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时至岁末年初的关键时期,一年来全市脱贫攻坚成效如何?明年扶贫政策重点指向哪里?各项举措如何落地落实?这一系列问题,社会各界十分关注。
昨日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议传来好消息:经初步核算,全市10.36万贫困人口满足脱贫退出条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实现预期目标。
会议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关于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聚焦深度贫困的坚中之坚和作风建设的常态长效,奋力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
看成效
10.36万贫困人口满足脱贫条件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完成8.12万贫困人口脱贫,偃师市、洛龙区、高新区、伊滨区整体脱贫,2.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的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5亿元,同比增长46%,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正深入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经初步核算,10.36万贫困人口满足脱贫退出条件,偃师市、洛龙区、高新区、伊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以下,基本满足整体脱贫条件。98个搬迁安置点全部完工,90%具备入住条件。
●基层基础更加扎实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投资3.68亿元,1133个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完工;669个贫困村通动力电率、户户通电率均达到100%;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3亿元,惠及192个贫困村6.02万人;665个贫困村实现了通班车,剩余4个村2018年年底前完成。同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县两级一大批优秀扶贫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树立了良好选人用人导向。
●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全面铺开,带动贫困户3.6万户12万人;建成扶贫产业基地1755个,带动贫困户7万户24万人。来料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建成扶贫车间543个,签订生产订单8.14亿元,带动贫困户9604人。
●精准施策更加高效
在转移就业脱贫上,落实雨露计划培训17163人、劳动力培训8938人,669个贫困村均建成就业信息发布系统,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多个,全市3.5万贫困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增收脱贫。在易地搬迁脱贫上,2017年度98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主体全部完工,90%具备入住条件。
●基本保障更加到位
在健康扶贫方面,贫困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全面落实,贫困户看病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服务。在教育扶贫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学生资助体系,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43所,招聘特岗教师1160名,为贫困地区培养全科教师432名。此外,全市贫困户危房改造开工6494户,竣工5740户,超额完成省定和市定目标任务。在社会保障方面,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进一步提高特殊困难群体大病救助报销比例。
硬任务
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但必须清醒看到,目前,全市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还有221个,嵩县是全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这些深度贫困地区还有8.86万贫困人口,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任务非常艰巨。
对此,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推出《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一揽子极具含金量的政策举措,坚决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该方案指出,我市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坚决打赢六场脱贫攻坚硬仗,即产业扶持脱贫、易地搬迁脱贫、转移就业脱贫、社会保障脱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为推动脱贫举措落实,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通过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整合力度、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和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充分挖掘生态扶贫潜力、强化社会帮扶力量等举措,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市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今后,市级领导将在分包重点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分包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真正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我市将持续健全完善城市区对口帮扶贫困县、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等机制,形成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
抓作风
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
识别、帮扶、核算不精准,政策宣传、政策落实、产业扶持、责任履行不到位,档卡管理、资金管理、督查检查、队伍管理不规范……这些会议上点出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追根溯源,都是工作作风不扎实造成的。
2018年是国家确定的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市委明确提出,要在全市脱贫攻坚领域做好“一转三推进”工作,“一转”就是转变作风,“三推进”就是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村入户,推进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落细,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我市将持续组织开展脱贫攻坚领域宣讲活动,着力推进十九大精神在河洛大地落地生根,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脱贫成效的满意度,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我要脱贫”的“愚公志”。
针对脱贫攻坚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2018年,我市将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打一场革除作风顽疾的攻坚战,全面系统清除作风问题形成根源,较真碰硬消灭作风问题滋长空间,严惩严治各类各项作风问题。
作风建设能否常态长效,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与落实的水平和质量。我市将坚持立行立改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在迅速纠正、坚决整改查出问题的同时,追根溯源,举一反三,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真正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洛阳日报记者 白云飞 李江涛)
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一、二、三次会议
美丽的大海(图)
我市百余名职业农民集体“充电”
突出重点 做好防范 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广汉积极创建“放心舒心消费城市”
目标更精准措施更有力作风更扎实——全市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议解读
全域旅游 | 山海水城走进广西桂林
桓仁县中医院开展“春暖桓仁”义诊活动
“2018‘和’家共享幸福年,书法名家义写春联”活动昨日走进林州
晋城:4月市区降水量创62年来新高
“第一届河南省文明家庭”候选名单公示
与阳光相伴,不让毒品进我家--- 市妇联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花5分钟让我们变得更“有礼”!大学老师教您基本礼仪,21日下午还有线下礼仪课
东营市机关事务标准化专题培训班举行
各式原汁机、榨汁机、破壁机,该怎么选?
万宝山镇中心校爱心捐助宋欣雨
水利水电局|付家河水库工程荣获“全国文明工地”及“省级优质工程”
走马坪白族乡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本周末将迎祭扫首个小高峰 市民尽量公交出行
南城关停12家“三无”企业