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汕尾市代表团接受媒体采访
打造全省最平安最和谐最稳定的城市
汕尾新闻网 (记者 卓科荣)1月26日上午,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汕尾市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活动。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奇珠,省人大代表、市长杨绪松现场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回答记者的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问:“汕尾近年来在改善发展环境方面尤其是在加强社会治理上下了很多功夫。我也留意到,汕尾市提出要打造全省最平安最和谐最稳定的城市。请问石书记,你们提出这一目标的底气来自哪里?接下来怎么去实现这个目标?”
石奇珠回应说,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对汕尾的关心关注。把汕尾打造成为全省最平安最和谐最稳定的城市,是我们最近在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提出来的目标。借这个机会,我首先向大家通报一下去年汕尾在平安建设和法制建设方面的情况。大概有7个方面:一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二是社会治安不断向好。去年全市公安机关接报刑事警情和治安警情11974起,同比下降15.72%,仅占全省的0.66%,连续126天没有发生“双抢”警情。刑事立案、命案发案数全省最少,其中刑事立案数比倒数第二的地级市还少一半;命案发案数比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下降38.89%和42.11%,降到历史最低,城区连续三年没有发生命案。三是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我们投入1.8亿元,完成了“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基础性建设,划分了4219个网格,组建了5836人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四是突出问题治理有力有效。我们采取铁的手腕,使毒情持续好转,近期陆丰涉毒重点整治顺利通过省评估验收,并已报国家禁毒委申请“摘帽”。整治“洋垃圾”走私方面,我们采取强有力措施,将“洋垃圾”连根拔起,整治工作通过了省的考核验收,得到了全国打私办高度评价。五是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去年省综治工作考评组对汕尾进行调查问卷,汕尾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六是各项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空前的理解和支持。去年我们成功创建了省卫生城市,省文明委破例同意汕尾提前一年创建省文明城市,开了全省的先河;全市顺利完成了5.03万亩土地的收储;城区及红海湾开发区顺利取消载客三轮车3000多辆;中央商务区和红草园区一年迁坟9000多穴,没有一例上访和投诉。七是整体营商环境有新进步。在省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广东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调查排名中,汕尾名列全省第11位,排在3个珠三角城市的前面。我认为,环境好不好,乡贤是一个风向标。这两年,我们4个县(市、区)产业园区动工建设的100多个项目中,乡贤回来投资建设的占了70%。
石奇珠说,汕尾近年来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平安稳定的环境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正是我们提出打造全省最平安最和谐最稳定城市的底气所在,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当然,作为全省欠发达地区,汕尾各项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打造平安和谐稳定城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汕尾打造最平安最稳定最和谐城市不是喊出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我们相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大力支持,只要全市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把汕尾打造成为最平安最和谐最稳定的城市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问:“汕尾作为欠发达地区,对于加快发展的愿望肯定非常迫切。请问石书记,汕尾在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如何在“稳”和“进”之间求得平衡?”
石奇珠回应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汕尾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财力弱,加快发展的愿望确实非常迫切,任务也非常重。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保持高质量的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统领汕尾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七个坚持”,自觉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二是要正确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谋稳,就是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沉住气、稳住神,不穿新鞋走老路、先污染后治理,不一味强调发展速度而不顾发展质量,不为求一时发展而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
谋进,就是要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进档提速。三是要千方百计抓好实体经济发展。坚定“项目为王、产业兴市”思路,以产业共建为核心战略,实打实抓项目、建产业,千方百计发展实体经济,壮大经济总量,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四是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后发高起点,把引进先进生产力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高标准、高门槛招商选资,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资源消耗少、没有环境污染的龙头企业项目,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五是要大力引进用好各类人才。继续引才纳才,下大力气解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难题。六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企业的来信当成家书,“打开前门”主动服务,“摆上台面”支持帮助,落实好联系、包干、服务企业项目制度,把优惠政策送上门、奖补资金给到位。总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当好新时代的合格答卷人。
深圳商报记者问:“深汕特别合作区被视作汕尾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请问杨市长,新时期汕尾如何打好合作区这张牌,在坚定向西融珠的过程中加快深汕一体化发展?”
杨绪松回应说,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广东样本、广东实践。为使合作区成为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节点区,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序加快推进相关工作,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促进合作区建设上水平。目前深汕合作区正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重新规划布局,努力实现主导产业选择、城市形态谋划、功能空间上的良性互动,加快与深圳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新兴海港商贸区、滨海生态旅游区,加快建设美丽滨海特别新城。对汕尾来说,开发建设好合作区将带来很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要利用好合作区这一重大载体和平台,抓住机遇,加紧谋划,推进汕尾振兴协调发展。具体为:一是要把汕尾放在全省的大局中来定位。把我市打造成为珠三角衔接和辐射我省东翼的战略支点,成为珠三角和珠江东岸产业转移的主承接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要利用好合作区这一深圳东进、汕尾西融的尖兵,充分利用好汕尾的空间和资源优势,借助深圳全面对口帮扶契机、海陆丰革命老区扶持政策优势以及在海外、港澳和珠三角乡贤的资源,把我市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电子能源电力能源产业、国家级海洋渔业、国际旅游康养“四大基地”。二是要加快实现深汕一体化。要实现交通一体化,加紧与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对接,打造1小时经济圈,全力推进铁公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广汕高铁、汕汕高铁汕尾段建设,积极开展深汕高铁等前期工作,加快兴汕高速建设;要实现产业一体化,做足产业共建文章,吸引深圳优势产业、优质项目落户园区;要实现政策一体化,对标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以产业共建为重要抓手,营造富有弹性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强化行政审批、企业资质等的政策协同,推动市场准入政策、市场执法标准、市场法治环境、产业扶持政策和产业服务平台实现基本统一,促进人力、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无障碍流动;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合作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共同推进区域社会治理,优化城市环境,建设高水平的城乡宜居环境,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住房、文化、人才等方面尽量向珠三角、广州、深圳靠拢,加快与珠三角城市的对接。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问:“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对广东的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扶贫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请问杨市长,汕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有哪些具体安排?”
杨绪松回应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汕尾这样短板比较多、欠发达的地区来说是重大利好。汕尾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发展强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创业园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推进产业融合,抓好农村改革。同时,要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努力建设农业强市。二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通过抓产业、物业、就业扶贫,多策并举,多管齐下,确保3.7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三是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全力推进142条省定贫困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动贫困村实现“后队”变“前队”;要及早谋划推进全域615个非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在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特色村、生态村、示范村建设,提升村庄建设品位档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被限制高消费“老赖”主动还钱23年借贷纠纷终了结
董明珠来苏州了 为何给一个苏州姑娘1500万?
永安槐南往返大田建设公交车将于9月3日开通运营 线路、票价公布
禹王台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汕尾市代表团接受媒体采访 打造全省最平安最和谐最稳定的城市
【任城区】任城区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表彰暨关工委工作会议召开
“大不同”品牌猪肉荣获“浙江省猪肉十大名品”称号
降雪基本结束 吉林省多地出现大雪
和平县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执行
陈振亮在山西诺浩机电和麻家梁煤业调研
筑牢食药安全防护网 保护群众“舌尖安全”
一季度全市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现“开门红”
晋江:咬定实体经济 发力转型升级
关于加强南岗区清明片区道路交通管理的通告哈公交规〔2018〕34号
“三个着力”创建文明黑沟
墨西哥首都轻微地震或因球队进球
2018ECGC电竞大赛鄂东南片区决赛圆满落幕
蔡奇:守护好绿水青山 建设首都最美丽乡村
开发区召开关于企业“三大改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