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至16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济南举办了全省城建档案信息化业务培训,并就做好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正是在这次培训会上,作为聊城市规划局下属单位,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作了题为《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积极为城乡规划建设服务》的典型发言。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03年,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就被评为“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年来,在聊城市规划局的正确领导下,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紧紧围绕聊城市城乡规划建设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不断加大投入,提升软硬件设施,在市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等项目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助力聊城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矢志不渝 100%接收率背后是城建档案管理标准化
初心不改,所以矢志不渝。
与其他档案不同,城建档案作为城乡建设和发展轨迹的真实记载,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活动的重要凭证和依据,是城乡自然面貌、地质状况、建筑物和地上、地下管线的真实记录,是城乡建设文明的积淀,更是我们发掘和弘扬城乡历史文化特色极其重要的信息源泉。有了这些真实记录,才可以综合考虑各种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社会条件等基本因素进行城乡规划。
也正因为如此,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早在2003年就规范了城建档案接收范围、移交要求、业务流程和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修改,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严格执行“两书一证”制度,所有办理规划核实的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接收率达到100%,下发相关文件保证业务管理档案及时移交和接收……一系列制度的贯彻落实,体现的是城建档案标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2016年4月,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开展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2017年11月,已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共扫描完成文字材料约470万张、图纸约17.5万张,约8万标准卷,并录入城建档案综合管理系统。
根据多年的收集积累和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接收,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现已积累了照片上万余张(数码及胶片等格式)和大量的视频资料,每年都要对大型重点工程进行跟踪拍摄,并利用各种格式的资料编辑制作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聊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纪实”“馆藏数字化加工纪实”等一系列专题片,许多专题片都用到了聊城规划展馆。
不仅如此,随着2006年市政府颁布《聊城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2013年发布《聊城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以及2017年聊城起草完成《聊城市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办法》,列入市政府2018年立法计划,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依法治档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在硬件设施方面,聊城市规划局也不含糊,2012年投入30多万元改造了库房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2014年投资20多万元新增档案密集架128节,底图密集架30节;投资50多万元采购了智能化光盘管理库、核心交换机、磁盘阵列、服务器、防火墙等,为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投资40万元对档案库房进行一体化智能改造,建立了档案库房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2016年投资30万元对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今年更计划投资160万元新增智能密集架、建设电子库房,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重任在肩 一系列好评背后是重点项目高水平建设
生逢其时,所以重任在肩。
在聊城市规划局的领导下,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近年来陆续完成和正在完成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
位于市民活动中心的聊城规划馆,充分运用现代化和高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多媒体等技术,为观众带来了了视听震撼、城湖融绿、水城共生的参观体验。自开馆以来,已经接待各级领导群众达上万余人,成为展示聊城规划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其中,凝聚了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心血。
2011年至2013年完成的聊城市城区地下管线和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了以中国工程院许其凤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验收,并荣获“2013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以及“2016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银奖”。目前正积极推进地下管线修补测工作,经过多次讨论,现已完成地下管线修补测前期准备工作。
2015至2017年完成的聊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于2017年10月通过验收,得到验收专家一致好评。该项目的实施,基本实现了馆藏档案整理规范化、服务利用高效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丰富和完善了城建档案数据资源库,大大提升了城建档案智能化管理水平,使得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的聊城市规划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荣获“2014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
此外,根据聊城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要求,由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完成了聊城市规划局与市政府政务内网与外网的联通,打破信息孤岛,形成数字资源共享。2017年7月18日,“聊城市规划审批电子系统深化完善工作暨聊城市智慧规划‘大数据’平台”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整合聊城市规划局原有三维辅助决策系统、城建档案综合管理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各系统数据库,建立了“大数据”中心、“一张图”系统、高速查询系统、会议管理系统。该项目经过评审验收,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示范工程。
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徐海涛表示,下一步,聊城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将积极推进《聊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地下管线修补测工作,认真落实《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规范》和《山东省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评价导则》,加强馆内廉政建设工作和馆内人员政治和专业学习,提升全馆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聊城城乡规划建设贡献力量。
规划很神圣要依法落实
“规划是一项很神圣的工作,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所以,作为一名规划人员,我觉得很骄傲。同时,因为规划人员的职责就是要为老百姓创造良好的环境,所以,作为我们规划人员,又觉得重任在肩。”日前,原城乡规划处主任,今年74岁的司志伟,谈到聊城的城乡规划发展及规划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时,感慨万千。
“从不认识规划到认识规划,再到重视以及十分重视规划。聊城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司志伟说,这些阶段,也正是伴随着聊城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人口的增多,以及百姓对物质乃至文化需要的不断满足而出现的。
“规划有多重要,我们举个例子,以前不重视规划时,以为只要路宽就可以了。后来发现只是路宽还不行,要有不同的车道来引导,要有下水道来排污分流,要有路灯来照明,要有绿化来创造良好环境。”司志伟说,以聊城为例,早在多年之前的城市规划中,就力主把古城区和古运河保护下来,在古城区设置楼高限制,在运河边上设置保护范围,不允许乱搭乱建。现在看来,当时的这种规划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而这也正是规划科学性的体现。
“现在我们一直在强调要依法治国,放在规划行业,同样如此,规划的制定,必须要严格遵守程序,而规划一旦完成,就要严格依法落实。”司志伟说,不依法办事,就很容易出现规划失误,而在城市建设中,规划失误就是最大的浪费,浪费就是犯罪。
不仅如此,司志伟还结合自己一生的规划经历,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的三元论:即规划、建筑、艺术。司志伟说,这三个要素加起来,就是城市的美感。作为规划人员,不仅要满足于完成规划,更要从美感、从艺术等角度进一步完善规划,要让市民体会到规划带来的更美好的生活。如此,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规划人员才算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要实现这些,作为规划人员,就要不断地增强业务本领,不断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为把江北水城创建成为国内乃至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做出规划建筑人员应有的贡献。
记者 赵宗锋 通讯员 蒋涛 王斌
林州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三秋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宝兴县检察院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九江配网2018年第29周检修计划停电信息
城南新区新都街道实施社区会计交叉任职
空降兵李道洲烈士追悼会在武汉举行 市民自发送别救人英雄
“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是这样奋发有为的
南山镇:了解发展态势 助力南山建设
日本横滨市一位70多岁女性被诈骗超过1亿日元
潍坊市民俗博物馆开馆
7月21日奥体中心周边道路将实行交通管制
潘表光在石镇镇调研指导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朔州市教育局局长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教育窗口调研
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双过半”
志愿者进行沿河清理
乐安: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筑新城 促发展 惠民生 ——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建设发展纪实
立心铸魂兴伟业
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 惠州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外事办】齐国华主任赴中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调研
降水不来热浪又来袭 厦门未来七天以高温晴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