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等同于慈善吗?


陈志强在为康复者做伤口处理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陈志强与公益人分享其公益故事
全国两会进行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今年的两会上,公益慈善成为热点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为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然而,公益与慈善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多年来仍旧困扰着行业内的诸多人士,甚至有人直接把慈善等同于公益。
慈善何意?公益何解?潮汕地区的公益事业存在着哪些不足,又该如何发展呢?广州市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汕头市汇智公益研究所理事陈志强对此有其独到的见解。
公众混淆公益慈善概念
近日,一篇《不挣钱的事业,大多不靠谱》的推文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推文中某些观点却对公益慈善有着错误的理解,为此陈志强针对推文中的某些观点进行简单剖析。陈志强告诉记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公众开始慢慢地接触公益,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公益事业当中。但大多数人仍把“慈善”等同于“公益”,混淆两者之间的不同。
国际上的公益是从慈善演变而来。陈志强说,刚开始西方慈善开展救济的时候,会给当地的穷人分发救济金或爱心物资等给予支持,而随着需要救济的人数不断增加,就开始需要鉴别哪些人才是需要救济的,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去核实被救济者的实际情况,也就要求工作人员有专业性的支持。而我国长期以慈善为主导,倡导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至今仍有民众对公益的认识停留在传统社会救助的层面上,现代公益理念尚未完全进入民众心中。
陈志强表示,公益与慈善的不同在于两者之间的维度、关注点和解决方式的不同。比如面对流浪儿童,从慈善角度关注的话,可能只是单纯解决流浪儿童的温饱问题,而公益除了解决流浪儿童的生存问题之外,还会寻找出现流浪儿童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去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慈善关注到的大多数是对人的救助,着眼于紧急救助以保证其生存,直接给予物资、金钱的救助。而公益关注的是包括人、动物、环保等范围更广的社会问题,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会追溯到问题的根源,以及问题的最终影响,通过专业的服务从思想观念、制度、文化、甚至是政治层面去解决问题。
公益需要更专业的服务
有人会认为,公益事业就是扶贫济困,就是对贫困人士的施舍与救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谈到公益时,更多地提到的是个人行为,公益观念仍停留在“一对一”捐赠形式上。陈志强指出,公益需要的是更专业的服务,需要将捐赠者的捐款变成真正能够解决问题和带来改变的有效行动。
此前有相关媒体报道中提到,有中国义工到海外援助难民,见到瘦骨嶙峋、衣不遮体的孩子就发放物资,导致很多孩子公然站在路上拦车要钱的后果。不专业的援助方式可能让孩子认为贫穷可以成为他们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最终使之更加贫困。从事公益服务已有19年的陈志强长期在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服务于麻风病患者和康复者的公益项目。刚开始时,协会关注到麻风病患者的身体存在较为严重的糜烂和溃疡,最初团队成员到麻风村做的只是基础护理,而且无法持续长久。后来,通过社工的介入,协会开始从专业的角度为麻风病患者赋权和赋能,将处理伤口的方法教给他们,并推动他们之间的互助。经过多次教育培训之后,麻风村的患者已经能够自主地处理伤口,身体严重溃烂的问题已逐渐减少。
“越专业的公益才能让资源使用越有成效。”陈志强指出,做公益需要有情怀,但公益要走得更长远且有成效,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专业性的态度和技能,才能让公益之路更长远更高效,解决更多的社会难题。现代公益组织的专业性体现在具备专业架构、专业团队,受专业伦理的指导,了解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并依靠专业的理论知识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地管理所获得的公共资源。
潮汕公益发展亟待合力
作为一名潮汕人,长期在珠三角地区从事公益服务的陈志强仍不时地关注着潮汕地区公益事业的发展。令他感触最深的是,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的公益很多都是以资源为导向,为了应付指标而进行公益服务,潮汕公益组织则更多的是从社会需求角度来推动组织的发展。不过,潮汕公益机构在发展中还是存在着亟待提升的地方。比如,机构规模较小,各自做自己的项目,没有形成互相支持的网络。而且,缺乏有效的公众宣传和倡导,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最为重要的是专业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无法真正地体现机构的服务成效。
陈志强认为,潮汕人做公益都非常务实,但潮汕地区的公益组织能力有限,包括筹集资源、有效运作项目、有效传播等方面的能力都相对比较弱。要推动整个潮汕地区公益发展,一方面除了有直接的资源来支持以外,还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支持公益组织在能力方面的建设。而传播能力弱的另一个体现,是当有机会介绍项目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介绍自己的项目做什么,而不是介绍项目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而这不仅是潮汕公益,也是整个公益界的一个弱点。
“现在公众对公益的认识和信任比较弱,体现在大家对公益有一种不信任的因素,现在一些公众的筹款,包括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他们更多是看资金的落实情况,而非关注项目本身的影响。”对于未来的发展,陈志强认为,公益组织在开展公益服务时要更加体现项目带来的成效,通过成效去影响公众,提高组织和项目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建立起潮汕的公益组织网络联盟,加强交流与互动,引导公益组织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提升专业技能;动员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入,为公益发展提供良性发展的土壤;与政府形成合力,让政府了解到社会需求,给予更多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汕头新闻网记者 李德鹏

顾敏杨时云参加省妇女工作调研徐州座谈会
邹平县:韩店镇西王社区入围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名单
奋力推动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卢龙县司法局“五个一”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
三乡镇召开2017“两违”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公益等同于慈善吗?
银城铺镇坚决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
漳州召开市直单位机关党建述职评议会议
市区首批40个“城市港湾”正式投入使用
长沙县长龙街道老年人协会成立
市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走进环卫公司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7月1日起,宜春火车站多趟列车又有新变化
省中医专家赴清新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活动
我市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工作
全市4600多名环卫工人奋力除雪20小时
240辆纯电动公交车即将上路
企业需要什么环境 沈阳就培育什么环境(关注改革最后一公里)
诗城一市民喜中体彩大乐透头奖
深圳地铁扫码乘车明日正式上线 带来移动出行新体验
石首生态保护与湿地建设等综合成绩排名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