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会】重庆农民何时都能用得上智能装备?中科院院士赵春江有话说

今日,201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能农业高端论坛在重庆召开。记者张勇 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春江接受重庆新闻媒体的采访。记者张勇 摄  8月25日19时讯(记者 张勇)重庆应该如何发展智能农业?重庆农民什么时候也能集体用上智能装备,省力又省心?今(25)日,201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能农业高端论坛在重庆召开。受邀出席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春江,在论坛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重庆如何发展智能农业,尤其是农业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荣昌的生猪,它信息化之所以搞得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这个产业链他做得好,它是很强大的,它是市场化的。”面对记者的采访,赵春江侃侃而谈,首先点赞的就是重庆市荣昌区生猪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赵春江告诉记者,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应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第二个才是接受能力的问题。在成本问题方面,虽然目前相对于农民的收入、农业的产值收入来说,智能化设备的成本还是偏高。但是,随着这个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话,这个产品的成本是在迅速下降。“比如,我们过去买这个一兆内存的钱,可以买一栋房了。你现在买的话,可能一片纸的钱都用不了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至于如何推动智能农业的发展,赵春江认为,就是要面向农业的生产实际。他举了一个无人机的例子,说“现在无人机到处飞。无人机的应用,不在于无人机本身,而在于无人机肚子底下的传感器。它获取的数据,能不能解析出农业上相关的信息。老百姓能不能看得懂,经营者会不会关心,这是最重要的。”目前,国家应该加强无人机的这种载荷传感器,以及分析解决系统的研究。这样的话,就能把无人机的问题解决掉。
  “推进农业农村智能化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各地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的使用一些技术、模式,然后分清不同的应用主体。这才能够科学有效地推进,用最小的资金达到最大的效果。”赵春江以荣昌猪产业的信息化为例,指出推进智能农业发展可以分成两大类。
  其中,第一类以市场为主体的,像产业链发展比较成熟、比较好,效益比较高、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这个信息化可以走市场,作为一个主体的角度来推进。“对于那些经济价值比较高,生产主体比如分层的农户,它本身挣不了多少钱,你这样去推信息化,我估计很难。另外,他本身的应用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政府的资金重点,应该是投到这种公益性的、量大面广的方面。对于产业链比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由市场做,然后政府出政策积极引导,促进信息化的应用。
  总之,赵春江表示,智能化在农业里面将显得越发重要。和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受教育程度、经济能力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农民都是小学、初中文化。推进智能化,就应当提供相对傻瓜的,或者比较方便实用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话,有利于农民使用,让农业智能化见到实效。“比如,未来的农业机器人。有一种农活叫嫁接,过去都是用手工来做的。现在有了智能机械之后,我们可以让机器来完成这个动作,而且嫁接的质量、成活率还是非常高的。此外,今天我讲的这个测深施肥问题,靠传统人工是做不到的。只有在卫星导航的条件下,加上智能化的可控机器,才能把肥料投在水稻秧苗深度四厘米到五厘米这么一个精准的范围之内。”所以,未来农业智能化发展是一个大趋势,但是路径时间还是比较漫长的,取决于技术的发展,取决于好的政策,还取决于市场主体的推进。

4月10日-11日停电通知
白云区审计局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活动
总投资约86亿!6个重点产业大项目落地桂林这个区!
在缅怀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 我市社会各界祭扫烈士陵园
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全部下达
【智博会】重庆农民何时都能用得上智能装备?中科院院士赵春江有话说
黄庭松深入联系点调研督办“创文”工作
西安市司法局局长张华俊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青少年学生税法学堂火热“开班”
2018“阅读•传递•追梦”书香芜湖(书香镜湖)阅读季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吹响冲锋号 “三场保卫战” 在南充全面有序铺开
苗壮幼儿园绿地率达45.4%
去年我市全社会用电82929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5%
安州区召开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
鞍山气温持续回暖 仍处在寒冬之中
张锦明带队赴平武调研社会组织参与环保工作情况
五一假期北方大部适宜出行 南方雨水频繁
创玛钢辉煌 谱合作新篇
华安县妇联举办庆3.8妇女节艺术插花活动
快讯:养育巷、景德路等路段将进行道路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