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永定区南江村俯瞰。宋客 摄
□ 苏红艳
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一个深藏在闽西大山里的偏僻小山村,也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生了沧桑巨变。
红色“小延安”,南江美名扬
南江村并不大,只有5.5平方公里,但有着近600年历史,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就有30多座,民居、祠堂、书屋、古井等一应俱全,客家古村韵味十足。村庄东西两侧青山连绵,一湾溪水从村中潺潺流过。山腰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南江,就像一个美丽淳朴的客家妹子。
1926年北伐东路军入闽后,推动了永定工农运动开展,南江村有志青年投身革命,秘密组织农会。1936年,张鼎丞来到南江村所在的湖坑南溪片区开展革命活动,南溪片区各村纷纷成立党支部,并组建游击队,之后,邓子恢、刘永生、魏金水等均到南溪指导革命工作。
1942年,根据党中央指示,党的干部和基层武装转入山区基点村,保存力量开展生产自救,闽粤边工委机关干部和电台工作人员转移到南江村等地开荒生产、架设电台,与延安保持密切联系。因此,南江村又被誉为“红色小延安”。
在革命斗争中,南江基点村人民为革命英勇牺牲,在册烈士有7人,被评为“五老”的有40人,牛牯扑、茅坪等多次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迫移民并村,许多人家成为绝户。基点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前仆后继,为永定解放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应有贡献。
美丽好南江,风景不一般
新中国成立后,因山多地少且交通不便,“藏”在深山中的南江村长期得不到发展。直到二十世纪初,南江村耕田面积仅有1920亩,人均1.2亩,当时因村里采购拖拉机头,村集体还负债14210元,村民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当时的南江村,穷得连媒婆都不愿意上门。
2005年,南江村新一届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全力打造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土楼生态旅游精品村,实施整村推进。他们一是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家乐”旅游;二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竹林资源,建立养殖规模达到千头以上的竹山养羊示范基地,发展生态养殖业,培育循环经济,并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年实现效益30余万元;三是大力实施村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村里依托特色土楼群,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先后实施仿古栏杆、拱桥、水上公园、文化广场、环村游步道等项目。
在改革新风吹拂下,南江村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目前,该村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乡村旅游业总收入超200万元,2017年实现村集体自有收入16.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4万多元。
武陵源区慈善总会助45名困难大学生圆梦
第三届眉山市“文轩教育杯”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举行
我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
全国城市网球团体赛江城挥拍
增值税税率将调整
昔日红色“小延安” 如今美丽好南江
渤海银行南通分行成功堵截一起可疑开卡
雅安市不动产登记事项公示(继承、受遗赠)(代淑秀、毛环波、刘思桃、龙平翠)
住宅小区物业综合整治下月迎检
探访沱江对口滩饮用水源保护区:植绿除污,共护一江清水
努力在扶贫路上干实事有作为
关于开展2018年“五一”假期信息统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蛟河市白石山镇召开2018年土地确权工作推进会议
花山区商务局召开节后收心会
华明路街道召开2018年防汛工作部署会
上官吉庆在应对雨雪天气专题会上强调 充分准备 广泛动员 夯实责任 确保市民生产生活和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铜梁:近百个"城市客厅"成市民健身休闲好去处
贵州省林业厅林业科技推广站到日照市考察调研
百人齐聚“海底世界”敞心扉 高中生志愿者呼吁关注特需儿童
朱国城、钟秀堂率队检查市容市貌和亮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