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日报讯 (通讯员俞新美)昨日,由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造的国内首艘、世界最大的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进入分段总组阶段。与此同时,注册在海门港新区的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全球最大的南极磷虾产业园项目也已启动。
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传统产业、传统经济模式的“旧动能”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效率、质量的“新动能”转换。今年,海门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攻工业经济的核心任务,以项目建设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海门锁定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等央企国企、港企台企密集区域,聚力招引与海门“3+3”产业契合度高的投资大、带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对财政贡献率高的“两大两高”项目。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精准化招商,综合运用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以及基金招商、金融招商、兼并重组等模式,绘制“招商地图”,建立招商项目库和招商大数据。加大上海地区招商力度,积极推进与上海共建园区建设,以大企业大项目为龙头,推动招商项目加速转化。形成“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效应,力促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扩大体量、提升效益,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向全产业链延伸。
3月上旬,海门集中开工的重大亿元项目中,六个园区五个中心镇总计31个项目,总投资达99.3亿元。其中招商局重工豪华邮轮配套项目采用围壁机器人等先进焊接设备,也是极地探险邮轮项目的生产车间。“未来五年,着力建设豪华邮轮建造基地,实现年交付两艘豪华邮轮的产能,并打造邮轮建造产业园区,实现产业经济1∶10的拉动增长。” 招商局重工相关人员表示。
新旧动能转换,企业是主体,项目是抓手。海门注重理清动能转换、绿色发展的突破路径,集智聚力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两新”经济,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项目转化、加大新上项目力度和设备技改的投入。出台针对科技研发类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按照“生成储备一批、竣工转化一批、产出见效一批”原则,重点锁定前两年开工建设的亿元产业项目,排出节点表,制定路线图,加快项目的现实转化,形成更多的新兴增长点。同时,进一步强化产出贡献度,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加快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项目综合评价机制。
位于海门高新区的斯德雷特通光光纤有限公司是印度斯德雷特科技与通光集团合资的企业,专注于光纤和光棒的研发生产。公司在占地30亩的土地上不断加大有效投入,去年实现应税销售3.63亿元,入库税金4552.11万元,亩均实现应税销售和税收分别超1200万元和150万元。今年三期工程将于4月份竣工投产,年再增加200吨预制棒和700万芯公里光纤产能,亩均应税销售可实现2000万元,入库税金可超230万元。
去年,海门亩均实现税收超过3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55家,其中23家企业亩均税收超过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