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宁夏人民医院西夏分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白志刚为一名75岁的老年患者实施了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让老人变形多年的双腿重新变得灵活自如,恢复了行动能力。今年4月,该院再次运用3d打印技术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将医学高科技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患者解决病痛。
回想30年前,骨科医生只是接骨
“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医疗技术很有限,手术器械就是最简单的手术刀、手术剪。”宁夏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一农回忆说。王一农1984年从医学院毕业成为一名骨科医生,在当时的医学条件下,骨科医生的工作就是接骨。从医生涯最开始的那几年,王一农的工作主要也是为创伤患者接骨头、打石膏、上夹板、体外牵引,都是传统的手工接骨或复位,很少开刀做手术。
将时钟回拨到30年前,少年小虎(化名)多么希望能有办法保住自己的膝关节。那是1988年,小虎不幸患上膝关节结核,关节疼痛肿胀,行动受限。然而当时的医疗技术没有办法恢复他的关节功能,医生只能为他做膝关节融合术,让整条腿变成一条直线。这是一种终极治疗,虽然解除了病痛,但手术的弊端却非常明显,小虎的腿不能弯曲,走路僵直,上厕所蹲不下去,生活十分不便。
新技术传播,人工关节渐入视野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内医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随着国外一些先进的外科理念和技术传入,白志刚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从医学生到骨科医生的转变。1993年,内固定的理念和技术开始在国内骨科领域引起一股新风潮,倡导对骨折患者实施手术,用金属螺钉、钢板等物直接将断骨连接固定。比起传统的打石膏、夹板,患者可以早期做功能训练,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引起关节粘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但是手术毕竟有创伤,随之而来的就是术后感染风险,直到2000年前后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开始应用,才让感染风险有了化解方案。
“以老百姓最熟悉的腰椎间盘突出为例,传统的手术需要把突出来的椎体进行全椎板切除,创伤非常大,患者至少需要卧床一个月,现在只需要打一个不到一厘米的小孔,把内镜伸进去,就能看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并同步做治疗,患者三四天就能出院。”白志刚说,与此同时,人工关节置换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饱受关节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无论如何进步,“医者仁心”永远不变
忍受病痛10多年后,小虎终于看到了新的希望。2010年,已经30多岁的他来到宁夏人民医院咨询,白志刚团队为他做了测试和评估,最后通过手术将小虎关节原来已经融合的部分断开并进行松解,置换了一个人工膝关节。后期经过艰苦的训练,新的关节功能良好,基本接近于正常人,小虎又能正常下蹲和行走了。“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我们为患者找出了新的出路。”白志刚说。
当前医学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近些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都逐渐应用到国内的临床当中,生物骨诱导材料可以让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也让骨髓炎等患者不再忍受传统的清创换药之苦。
展望未来,白志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涌现,医学技术和理念的更新会让人们面对疾病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手段。“但无论技术如何更新、如何进步,作为医生,‘医者仁心’四个字永远不能变,这是我们的基本职业操守,是必须传承和发扬的内在精神,永远以患者为中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
记者 沈亚婷
沈丘县赵德营镇:扎实做好秋季禁烧工作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新北区:文旅商助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
茂名集中展示市直学校均衡发展与特色教育成果
三亚召开2018年国际新能源汽车评价大会工作方案部署会第二次会议
骨科医生见证医学技术升级
诏安县金星乡:补齐民生短板 打造升级养老新天地
2018金鸡湖旅游购物节开幕
2018年第一号购房警示(1月4日)
武汉市长与中谷海运集团等企业负责人座谈
产业项目建设强化“链”效应
从化大桥正式通车
奋进的淮阳 迎春出发——常德淮阳中学隆重举行2018春季开学典礼暨表彰大会
重庆新增直飞岘港航线
房地产税不能“单兵突进” 应关注楼市长效机制
97岁老父卧床保姆难找 儿子辞职24小时贴身照顾
清徐县东于工商质监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
居然之家怀化店盛大开业
桂林市永福县政协原主席刘永祥严重违纪被“双开”
《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