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北满山锦绣绘就扶贫新路径


  “我养了几十头猪,去年就把贷款还清了,还赚了几十头猪苗。”“我种了几亩金花茶,去年冬天茶花市场不错,卖得了两万多元。”在钦北区大直镇,正在脱贫路上的困难群众欣喜于自己的生活新变化。
  大直镇自开展扶贫攻坚以来,创新扶贫思路,拓展扶贫路径,创造出脱贫攻坚的“大直模式”。
  易地扶贫 搬出深山天地宽
  “以前我们都住在石船岭村,现在大伙都搬进了安置小区。我们把以前住的地方改成了养殖场,我现在养有两百多只土鸡,还有三十多只土鸭。”夜色降临,在钦北区易地扶贫移民大直安置小区,陆胜球给自己泡上一壶绿茶,在阳台上优哉游哉地享受着夕阳下的乡村美景。今年已经54岁的陆胜球做梦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跟城市里的住宅小区一样宽敞明亮的楼房。晚饭后,楼下还有别具一格的凉亭、林荫小道,四季鸟语花香。
  作为担负钦北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的乡镇,去年大直镇易地移民搬迁任务为93户221人。接到移民搬迁任务后,大直镇动作迅速,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严格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按时依规完成所有搬迁对象的三方协议签订,规范易地搬迁档案管理工作,出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去年底搬迁对象户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达100%。
  从山村到城镇,从散居到社区,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文化心理,搬迁群众都需要一个融入融合的过程。为破解搬迁群众人户分离带来的管理难题,大直镇探索出了“群众搬迁到哪里,跟踪服务就到哪里”的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帮扶易地贫困户寻找发展产业的正确路径,结合各村各户实际,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确保每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致富项目,扶贫搬迁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大直经验”也两次获得了自治区的通报表扬。
  如今,这一切正悄悄发生着变化。不惑之年的唐加勇曾经一直在为如何创业脱贫而徘徊不前。2016年底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他把原来在石船岭村的旧房子和坡地改成了养猪场。去年第一批猪出栏后,他不但把贷款全部还清,还收入十多万元。今年唐加勇再次扩大养猪规模,养殖数量达到两百多头,日子过得美滋滋。
  创新思路“造血”激发新活力
  阳春三月,在那泮村的双铃岭,十多亩连片的油茶树,绿油油的枝叶随风摇曳。四十岁出头的陈德业细心地查看着枝叶的长势,不时用毛巾擦拭额头渗出的汗水,脚步艰难地一拐一拐。自从三年多前在东兴边贸码头做搬运工时被轧伤腿部变成二级残疾后,没有了收入来源,陈德业一直萎靡不振。2016年,精准扶贫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现状。在镇扶贫办专职副主任陈世伟等镇村干部的帮助下,陈德业在自家的山地上种起十多亩的油茶树,如今他的油茶树已经长到了六十多厘米高。再过一年,他的油茶树就可以丰收了。“现在大直街的茶籽两百多元一公斤,收购商抢着要,不愁销路。一亩地,只要管理得当,产量基本可以达到30公斤以上。”对眼前这片绿油油的金银山,陈德业信心满满。
  大直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挂帅主抓,通过组织保障专责小组负责健全扶贫工作机构,配强和充实扶贫工作队伍,并加强管理考核,做到“四抓四到位”。大直镇首先是抓好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到位,严格落实责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切实带好头,做好示范带动,政策跟踪。其次是抓好工作队员到位。大直镇为此抽调了一批熟政策、业务精的干部参与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中。第三是抓好村干部要到位。经过2017年“两委”换届,大直镇通过增强“两委”干部的责任担当奉献意识,建设一支村级好班子,让党员干部努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最重要的是帮扶人要到位。大直镇着重增强帮扶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好帮扶责任,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查找致贫原因,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努力让贫困户如期脱贫,做到真扶贫。开展扶贫攻坚战以来,大直镇没有缺乏责任担当、失职失责,运转不畅、生冷硬推,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形发生。
  大直镇党委书记张东胜告诉记者,2017年全镇利用贫困人口调整“回头看”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工作,全镇应纳尽纳贫困户40户170人;整屯搬迁应纳尽纳58户113人;退出返贫户13户60人;一票否决错评剔除贫困户共17户89人。
  开流活源 金色沃野织锦绣
  “你要记得,要保护好花蕾,一定要注意防冻保暖……”电话里,驻村干部一遍又一遍地向种植户交代。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是金花茶盛开的季节,为了把金花茶种植技术在各村推广,大直镇从专业机构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对各村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培训,通过村支部的带头示范,为种植户提供信息咨询、帮带服务,金花茶种植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张东胜自豪地说,目前大直镇的金花茶种植面积达1600亩,金花茶“茶”香沐满王岗山脉。
  大直镇一直坚持把“抓好党建助推扶贫攻坚工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党建扶贫富民。近两年来,大直镇立足丰富的种植资源,在生态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站和党群服务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花茶、牛大力和杨梅等产业,不但带动贫困农民发家致富,还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抓好全镇村级集体经济任务指标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年大直镇所有的村委(社区)均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种养基地有五十多家,主要种植牛大力、金花茶、竹笋、杨梅、蔬菜、坚果、百香果以及养猪、牛、羊、鸡、蚯蚓等产业,其中那天、彭久、那泮等9个行政村已实现有集体经济收入。全镇6个贫困村有那天、充文等4个贫困村成功地建成不同的产业示范田园,每个村有各自特色,并且发挥效益,均实现有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我市一农业科技重大专项通过验收
省委宣传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打破技术垄断,需要自主创新
吕兵深入饮马河伊通段实地巡查
货车行驶中货物起火 驾驶员及时逃生
钦北满山锦绣绘就扶贫新路径
靖州开展“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
安乡焦圻中学:常德市侨联 “六一助学”暖人心
华容区地税分局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
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志愿者工作宣讲进襄阳
用户私自破坏供热设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村长”李锐邀你一起来运动 仙女山草原足球世界杯今日开幕
玉泉区委书记吴文明实地检查扎达盖河黑臭水体治理情况
任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第二批积分入学资格线23分 两所学校81个学位,今日网报志愿
碧海云天社区组织未成年人免费观看红色电影
荆州交警二大队红门路汽车站查获一“霸道”套牌车
以文化内涵铸就体育品牌
龙岩市召开2017年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
一直居住在上海的她,回蚌过年时做了这事……
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透视四川乡村振兴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