书号’,主要服务对象为我市业余作者及厂矿企事业单位。丛书分为个人集与合集两种。具体事宜请与本刊联系。”
张锦国的《红月亮白太阳》出来后,到处散发,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张锦国的创作,为他争得了一些荣誉;还为他上西北大学作家班提供了帮助。当时全国共四所大学办作家班,分别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北大学。西北大学作家班入学条件一是要大专以上学历,二是省级以上作家协会会员资格。这两个条件张锦国一个也没有,但他的这本《红月亮白太阳》算是著作,有著作当然算是作家。作家班招生目的就是为了给作家提供深造的机会,尽管入学设置了门槛,但毕竟不是正经八百的高考,在实际操作中还有灵活的一面。所以,凭这本书,张锦国顺利地进入到了西北大学作家班。
张锦国的《红月亮白太阳》在铜川的作者中也引起了一阵骚动。青年诗人刘平安彼时头角崭露,诗情勃发,农民诗人郭建民诗风渐变,寻求理解。不久他们的著作被选入铜川文艺丛书,分别出版了《缄默的黄土地》《乡村诗草》。这一年,铜川市群众艺术馆和耀县文化馆、下高埝乡文化站在耀县下高埝乡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农民诗会,会后,诗歌朗诵会的稿子由刘平安、郭建民主编,定名《山乡情》,列入铜川文艺丛书出版。
作家、诗人王宏哲的第一本诗集《绿色地平线》也是列入铜川文艺丛书出版的。王宏哲是解放军驻铜部队的一名普通士兵,彼时,他们部队刚从老山前线撤下来不久,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王宏哲对绿色军装、绿色军营、青春与生命有了比寻常人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一拿出来,就让人眼前一亮。本来名字叫《绿色风景线》,封面设计时,被弄成了《绿色地平线》,似乎比原名还贴切一点,于是,将错就错,就成了现在的名字。
以后,陆陆续续列入铜川文艺丛书出版的,还有第五建平的《狂响的旋律》,马腾驰的《跋涉者的足迹》,王云峰的《远方流萤》,川淮与贺云的《川云集》等。川淮与贺云都是诗人,这本书合作出版,成了他们结婚时的证物,一时传为佳话,我还为他们写了序。
铜川文艺丛书的影响还辐射到铜川以外,在王世雄老师的热心牵头下,还出版了扶风县老诗人郭铁的《大湾川》。
铜川文艺丛书简朴、大方,但对于每位著作者,无论是刚拿到手时,或是如今再回忆起,都有一种沉甸甸的隆重之感。由个体到群体,它也是铜川文学发展历史中一件沉甸甸的极具分量的事件。(刘新中)
武陵源区民政和民族宗教局走访慰问烈士遗属
阳江日报社:开放日活动昨日举行
沈阳加开列车38列
志愿服务,与文明城市发展同行
泉州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2500万补助基础设施建设
铜川文艺丛书回眸 ———铜川文事之十
城投集团参加集中扶贫调研走访活动
芙蓉区朝阳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完成 正式对外开放
看病再也不用等取药 海曙二院推出快递配送服务
市纪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 市委书记孙珅出席会议并讲话
永定区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评审
荔乡喜获1500万元水利项目专项资金
九江学院副校长夏启国来庐峰校区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海山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
李平:以有力务实举措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船营区法律专家作用日益凸显法治政府建设稳步前进
内江市集中整治“八小”行业见成效
安邦河冰融雪化
云南:煤矿安全生产失职追责 严防“一罚了之”
看似山药实则“毒药” 郊游市民注意!这种白薯莨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