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成功探索出在押未成年人判前心理帮扶模式

我市成功探索出一种针对在押未成年人持续进行判前心理帮扶模式,开创全省先河,走在全国前列
      日前,以该项目为基础的《大庆市在押未成年人判前心理帮扶模式研究》出炉。研究发现,大多在押未成年人犯罪“病因”皆为家教不当
     把准“问题少年”心脉 针对“再犯病因”下药
  杨金伟:哈医大大庆校区护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大庆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大庆市法学会犯罪学与心理疏导研究会秘书长。
  我市3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历时两年,对市第二看守所70名未成年人进行了401人次心理辅导。这种对城市在押未成年人判前的公益心理帮扶,系我省首创,走在全国前列。
  什么样家庭的孩子容易犯罪?以我市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金伟为项目负责人,大庆市法学会常务理事、警官闫震峰,干警李德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秦邵臣、张丽等为主要成员,市法学会理事孙敬群、蒋巍巍等参与形成的研究报告——《大庆市在押未成年人判前心理帮扶模式研究》出炉。研究发现,大多在押未成年人犯罪的“病因”皆为家教不当。
  本期心理访谈,特邀杨金伟解说本项目历程,并根据研究结论剖析未成年人“病因”症结,给人以借鉴。
  源起:“问题少年”易成再犯
  记者:这个心理研究项目是怎样开始的?
  杨金伟:2015年,大庆市第二看守所所长闫震峰发现,一些看守所里的“问题少年”出去了,又不断犯错再进来。如何降低这些“问题少年”的再犯率?闫震峰想,“用心理帮扶、救助的方式会不会有效果”?按照心理学的“强迫性重复”理论,再犯是由于一定的心理原因导致。“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只有激发这些孩子的内心动力,才能改变他们。”
  2015年10月左右,以市法学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为平台,开始进行咨询师的招募工作。首先成立心理咨询师招募培训督导管理组,成员有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专家、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方面的法学专家、看守所主管领导等三方面力量。先后遴选了35名符合条件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然后对他们进行培训工作。随后,对第二看守所的在押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与此同时,对心理咨询师进行每半个月或一个月的心理咨询督导工作。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押未成年人而不是在押成年人?
  杨金伟:我们也对一些在押成年人做了心理帮扶,比如有的犯罪嫌疑人担心刑罚而睡不着觉,有的抑郁、焦虑,甚至有的自杀的倾向。
  这次研究主要针对在押未成年人是因为,虽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复杂而多面的,但心智发育不成熟是一个较为主要的内部原因。由于未成年人处于心理生理的发育发展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辅导,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及再犯罪率,社会效益较大。
  记者:项目获得了怎样的效果?
  杨金伟:据负责审理未成年犯罪的高新区法院的法官反馈,接受过咨询的未成年人认罪坦诚真诚,效果好。监所干警也反应说,孩子们变得安静了,会与人合作了。此外,在对释放回家的20名孩子的追踪电话反馈中得知,家长认为孩子变得容易理解人并能踏实学习生活技能了。
  这个成果的研究内容在我省是首创,方法创新程度也很高。它的特点是公益性质和资源整合,即将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在押未成年人和有助人愿望的心理咨询师之间进行了无缝对接,促成了公益性质的监所在押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活动的真实开展。这个研究证明了新建构的监所在押未成年人的心理帮扶模式可行、有效,可以在全国有条件的监所推广。
  病因:孩子吸毒、斗殴大多是因为缺乏父爱
  记者:这些在押未成年人的背景是怎样的?
  杨金伟:主要是大庆市的孩子,以农村家庭、离异家庭的留守儿童为主。当时第二看守所的在押未成年人都是男性,所以心理帮扶的对象也都是这些男性未成年人。
  记者:怎样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帮扶的?
  杨金伟:有三类情况。第一类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情绪很稳定,怀着试试看或者好奇心理做咨询,这类未成年人一般人格较为稳定,现实感强,针对他们的咨询目标是协助他们筹划未来职业选择和开展;第二类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情绪不稳定、焦虑、浅睡眠较多,有较强的心理求助动机,人格稳定性弱,缺乏一些适应性,部分为单亲或留守儿童,家庭贫穷或家教不好,针对他们的咨询目标是疏导情绪、促进宣泄,加深自我认识和职业指导等;第三类是情绪很不稳定,焦虑且抑郁,严重失眠,内心痛苦感强,有特别强烈的心理求助动机,人格不稳定,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基本都是单亲或留守儿童,家庭贫穷且多经历重大创伤事件,针对他们的咨询,频次一般由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议达成,咨询的主要目标是疏导情绪、改善睡眠,通过共情深度理解对方,形成支持和增强希望感。
  记者: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成为“问题少年”?
  杨金伟:通过咨询实践,我们发现,这些在押未成年人主要有三类犯错行为:偷窃、吸毒、打架斗殴。偷窃的孩子一般都是留守儿童,家长心里对孩子有亏欠,于是在生活和教育中过度溺爱。孩子从小缺少管教,无法形成较为清晰的心理界限,缺乏规则规范意识,做事情想当然,有时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使用。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于是就偷窃。可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确认其犯错后,家长应该给予规则教育,使他明确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
  吸毒的孩子一般长年由母亲陪伴长大,缺少父亲的教导,心理上不愿意离开母亲。从心理学角度说,母亲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包容与关爱,而父亲可以给孩子禁止和社会规范。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中,缺少了母亲那种“温柔”的保护,就会不适应,而毒品会给他们带来那种久违的虚拟的“温柔”以及“全能感”。
  打架斗殴的孩子多出生于贫穷的家庭,主要是因为父亲管教不得当导致的。这样的父亲大多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平时很辛苦,回到家爱喝酒,有时会有暴力倾向。他们信奉“棍棒出孝子”,当孩子做了错事,就用粗暴的方式教育。这样的孩子心里积压了很多仇恨情绪,喜欢用打仗来发泄,而且因为从小父亲就这么对待他们,所以遇到问题,他们除了打架斗殴,不会用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记者:除了这三类,有没有哪位特殊的“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金伟:有一个孩子目睹了父亲车祸身亡,心里有了创伤,病态地一心求死,于是就去杀人。他觉得这样就能被判死刑了,就可以死了。
  记者:这种心理帮扶模式会怎样走下去?
  杨金伟:有四个设想:一是加大这种模式的影响力,引起政府、社会、企业的重视,为这些心理咨询师提供一部分交通、督导费用,如此可以持续发展;二是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师招募活动,让更多有能力、有热情、有条件的咨询师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中来;三是此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将这种城市市域内未成年人心理帮扶模式推广到其他年轻人集中的地方,比如社区、学校等,以便从源头预防未成年犯罪;四是整合大量咨询报告,分析未成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这是未来一项特别有意义的工作,可以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提供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支持。
  大庆日报记者 潘爽

蓟州区招商引资形成良性循环
26名受灾群众领到32万元赔付金
诏安县梅洲乡:护坡植绿 建设生态梅洲溪
树木园门口单行道人车混行险象环生
垃圾无人清 环境脏乱差
大庆成功探索出在押未成年人判前心理帮扶模式
祝春秀率队到德阳视察 大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赵世勇张万平陪同
长泰县植树造林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石家庄市河长制办公室举报电话公布
漕河社区结合居民反映较为强烈的养犬问题 开展宣传
荷叶镇:整治环境卫生 打造美丽乡村
浦发银行对上海“四大品牌” 总授信2400亿元
镇江新区:打造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创新高地
你给孩子查过微量元素吗?小心别被忽悠了!
“大江奔流”采访团今日抵景
云梦文旅融合打好特色牌
我国今年上半年个税收入8127亿元 这里面你贡献了多少?
2018年高考顺利结束 高考成绩将于25日公布
我市县域各项贷款增长21%
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督查组来连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