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山花卉园艺观光基地百花吐艳。通讯员 吴涛 摄
泉山口村四有羊业基地内羊群萌态百出。
编者按:
多少年来,人们把偏远的大幕乡与闭塞、落后、贫穷划等号。在精准脱贫的路上,他们会掉队吗?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大幕乡,走访2018年度将脱贫出列的4个贫困村,只见金鸡山的花产业、泉山口的羊产业、双垅村的竹产业、西山下的茶产业正次第兴起,一幅田野绿意浓、山坳产业旺的最美脱贫画卷正徐徐展开。
为此,本报特编发此组稿件,展现驻村包保干部和回乡能人齐心决战贫困的足迹。
双垅村里加工忙
通讯员 孟巨峰 陈莹 刘洁 李晓梅
18日上午,大幕乡双垅村15组大黄省道旁的楠竹加工厂内机声隆隆,人声鼎沸。
“以前家里太穷,老婆离家出走了。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日子也越过越好。”厂房内,55岁的陈红寿高兴地说。陈红寿是双垅村十九组的村民,如今依靠在楠竹加工厂的工作,一个月收入有2000余元。
这是双垅村通过盘活绿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双垅村是典型的林区村,拥有楠竹1.38万亩,山高坡陡,耕地面积少,共有贫困户170户601人,属于深度贫困村。2016年以前,村内因为交通闭塞,山路崎岖,楠竹无法外运,村民只能守着满山的“宝贝”,望山兴叹。
2016年、2017年在区委办、区政府办的接力帮扶下,双垅村先后兴修林区路57.6公里,解决了11个组的竹木运输问题,每亩竹林直接增收1000元以上。在区政府办的支持下,该村又整合各类资金240余万元,利用14组闲置的20亩土地,与江南春竹业合办楠竹加工厂,带动30户贫困户就业,每年累计为贫困户增加收入20余万元。
同时,区政府办还帮助该村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在白云山种植高山茶叶130亩,高山蔬菜70亩,高山药材30亩,吸纳20余户贫困户打工创收。引进温氏养鸡项目,整合村内养鸡大户力量,先后整合资金160万元建设5300㎡大棚鸡舍,每年养鸡20万只,毛收入50万,吸引42户贫困户入股,连续五年每年每户可分红1500元。
如今的双垅村,在区、乡两级的大力帮扶下,积极盘活竹产业拔穷根,走出了一条带有幕阜山区特色的脱贫之路。
金鸡山上百花开
通讯员 余静 董静
5月18日上午,大幕乡金鸡山村花卉园艺观光基地里,负责人王浩正在指导工人调配栽培土。在黑色遮阳棚下,一畦畦、一片片的月季、玉簪、紫色醡浆草等速生花卉姹紫嫣红、竞相开放,形成了一片缤纷花海。
该基地主要培养销售速生花卉。与一般的花卉基地相比,这里的花卉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提起基地建在金鸡山村的原因,王浩坦言,基地所在的金鸡山村1组紧邻高山口水库和董家垅水库,取水灌溉方便;幕阜山扶贫旅游公路的建设改善了金鸡山村的交通条件;花卉园林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在区国土局驻村工作队和大幕乡政府的大力推介下,2017年3月,湖北芳华园林景观有限公司决定在金鸡山村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花卉园艺观光基地。目前,占地100亩、投资800万元的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完工,基地内安装了大棚和喷灌等设施,种有200多种、近10万株速生花卉,预计今年能够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在基地一侧,金鸡山村一组贫困户刘艳文蹲在地膜上,熟练的往花盆里装培养土。她说:“在基地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而且上班就在家门口,照顾孩子和婆婆也很方便,老公在外打工的压力也没那么大了。”
目前,基地共接纳刘艳文等20余户贫困户就业,每年向贫困户支付土地租金、工资近4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大幕山优良的生态环境,将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田园综合体。同时,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在脱贫路上谱写自己的‘花’样人生”。金鸡山村党支部书记周金和说。
泉山口村羊儿肥
通讯员 李婷婷 方娇 李茜
18日,咸安区重点贫困村——大幕乡泉山口村,四有羊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内,200多只山羊刚吃完草,正悠闲的在场内“溜达”,萌态百出。
合作社负责人俞弢向笔者讲述了他养羊脱贫致富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穷,很早就外出打工了。2014年,由于父母身体不太好选择回乡创业。在大幕乡政府和农技站的支持下,利用大幕山的生态优势,流转了48余亩牧草地,引进120只种羊,建起了2000余平方米的粪便分离式养殖场,并成功赚到第一桶金。”
随后,俞弢又有了自己的想法——带动乡亲们一起富起来。通过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羔羊交由村民带回家养殖,由俞弢提供养殖技术和防疫指导,半年后待羔羊长大再回收统一销售,村民每养一只羊可获利600元左右。
目前,合作社已签约贫困户14户,提供羊羔180只,每年将为签约贫困户增收10余万元。除此,合作社每年向村民收购玉米秸秆、红薯藤、花生藤等农作物近百吨,加工成羊饲料。
62岁的贫困户俞新春患了重病,丈夫瘫痪在床,一度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2016年4月俞新春从合作社领回26只小羊羔,自己在家精心养殖,两年共获利近4万元,目前还有存栏20多只。
去年9月,我市启动“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政策,俞弢在咸宁职院学习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后,又投资30余万元在咸宁火车站附近开办了“四有羊莊”餐馆,实现了从养殖场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如今,俞弢的合作社一年销售成品羊2000余只,年实现利润30余万元,他还给自己的羊注册了“夏石俞”商标。今年9月,他计划与向阳湖兴兴奶业合作,再引进一批奶山羊,发展新的产业链。
西山下村茶园绿
通讯员 熊宁 伍研
“把地流转出去不仅能获得租金,还能到茶叶基地务工领工资,离家不远还能照顾家里,挣钱养家都不耽误。”西山下村十组贫困户陈旺先边在基地锄草边说。
陈旺先家六口人,其本人已年迈六旬,儿媳患有高度近视,三个孩子在上学,全家就靠着一个没有技术的儿子到处打零工。
2015年,大幕乡政府引进绿源合作社,通过将农户的2000亩土地流转到村,村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建设高标准现代茶园基地的二次流转模式,实现村里管理得利润、农户土地入股得分红、贫困户入社得工资,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带贫困户的模式实现多赢。
然而,该标准化茶园建设过程中历经波折,先后2年经历旱涝急转,导致茶苗大面积死亡,今年通过加强管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确保了1000亩茶苗长势良好。
芳菲五月,西山下村的田铺胡、赤岩口等地路边、山坡上的茶园已是一片碧波荡漾,碧绿的茶苗装点着连绵起伏的山峦。
据介绍,截止目前,绿源合作社已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吸收贫困户33户到基地固定务工,每天可拿到120元至150元酬劳。合作社已累计给贫困户发放150余万元工资。
如今,该茶叶基地准备在已建成1000余亩标准园区基础上筹建1500平方米茶叶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仓储厂房,1500平方米办公设施。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抓住农村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继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同步加快脱贫攻坚、生态旅游等事业的有序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大幕乡包保西山村工作的乡纪委书记吴智翀说。
邵阳社会保险扶贫精准实施 持续改善困难群众生活
市规委会召开2018年第二次会议
50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获慈善救助
长沙高新区30年来诞生多个“全国第一” 创新引领麓谷高质量发展
李大妈飞针走线巧手制作虎头鞋
田园绿意浓 山坳产业旺——大幕乡铺开产业脱贫新画卷
全省首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工作站” 落户浙江财经大学
“取消限购限价”系误读
市国土局团总支积极参与扶贫核查助力脱贫攻坚
夏邑:外出聚餐成过年新风尚
上高县举办篮球联赛
台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晓强到市信访局接待群众
新时代,新风扑面而来
公园街社区:伏天关爱劳动者
多措并举持续深化水污染综合防治
温馨教师节 浓浓尊师情
沅陵建成凤凰山人防生态旅游停车场
3.12全市90多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总面积达8000余亩
太原十五中展示“互联网+”教育成果
郭元强会见出席省农洽会部分国家驻华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