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演出剧照。
观众在演出地点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留下永恒瞬间。
本报记者 陈强 摄
1月16日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内,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开启了进京演出的第一站,在北大的天之骄子面前,抚州人演起了主角,占领了百年名校的这个夜晚。
乡音版《牡丹亭》是根据汤显祖作品《牡丹亭》缩编的剧目,该剧拟最大程度恢复《牡丹亭》首演时原貌,音乐唱腔采用了保存有海盐腔遗韵的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盱河高腔,在表演上将南丰傩舞等地方艺术元素融入到剧目中,让观众更多地感受汤翁家乡的艺术魅力。
盱河高腔,是传承了400年的古老艺术,而乡音版《牡丹亭》的编排却是全新的,古老与新鲜的组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令观众充满期待,也让主创人员心生忐忑。
演出开始前,负责动作设计的导演廖诚交流欲望非常强烈。吃过晚饭后,他一直站在剧场广场上的演出展板旁,与前来观看的群众交流,询问他们对这出剧有怎样的期待。看到有学生过来,他更是激动,详尽地介绍着这出剧的来龙去脉、艺术特征。其实,他紧张原因只有一个:主创团队几百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底蕴的舞台上,希望得到认可。
演出非常成功!演员们用近乎完美的表现诠释了曲折迷离的剧情,美轮美奂的舞台、华丽的服装、扣人心弦的音乐、充满张力的音效,这一切的一切,都征服了观众。
黄四婷女士是研究古典诗词和昆曲的,看完整场演出后,她说:“相比于昆曲,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有自己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奔放、热情又不失细腻,演员的唱功也非常棒,舞美、服装设计都很出色,演出非常完美,我很喜欢。”
相比于黄四婷的专业,北大学生钟灵坦言自己并不懂戏曲。她是江西人,本来只是冲着捧老乡的场来的,看完演出后,她觉得不虚此行。她说:“以前没太关注,今天第一次感觉到家乡传统文化和汤显祖戏曲的魅力,整个剧情非常有张力,我看得很投入。剧中加入的一些方言非常俏皮,也让我感觉很亲切。”
演出谢幕时,观众们的掌声经久未息,闯京城的第一场演出大获成功,也给了乡音版《牡丹亭》主创团队极大的信心。接下来,他们还将在清华大学、北京保利国际剧院演出两场,抚州人在北京掀起的汤戏热还将持续。
本报记者 王方圆
台协会捐15万元 建凤来村光伏发电
白鹤尖云上杜鹃花海入围
上周日“立春”节气 周一进入“六九”
传承“传统文化·匠心手作”剪纸作品展拉开帷幕
七旬老人被撞倒地交警雨中撑起大伞
“占领”北大的夜晚——乡音版《牡丹亭》进京首演侧记
芳草街街道举办第五届创业集市
欧盟警告美加征进口车关税恐自损140亿美元
成都将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
李霄鹏表态进攻 塔神缺席训练
南平市食药监局“四项措施” 强化药品安全生产监管
黑河市粮油检验监测站开展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质量巡查
岚山区黄墩镇这俩村的桃子滞销 愁坏果农
创建委员联络站工作系列(一):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西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带头扎实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
松柏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了“三个一”活动
凌源市供电公司推行廉洁教育新模式
爱暖寒冬温情你我
潍坊党建工作掠影(六):党建创新添亮点
“河北省农科院果树专家服务基地”在我县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